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的宮鬥高手不是如懿、魏瓔珞,而是懿貴妃|史太Long

2021-02-08 南都周刊


懿貴妃那拉氏,現在我們通常稱她為慈禧太后。

文 | 吳鉤 


繼《甄嬛傳》之後,又有兩部清宮宮鬥戲《延禧攻略》與《如懿傳》霸了屏,而且引發了宮鬥話題的發酵。《延禧攻略》與《如懿傳》的歷史背景是一樣的,都是清代乾隆年間。其實,乾隆一朝的後宮還是比較平靜的,雖然乾隆這個人自帶八卦屬性,適合編排愛情戲與狗血劇,但清代最厲害的宮鬥,還真不是發生在乾隆朝,如懿、魏瓔珞(令妃)也算不上是宮鬥高手。


大清的宮鬥高手是誰?我認為是懿貴妃那拉氏。現在我們通常稱她為慈禧太后。


懿貴妃是鹹豐皇帝的妃子。英法聯軍入侵期間,鹹豐帶著后妃皇子、王公大臣倉皇「北狩」,次年七月十七日卒於熱河行宮。彌留之際,鹹豐口授兩道諭旨,其一:「奉硃諭:皇長子御名載淳,著立為皇太子」;其二:「奉硃諭:皇長子御名載淳現立為皇太子,著派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盡心輔弼,贊襄一切政務」。


鹹豐又賜給皇后鈕祜祿氏(慈安太后)一方「御賞」印璽,賜給小皇帝一方「同道堂」印璽,這兩枚印璽,是最高權力的象徵,用法如下:「母后用『御賞』璽,印起;上用『同道堂』璽,印訖。凡應用硃筆者,用此代之,述旨亦均用之,以杜弊端。」即以皇帝名義發出的一切上諭、硃批,必須在起首處加蓋「御賞」印,結尾處加蓋「同道堂」印,方才生效。


因皇帝年幼,「同道堂」印璽又由其生母懿貴妃那拉氏(慈禧太后)代掌。那拉氏是個聰明、有野心、熱切於權力的女人,鹹豐健在時,她自恃斷文識字,能幫皇帝批答點奏章,已經逐漸露出怙寵肆驕、「漸思盜柄」的形跡,受鹹豐厭惡。為避免出現「主少國疑、女主臨朝」的亂政,鹹豐甚至跟肅順商討:「朕不日將效漢武帝之於鉤弋夫人故事,將懿貴妃賜死,卿謂何如?」肅順聽了「不敢置一辭」。後來鹹豐臨終,卻沒有賜死慈禧,可能是對孤兒寡母心生憐憫,也可能是出於掣肘肅順輔政集團的考量。


鹹豐皇帝留下了這麼一個贊襄團與太后相互制衡的權力構架,便駕崩了。但很快,贊襄團與太后便發生了衝突。


兩宮太后召集輔政大臣入內,商討「詔諭疏章黜陟刑賞」事宜,即頒布詔諭、批覆疏章、任免廷臣的程序問題,這涉及到實實在在的權力分配。肅順等輔政大臣首先提出:「諭旨由大臣擬定,太后但鈐印,弗得改易,章疏不呈內覽。」意思是說,皇帝的諭旨由贊襄團擬定,太后只管蓋上「御賞」、「同道堂」印璽就行,不必更改。顯而易見,贊襄團想架空兩宮太后的權力,讓她們當橡皮圖章。



慈禧才不做有名無實的傀儡呢,所以堅決不同意贊襄團的意見。兩方各不相讓,相恃不下,整整談判了四日。最後贊襄團退讓一步,總算與太后達成了權力分配方案:「章疏呈覽,諭旨鈐印。任用尚書督撫,樞臣擬名,請懿訓裁定,其他簡放人員,按照京察暨疆臣密考,擬具正陪數員,在御前掣籤,兩宮並許可。」


根據這一方案,贊襄團掌握著諭旨、硃批的草擬權,但需經太后過目同意,太后保留著修改權與否決權;中央部長與地方督撫的任命,由贊襄團提名,太后裁定,一般官員的任命,則按照成例,在御前「抓鬮」。


