圖集
「要大力改造提升城鎮老舊小區,讓人民群眾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2020年7月,國務院首次就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出臺《關於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為了辦好老舊小區這件「民生事」「要緊事」,建德市花大力氣、下大功夫持續深化城市有機更新,制定建德市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建立了以市住建局牽頭,街道具體實施、部門配合的工作機制,積極探索「老舊小區換新顏」的實踐之路。
市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杭州把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提升,作為城市有機更新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推動老舊小區功能完善、空間挖潛和服務提升,努力打造「六有」(有完善設施、有整潔環境、有配套服務、有長效管理、有特色文化、有和諧關係)的宜居小區,讓城市不僅有光鮮亮麗的「面子」,更有了整潔舒適的「裡子」,使市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
繪就「藍圖」 「小連片」推動「大集聚」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對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推動惠民生擴內需、推進城市更新和開發建設方式轉型、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新安江街道主要負責人說,一直以來,建德市以《杭州市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提升技術導則(試行)》為指引,實施「完善基礎設施、優化居住環境、提升服務功能、打造小區特色、強化長效管理」等5方面的改造,重點突出綜合改造和服務提升。
那麼,如何繪製城市更新藍圖?建德市以「小連片」推動「大集聚」,做到腦中有全局、心中有大局、手中有布局。
「首先,確定了『以主城區市政府以西為重點,2000年(含)以前建成、近5年未實施綜合改造、未納入今後5年規劃徵遷改造範圍且具有一定規模的住宅小區』的改造範圍;其次,明確『2019年底前建立工作機制,明確資金保障,開展項目試點;最後,確定了最終目標——2020—2022年,全市計劃改造老舊小區13個(涉及項目19個),涉及居民樓278幢、住房5450套,涉及改造面積46.98萬平方米』。」該主要負責人說,同時還根據《杭州市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提升技術導則(試行)》明確了改造內容。
藍圖已成真,現實更鮮活。
截至目前,2019年將望江路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作為年度老舊小區綜合改造試點項目,結合新安江主城區有機更新、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統籌推進;2020年啟動老舊小區綜合改造項目5個,涉及居民2257戶,建築面積18.15萬平方米,計劃總投資7165萬元,目前已完成整體項目建設的80%,預計12月完成全部項目建設。
自選「菜單」 有「顏值」更有「內涵」
「小區」怎麼改?建德給出對策是:積尺寸之功,聚眾人之智,集社會之力。
以地處建德市新安江街道地標建築彩虹橋頭的望江小區為例。它是由新安江水泥製品廠1970年建造,2019年建德市將望江路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作為年度老舊小區綜合改造試點項目。
得知列為試點項目後,居民們奔走相告。可是「如何改」還得小區居民自己「當家作主」。
小區所在的新安江街道羅桐社區通過張貼改造意見徵求公告,委託樓道長進行意見收集,梳理小區存在主要問題為小區公共空間雜亂,違法搭建多,亂堆亂擺的問題嚴重;公共設施陳舊,給排水系統不規範,管道燃氣未安裝;建築屋頂、建築立面陳年破舊,急需修葺。在設計方案意見徵求階段,充分聽取住戶對方案的意見,確保小區業主積極參與「改成什麼樣」的美好藍圖設計中來。
與此同時,為處理好改造中與住戶的溝通問題,領導小組建立起行業主管單位指導、社區協助處理、居民積極參與的分類處理模式,涉及行業管理的工程問題由主管單位進行指導,在拆除違章裝修、外立面改造等由城市管理部門提出整改意見,在涉及公共空間改造和居民具體意見上,由社區協助處理。據悉,該項目於2019年6月完成,共涉及6幢、104戶、約5000平方米多層建築房屋的改造,具體包括改造更換供排水管道480米,改造道路400米,立面整治1萬平方米,汙水零直排500平方米,新增自行車停車位40個,投資總額約220萬元。各部門合力推進,領出了老舊小區改造首張施工許可證,新安江街道辦通過EPC項目總包,由浙江鉅元負責總承包。
