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用護膚品」是真的好,還是概念炒作?

2020-12-20 澎湃新聞

原創 六魔鏡 第十一診室

圖片: Dribbble | 設計: sandeep virk | 責任編輯: 小阿

導言

說起「醫用護膚品」,我們得先說說「藥妝」。關注護膚的姑娘們,一定聽說過「藥妝」這個詞,它可是近兩年護膚界最熱的概念,風之大,甚至某些品牌直接起名叫「XX藥妝」。

好景不長,2019年1月10日,國家藥監局發布了《化妝品監督質量管理常見問題解答(一)》,明確指出我國在法規層面上不存在「藥妝品」的概念。換句話說,宣傳「藥妝」概念屬於違法行為。

現在在某寶上搜索「藥妝」,已經不顯示任何產品。

▲圖片來源:某寶

「藥妝」這一說辭為什麼被禁用?真的是營銷出來的偽概念嗎?

「醫用護膚品」是怎麼來的呢?

護膚品要屬歐盟、美國和日本最領先。去日本旅遊採購的姑娘們,除了去大商場專櫃,最願意去日本的Drug & Cosmetic店掃貨了,簡稱「藥妝」店。

在這裡購買的部分產品,瓶身背面會特殊標註「醫藥部外品」,這是日本《藥事法》對護膚品的分類,分為「化妝品」和「醫藥部外品」。

相比而言,「醫藥部外品」更接近按藥品管理,所以安全標準更高,必須提供相關研究資料,才可以宣傳功效。

▲圖片來源:網絡

但是美國和歐盟的法律卻沒做這樣的區分。

雖然民間也會有cosmeceuticals(化妝品+藥物的組合詞)這樣的概念,一些品牌也常在藥店銷售,但無論是普通護膚品,還是功效型護膚品,都按照化妝品統一管理。

這些概念舶來到中國後,民間就把一些品牌貼上了「藥妝」的標籤,更多品牌開始努力往「藥妝」或「醫用護膚品」上貼近,誇大功效宣傳,非常混亂。

所以,不難理解藥監局的用意,肅清市場,避免消費者將化妝品和藥品的概念混淆,錯誤地認為其可以治療皮膚疾病。

無論什麼概念,他們都不是「藥」,而是「妝」。

而無論是「藥妝」,還是「醫用護膚品」,其實是一回事,都指與醫學沾邊兒但又不是藥的護膚品,只不過藥妝幾年前比較火,醫用護膚品近兩年比較火。

以下內容中,我們統一使用「醫用護膚品」來說事兒。

醫生眼中的「醫用護膚品」

在皮膚科醫生的心裡還是有一條分界線的,因此在選擇和推薦產品時也會有傾向性。

先舉個例子感受一下:

產品1:專櫃大品牌修護精華

此產品一共包含40種成分,10餘種功效成分,包括了保溼、抗菌、抗氧化、抗炎、美白等功效。剩下的成分為表面活性劑、增稠劑、乳化劑、防曬劑、著色劑、香精和防腐劑。

這樣一款產品,帶來了廣撒網式的功效,順滑的質地,好吸收的膚感,高級的顏色和味道。

但因為某些成分的存在,孕婦和兒童不推薦使用,因為會更容易導致過敏。

▲圖片來源:美麗修行APP

產品2:某「醫用護膚品」品牌修護乳

此產品共含16種成分,半數以上為保溼成分,剩下的是抑菌劑、增稠劑、乳化劑、柔順劑,因為使用了真空壓泵的設計而不需要添加防腐劑。

這款產品專注於保溼效果,相對而言更安全,過敏的概率也大大減少,但是犧牲了一部分使用感受。

▲圖片來源:美麗修行APP

如果你是醫生,更看重安全性,會喜歡哪個產品?

在皮膚科醫生看來,護膚品的主要功能就是保溼,如果能在皮膚健康、非敏感狀態的基礎上,去嘗試美白、抗氧化、抑制皺紋當然更好。

同時,要避免某些刺激性強的成分,避免成分過於複雜的護膚品,儘可能不給皮膚「添亂」。

所以,我們更偏好作用目的明確、配方精簡、少或不含色素、香精、防腐劑的產品。有效成分種類不求多,但求能夠發揮效用。

要知道,護膚品行業發展這麼多年,科學研究證明有效,並且安全、穩定、能被皮膚利用的成分有限,就別花錢當小白鼠了。

那些為問題皮膚人群設計的產品線也令人好感大增,比如為敏感皮膚設計的產品通常成分精簡、加強保溼、減輕泛紅;為痤瘡皮膚設計的產品,通常含有酸類物質,可以改善角化、減少粉刺,甚至抑制炎症。

在醫生看來,這類就屬於所謂的「醫用護膚品」,只是這個叫法不太妥當(暫時魔鏡也沒有摸索到更合適的稱呼了)。

哪類人群適合「醫用護膚品」?

