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也稱漢醫,是中華漢族勞動人民創造的傳統醫學為主的醫學,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的一門學科。中醫誕生於原始社會時期,春秋戰國時期時中醫的醫學理論基本已經形成,之後經過歷代的發展才有了完善的體系和知識。中醫的影響十分深遠,就連韓國、越南等國家的醫學都是在中醫的基礎之下展生的。中醫是我國古代時期人民以疾病鬥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我國醫療實踐體系逐漸形成的醫學體系,具有極高的歷史研究價值。在我國考古史上也有挖到有關於醫術的文物,有一座古墓之中還挖出9部「失傳醫術」,記載了「起死回生之術」,專家卻表示:迷信!
出土西漢「老官山漢墓」
2013年,四川省成都市在修地鐵3號線時在施工的範圍內發現了一座西漢時期的古墓,隨後成都省博物館和荊州文物局聯合組成考古隊一直對古墓進行考古挖掘。這座古墓的規模非常大,專家一共從墓中挖出了4座土坑木木槨墓,這座古墓就在考古界中極為有名的「老官山漢墓」,古墓不僅規模宏偉,出土的文物也極為豐富,4座漢代陵墓中出土的漆木器、金器、陶瓷器、鐵器等多達620餘件,每一件文物都具有極高的歷史研究價值,為研究西漢文化提供實質的資料。
九部醫書現世,記載「起死回生之術」
四座古墓之中的一號墓為雙棺合葬墓,分為一大一小,是屬於夫妻合葬墓,出土的文物十分豐富,耳杯、盤子等雖然已經埋藏了數千年的時間卻依然光鮮亮麗。專家們在研究文物時還在一件漆器上發現了一個「景」字通過對此件文物的研究專家得知原來景氏是楚國的名門望族,是當時的三大家族之一,這一難怪古墓的構造會如此的宏偉,出土的文物如此豐富了。除了器物文物之外,在古墓之中專家還發現了大約920片竹簡,竹簡中記載的全部都是古時候的醫學知識,經過專家的整理發現這些竹簡中共有9部,專家猜測這些古籍中記載的很有可能是失傳已久的扁鵲古籍。
經過初步的整理,這些醫術分別是《五色脈診》、《敝昔醫論》、《脈死候》、《六十病方》、《尺簡》、《病源》、《經脈書》、《諸病症候》、《脈數》。說到扁鵲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他是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的神醫,醫術方面的造詣極高。在《扁鵲見蔡恆公》中記載,扁鵲僅用一根針就將已經被宣布死亡的虢國的太子救活了。扁鵲會起死回生的事情傳出後,他便開始聲名大噪,但可惜的是後來這個樣的醫術便失傳了,扁鵲所寫的一些醫學典籍也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而古墓之中出土的這些書籍就詳細的記載了扁鵲在世時所寫的醫學,記載了很多的醫學知識,對我國醫學研究具有極高的幫助。
史上最早的模型」人體經穴髹漆人像
專家從墓中出土的除了9本醫術之外,還有一個完整的人體經穴髹漆人像,它高約14釐米,五官、肢體和身體的各個部位上都清楚地標出了人身體上的穴位,對針灸技術方面有很高的研究價值。這件文物的出現可以說是我國出土的最早的、最完整的經穴人體醫學模型,與墓葬出土的經脈醫書相對照,對解開中華醫學經脈針灸理論的起源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