如今的望江小區綠蔭環繞,鮮花盛開,乾淨整潔,建築院落井然有序,頗有江南園林韻味。項目的成功實施,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質,增強了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得該小區成為新安江主城區有機更新建設的小區樣板。「我們終於揚眉吐氣了,很開心,經過改造,小區徹底舊貌換新顏。」小區居民顧大姐說。
「在老小區改造過程中,我們始終提前謀劃、早做部署,多級聯動、廣泛調研,最重要的還是堅持以人為本、居民自願。」該負責人說,充分尊重居民意願,凝聚居民共識,由居民決定改不改、改什麼、怎麼改、如何管,從居民關心的事情做起,從居民期盼的事情改起,取得了良好社會效果。
升級「內核」 既要「面子」,也要「實惠」
居民小區不僅是生活的地方,也是一座城市形象最直接的表達。
老舊小區改造同樣需要因地制宜,精彩表達,做到「一小區一方案」,確保居住小區的基礎功能完善,努力拓展公共空間和配套服務功能。
以2020年新安江街道老舊小區綜合改造工程為例,該項目不僅對近江花園區塊、望江路區塊、滄中路區塊、府西區塊、政法路區塊等5個老舊小區進行環境改造(景觀綠化)、管網改造、汙水「零直排」改造、道路改造(包括停車位改造)、電力通信管線梳理、智慧安防(監控系統)、海綿城市、建築立面改造(僅近江花園考慮)等,還讓每個區塊都呈現出獨特的文化韻味。比如,望江路區塊小區住戶有較多的新安江水電站建設者,為我國的水利水電事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所以該區塊主題定位「歷史的榮耀」;滄中路區塊則是長壽老人多,主題定位就為「頤養長壽,美好生活」;政法路區塊面積雖小,樓宇幢數也少,但具備安裝監控設施等條件,所以主題定位為「智慧安防,平安暖心」。
此外,老舊小區建設既要「面子」,也要「實惠」。
近年來,建德市始終堅持以民生實事為中心,積極解決多層老舊住宅居民「上下樓難」,通過成立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作領導小組、召開專題協調會等機制,構建各部門科室之間的溝通平臺,推進加裝電梯這一民生實事落地。例如,在建德市近江花園小區,通過工作人員深入地入戶調查,了解民意,詳細地解讀補貼政策和電梯收費標準等細緻工作,最終得到了多樓幢全體居民的同意。現已成功安裝了1臺電梯,還有8棟樓經協調也已達成統一,目前正在澆築電梯基礎,預計今年年底還將有5臺電梯完成加裝工程。再例如,電梯安裝在北面樓梯牆面的公共位置,電梯每次停靠在樓層的半層位置,居民在樓梯拐彎段處停靠上下,出了電梯再走半層樓梯就可到家門口。這樣既不影響低層採光,又能解決上下樓出行問題;不僅節省了半層電梯的造價,同時也節省了今後運行及管理費用。截至目前,建德市今年已通過聯合審查批准加裝的有69臺,其中已經完工的有12臺,在建設的有52臺。加裝電梯已經覆蓋了三個街道、三個鎮,總共有29個小區正在實施加裝電梯。
小區改變的不僅是硬體,「軟體」也在升級。
「我們堅持創新機制、長效管理,引導多方參與確定長效改造管理方案,構建『一次改造、長期保持』的管理機制。」該負責人說,首先,強化黨建引領,充分發揮社區居民黨員的模範先鋒作用——在改造前期小區黨員充分發揮模範帶頭作用,積極藉助老鄰居優勢協助講解政策、疏通情緒、溝通協調,在後期以網格分類管理探索新抓手,著力創建黨建品牌;其次,形成社區黨支部、居民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黨建格局,實現了黨的工作在小區全覆蓋,實現小區管理基層事務的自治自決;最後,通過面向社區居民廣泛招募各類志願者,引導居民自發成立各類志願服務團隊,充分發揮社區居民的主體作用,參與垃圾分類、文明創建、綜治巡察等各項精細化管理工作,社會治理成效明顯增強。
舉目已是千山綠,宜趁東風揚帆起。
老舊小區改造,關乎群眾的切身利益、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我們一定會把這件好事辦在老百姓的心坎裡。下一步,建德市將繼續加大改造力度,不斷改善居民的居住條件和生活品質,切實增強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通訊員 鄧文凱 記者 熊豔)
(原標題:構築舒暢新生活 順應民心著眼實際,建德高質量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作)
責任編輯:張靈
【來源:新華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