皮膚有問題的人才能用「醫用護膚品」嗎?

當然不是,和其他護膚品一樣,這類護膚品適合各種類型的皮膚使用。魔鏡的皮膚狀態穩定,但清潔、保溼、防曬都選用的是「醫用護膚品」。

我不追求奢華的使用感受,更在意產品的安全性和不致敏,也不偏好某個品牌。

但是,過於精簡的成分,失去了香料和色素的調劑,用的時間久了難免會「索然無味」。犧牲掉了一部分「使用感」,因此這也看個人的選擇了。

不過,有以下問題的人群,魔鏡還是希望你們能選擇「醫用護膚品」。

皮膚敏感

稍有風吹草動就瘙癢、刺痛、泛紅、發熱的姑娘們一定要慎重選擇護膚品;皮膚屏障脆弱或者存在神經敏感性增強的情況,也要謹慎選擇護膚品,避免不必要的刺激。

像雅漾、理膚泉、貝德瑪、珂潤、薇諾娜這些品牌,都有專為敏感皮膚設計的產品線。

粉刺和痤瘡

減少油脂分泌、加速粉刺剝脫是這類仙女的首要任務,各種「酸」類成分是最合適的,比如果酸和水楊酸。

除了以上提到的品牌,寶拉珍選、博樂達更專注於酸類產品。但注意酸類成分請不要高頻使用,角質過度剝脫反而會導致皮膚菲薄、問題疊加。

盲目購買護膚品

我們都知道,護膚品的效果跟其有效成分的濃度、原料純度、配方工藝相關(包括但不僅限於美白、抗氧化、祛皺等功效性產品)。因此很多小仙女就開始盲目選購含有高濃度有效成分的產品。

但魔鏡是不建議你們一味追求高濃度的。更高的濃度往往意味著更大的刺激,而且也不與效果密切相關。所以一般精華類產品為了平衡效果、安全和使用感受,會多加幾種成分,每一種濃度都不高。

最後,借用藥監局的消費提醒:

▲圖片來源:網絡

溫馨提示:當皮膚已經產生了問題,不是偶爾泛紅或者零星幾個痘痘,請一定去皮膚科就診,系統用藥治療,護膚品只能起到輔助的作用。

去哪裡購買「醫用護膚品」?

「醫用護膚品」這個概念給消費者造成「應該在藥店或醫院購買」的誤區。

實際上,國內的藥店和醫院不一定售賣護膚品,即使有,品牌選擇有限、產品線不全、價格也可能比較高。

其實,這類護膚品購買渠道非常廣泛,商店、超市有部分品牌,某寶/某東官方旗艦店的選擇多樣,渠道安心,遇上活動的話價格也比較合理。

這裡需要提醒一下大家,現在「醫用護膚品」也出現了不少假貨,選擇代購和非官方渠道一定要謹慎。

「醫用護膚品」有坑嗎?

當然有,有的還很大,這裡就給大家簡單講幾個。

「械字號」護膚品

營銷概念此消彼長,「械字號」護膚品的風一直就沒刮停過。「械字號」是可以不按化妝品審批,作為醫療器械上市的產品。

乍一聽,醫療器械,很厲害啊,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

一款「械字號」面膜

▲圖片來源:網絡

簡直把「械字號」面膜誇上了天

▲圖片來源:小X書

醫療器械和化妝品審批流程和重點都不同。前者對生物安全性、滅菌和消毒工藝、動物實驗等要求嚴格,但成分不受國家化妝品原料的約束。

而化妝品的原料必須在我國法律要求的範圍內,對配方和人體安全都有相關標準。

另外,即便是生產要求更嚴格的「械字號」護膚品,也不具有治療功能,沒有不可替代性。

這類產品大多是國產品牌面膜,經常在醫院、美容院用來做醫美術後修復,也很容易在網上買到。

能夠進入醫療機構的產品,在安全性上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魔鏡希望姑娘們不要被新的概念迷惑,在市場不成熟、監管不嚴格時,繼續持觀望態度。

人寡肽1(EGF)和寡肽-1

同樣在去年颳起一陣大風,又被食藥監局禁用的是一種護膚品成分——人寡肽1。這種成分存在潛在安全風險,同時又經常容易和寡肽-1混淆概念。

人寡肽1又名表皮生長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是一種大分子多肽,醫療上用在燒傷、創傷、植皮、慢性潰瘍表面,促進肉芽組織再生,加速傷口修復。

寡肽-1又是什麼呢?

它是由甘氨酸、組氨酸和賴氨酸組成的合成肽,收錄於我國《已使用化妝品原料名稱目錄》(2015年版),作為皮膚調理劑使用。

皮膚調理劑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可以理解為對皮膚有一定益處,但是具體有什麼益處不確切。

人寡肽1和寡肽-1之間差之毫厘,失之千裡,根本不是一回事兒。

某寶上已經搜不到任何關於EGF的產品,但對於寡肽的宣傳看著十分眼熟,「促進修復」「淡化痘印」,這不都是以前EGF的說辭嗎?

但是魔鏡卻沒有查到關於寡肽-1促進皮膚修復的文獻研究......所以相信大家心裡應該早有定論了。

這就是典型靠「醫用」做幌子的「貼牌」護膚品。

▲圖片來源:網絡

美容院的「醫用」級護膚品靠譜嗎?

聽魔鏡一句話,可拉倒吧。

把美容護膚品做好了難道不好嗎,能把「美容」級護膚品用到極致難道不比「醫用」級護膚品厲害多少倍?

誰都想分一杯羹的產品,要麼是被神話了,要麼是其他產品太弱了。

協和的矽霜、標婷維E乳呢?

它們屬於「醫用護膚品」嗎?

這些護膚品的生產和銷售,可能與醫院沾了邊,但本質上就是護膚品,可能在某些手部溼疹皮炎方面,有輔助修復作用,但並不作為治療用途。

如果按照魔鏡上文的標準,那麼它們還算「醫用護膚品」,不過如果都按國家標準一起統稱,它們哪個都不算了。

總結

1、「醫用護膚品」是非官方的、比較模糊的概念,目前國家已經不建議這樣宣傳了。

2、它們通常是一些成分精簡、安全性更高的護膚品。不具有治療功能,不能替代藥物。

3、有敏感、痤瘡等皮膚問題的人可以選擇此類護膚品,來輔助治療。

4、對突然被熱捧的概念要保持客觀理性的態度,比如「械字號」,比如「寡肽」。

5、希望大家理性護膚、合理消費,都能選擇到適合自己的產品。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醫用面膜是實至名歸,還是炒作的?陳赫:皮膚過敏一用就好
    醫用面膜是實至名歸,還是炒作的?陳赫:皮膚過敏一用就好相信每個小仙女都會經常用到面膜,我們的面膜通常來說也就是用來補水保溼、去角質,或者是潔面用的,但是最近有一種叫做「醫用面膜」的面膜特別火,據說能夠修復肌膚損傷,緩解敏感肌,它有什麼特殊之處嗎?
  • 醫美級護膚品年銷量近10億!械字號面膜好在哪裡?
    醫美級護膚品年銷量近10億!械字號面膜好在哪裡?近年國貨護膚品崛起颳起了一股醫美風,越來越多美眉們也開始了「醫美面膜」的追捧之路。在去年的雙11,醫美品牌械字號銷量更是高達10億!小紅書上關於醫美面膜的相關分享達到16937篇,微信指數書上關於醫用面膜的指數達到19268,百度百度相關的網頁更是高達4120000個!究竟全網吹捧的「醫美面膜」、「械字號」和「妝字號」這些針對護膚品的詞究竟是什麼概念,彼此之間的優劣勢又是什麼?
  • 【科普】認識醫學護膚品——械字號,和普通護膚品的區別在哪
    這兩年大量新出的護膚品,尤其是國產護膚品都打著「醫學護膚品」或者「醫美護膚品」等旗號大肆宣傳,收割了一大批粉絲。我經常打開某寶,或者在朋友圈看到這些品牌宣傳的神乎其神,護膚品加上了醫學、醫美的前綴似乎就變得包治百病了起來。
  • 你在用的益生菌護膚品,是品牌方打造的偽概念還是真科學?
    最近看到了不少產品在主打益生菌護膚這個概念,一些品牌宣稱添加了益生菌的護膚品可以有效調節並維持皮膚表層菌群,讓面部皮膚能夠保持「水油平衡」,敏感性膚質也能夠維穩皮膚狀態,總之就是適用所有膚質。但常見於酸奶發酵類乳製品裡的益生菌,放在護膚品裡也是百益而無害的嗎?
  • 你真的了解醫用面膜嗎?詳解伊卡漾拳頭產品醫用冷敷貼
    隨著「黑膜」、「白膜」的大熱,醫用面膜脫離美容院和整容機構,越來越普遍的走入大眾的視野。雖然是械字號的醫用標準,但其實醫用面膜—專業術語稱醫用冷敷貼適合使用的用戶是非常廣泛的。今天就來給大家具體介紹一下這款收穫眾多關注與好評的伊卡漾醫用冷敷貼。
  • 醫用冷敷貼面膜是什麼?效果比普通面膜好嗎?
    醫用冷敷貼面膜是什麼?效果比普通面膜好嗎?隨著時代社會的變化,群眾眼光越來越高,標準越來越高,使用產品等一系列東西,安全是重中之重,相比之下對於普通面膜來說,械字號醫用產品更加符合您當下的選擇。產品更安全,更高效,以做藥的態度,做護膚品,恢復肌膚原本之美。開啟醫學護膚新時代,時代變化,人的需求更不容易滿足。醫用冷敷貼是屬於醫學護膚品範疇的一類面膜,介於護膚品和藥品之間,它是經過皮膚科專家認定的,不含激素、化學防腐劑、人工香精、化學添加劑、螢光劑、人工色素等對人體有害物質的護膚品。
  • 【季泉護膚知識】醫用面膜和普通面膜有什麼區別?
    說到醫用面膜,我們首先要了解一個概念——醫學護膚品(Medical cosmetics),也稱藥妝(cosmeceutical)、功能性化妝品,是經過皮膚病專家認定的、不含有任何色素、香料、不含防腐劑等添加成分的護膚品。說到「醫學護膚品」,我們很容易聯想起日本和法國的「藥妝」。
  • 醫美面膜真的醫用、安全?不法商家打著「械字號」幌子誇大宣傳
    &nbsp&nbsp&nbsp&nbsp面膜豈能「如此包裝」(新視角)&nbsp&nbsp&nbsp&nbsp在一些社交、電商平臺,一種叫做「醫美面膜」的護膚品廣告勢頭強勁。
  • 益生菌護膚是偽概念還是真科學?
    (還好又是因為我窮沒錢掏的一天)最近小花看到了不少產品在主打益生菌護膚這個概念,一些品牌宣稱添加了益生菌的護膚品可以有效調節並維持皮膚表層菌群,讓面部皮膚能夠保持「水油平衡」,敏感性膚質也能夠維穩皮膚狀態,總之就是適用所有膚質。但常見於酸奶發酵類乳製品裡的益生菌,放在護膚品裡也是百益而無害的嗎?
  • 6款「珍藏」醫用護膚品,上萬大牌都不如「它」,皮膚想不好都難
    最近身邊的好友一直給我安利皮膚醫院裡的醫護產品,這些醫護產品可謂的平價,而且又是醫用的,非常安全有效,自從也被帶入坑後,也就再也沒有買過大牌的護膚產品用了,這就來分享下一直珍藏無限回購的幾款。
  • 醫用冷敷面膜,微整術後修復面膜,醫用級別的面膜貼
    醫用冷敷面膜,微整術後修復面膜,醫用級別的面膜貼隨著女性對美的追求和社會開放程度越來越高,醫美已經是一個無需避諱的話題了,通過醫美手段提升美感已經不再是很多年前的新鮮事兒。其實醫美面膜的真正名稱應該是「醫用敷料」,醫美面膜之所以叫「醫美」面膜,不是因為有醫美的功效,而是因為它是用在醫美項目之後的面膜,用來促進創傷修復和癒合,起到鎮靜舒緩的作用。醫用冷敷貼(通用名稱),也叫醫美面膜,或者醫用面膜,是屬於醫學護膚品範疇的一類面膜 ,介於護膚品和藥品之間。
  • 醫用護膚品真的安全嗎?BJ玻雅特告訴你關於護膚品的安全知識
    對於大多女性來說,護膚品是每天都離不開的東西,梳妝檯上都擺著各式各樣的護膚品,像面膜、眼膜、精華、眼霜、BB霜等等,簡直數不勝數。但是,在這些每天使用的產品中可能就有「披著羊皮的狼」,他們是肌膚的頭號殺手,就算是大牌也可能存在這樣的情況。儘管每年都會曝光一批又一批的不合格護膚品,但是違規的現象仍層出不窮。
  • 2020平價護膚品十大排名 超級好用的護膚品套裝排行榜前十名
    咱們還是回到正題,看看今年最具性價比的護膚品套裝有哪些?這些護膚品真的都非常的實在好用,如果你現在還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護膚品,不要錯過,都是經過大家認可的好用護膚品,不僅好用,價格還不貴,值得收藏起來。
  • 那些「食用級」護膚品真的能吃嗎?對不起,你又被套路了!
    「廚房食用級」「對身體有益的食物對肌膚同樣有益」「你可以把我們的萬用油加進你的早餐沙冰裡食用」「100%天然無合成的潤膚霜」……關於護膚,總有層出不窮的新概念冒出來,如今,「可食用」儼然已成為最熱門的概念。與其他化妝品相比,「可食用」級護膚品標榜產品成分的天然性及安全性,強調其成分甚至達到可食用級別。
  • 護膚品含酒精,到底能不能用!
    酒精的應用:酒精主要應用於工業和醫用,兩者的酒精濃度含量是不一樣的 ,醫用的酒精通常酒精含量都在75%左右才能具有很好的殺菌效果。這個也體現在有些護膚品會註明不可再有創口的皮膚表面使用。2. 溶劑酒精是很好的溶劑,當一個成分很難溶解在水中時,且觸感粘膩,都會選擇添加酒精來完善配方。使膚感更加清爽,達到控油的目的。有一些植物提取物,本身就是利用酒精溶解性好的特點來萃取有效成分的。
  • 敏感肌膚用什麼護膚品?
    停用功效型護膚品把正在使用的功效型的護膚品都停用,出現敏感肌的時候,不適合美白、抗衰老等功能的護膚產品。建議用醫用護膚品首先,醫用護膚品會把對皮膚容易過敏的成分,例如:香精、色素、防腐劑屏蔽掉,這3種成分在以往研究顯示,是護膚品裡最容易導致皮膚過敏的成分,護膚品中減少這些成分,可以減少皮膚發生過敏的情況,所以敏感肌可以使用這類醫學護膚品。
  • 補貼演員,遺腹子,是真的還是炒作?
    這個在娛樂圈很是少見,畢竟冰冷的娛樂圈人人都在為自己利益所思考,很少有自掏腰包補貼別人薪水的,還是個如此大牌影星。博斯曼和米勒說:「這片酬是你應得的,這也是你的價值所在。」但是最近爆出查德維克·博斯曼的老婆懷孕了,據說兩人一直想要個孩子,是不是真的是博斯曼的孩子我們不得而知
  • 醫美真的比護膚品管用嗎?
    我在做人生中第一次醫美之前也想過醫美是否比護膚品管用?有沒有必要花大價錢去做?但在真正涉足醫美過後,才發現我對「醫美」這個詞有很大的誤解。在接觸醫美後,會發現醫美與護膚品完全是兩個概念,但又同時並列,兩者根本無法比較,醫美就像漂亮的衣服,能夠改善皮膚問題,修飾美化,而護膚品就像食物,也是預防針,能夠維持皮膚狀態和預防出現皮膚問題。衣服和食物,怎麼比?比較有何作用?放棄一個嗎?,對我來說都是必需品,因為總有一天都會用到。
  • 5D硬金爆火的背後,是技術創新,還是概念炒作?
    究竟是技術創新,還是概念炒作?但就是在這些爭議聲中,這些所謂的爆款產品是否熱度依舊?經歷疫情的衝擊,市場的重新洗牌,誰能以變應變,以硬實力從危機中尋找新機會,從消費者需求中發現新突破點,立出新剛需。
  • 森鷹空調窗涉嫌誤導消費 門窗概念炒作知多少
    一直定位為「鋁包木代名詞」的森鷹,希望以「空調窗」的新概念,開闢門窗新品類,實現企業發展的彎道超車。概念炒作一直是門窗行業的頑症,業內人士認為,森鷹此舉不過是將概念炒作推進了一步。2020年7月,北京商報聚焦門窗消費風口,試圖以森鷹為例證,揭示門窗概念炒作的行業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