此時,慈禧太后才二十七歲,但她不甘心受制於老臣,並表現出非常老練的機心與手腕。她透過極為隱蔽的秘密管道,繞過肅順的耳目,與遠在500裡外的恭親王(鹹豐奕詝的六弟)取得聯繫。慈禧欲清掃權力障礙,恭王欲進入權力中心,雙方一拍即合,款曲暗通,悄悄布置下搞掉肅順集團的計劃。八月初一,恭親王借赴熱河奔喪之機,又得以單獨會見兩宮太后,叔嫂密商一個多時辰,敲定了宮鬥的細節。


而自以為控制了全局的肅順卻麻痺大意,對這一場發生在眼皮底下的奪權陰謀渾然不覺,蒙在鼓裡。


八月初八,一封從京師發出、由御史所寫的奏疏《奏請皇太后權理朝政並另簡親王輔政折》,送達熱河。奏疏上說,皇太后應當「暫時權理朝政,左右並不得幹預」,同時從「親王中簡派一二人,令其同心輔弼一切事物」。——這大概是太后—恭王集團作出的投石問路之舉,用來試探贊襄團的反應。


肅順等顧命大臣一看:不得了,這不是赤裸裸的奪權嗎?當下不待太后批示,便擬好諭旨,以皇帝的名義對董疏進行反駁:「我朝聖聖相承,向無皇太后垂簾聽政之禮。朕以衝齡仰受皇考大行皇帝付託之重,御極之初,何敢更易祖宗舊制」,「該御史必欲於親王中另行簡派,是誠何心,所奏尤不可行」。並脅迫兩宮太后鈐印,慈禧爭執不過,同意將諭旨一字不易地頒發。


慈禧的示弱隱忍,讓肅順集團完全低估了她的能耐,以為大局已定,贊襄團的執政地位與合法性不可能動搖了。


九月二十三日,按贊襄團與太后的商定,是「恭奉大行皇帝梓宮(棺材)回京」的日子。梓宮回京有一套非常繁複的儀禮,慈禧便以小皇帝年幼,經不起折騰為由,與贊襄團商議是否有變通的方式。肅順等人不知是計,同意太后與小皇帝由贊襄團中的載垣、端華護駕,先行一步,回京城恭候梓宮。


——慈禧成功地走出了擺脫肅順勢力範圍、提前與恭親王「會師」的關鍵一步,須知京城的局面,由太后盟友恭親王的勢力所掌控,慈禧回宮,便如龍入大海。



九月二十九日,兩宮太后與小皇帝回到京城,不待休息,立即召見恭親王及其他朝中大臣,「縷述三奸(指肅順、載垣、端華)欺藐之狀」,一邊說一邊哭,眼淚與鼻涕齊流,花容與月貌失色,群臣也聽得義憤填膺。那個周祖培受恭親王暗示,率先跳出來說:「何不重治其罪?」慈禧說:「他們是贊襄王大臣,如何治罪?」周祖培出了一個主意:「太后可降旨,先令解任,再予拿問。」恭親王這時將早已擬好的治罪詔書奉給太后,太后欣然鈐印。


次日,群臣朝會,恭親王宣讀了拿問「三奸」的詔書,載垣、端華被當場拿下。當天深夜,護棺行至密雲縣的肅順也被人從睡夢中揪出來,連夜解赴京師。可憐大行皇帝尚未入土為安,其臨終指定的顧命八大臣已於頃刻間被解除權力,精心設置的權力布局也隨之土崩瓦解。


肅順被捉住時,大罵慈禧:「悔不早治此賤婢!」大概是想起了鹹豐與他商議的「效漢武帝之於鉤弋夫人故事」,只是悔之已晚,六天後,被他罵為「賤婢」的太后下旨,令載垣、端華自盡,肅順斬立決,其餘五大臣革職。朝中與肅順往來密切的六名官員、五名太監,也受到懲辦,不過聰明的慈禧沒有興大獄,而是將從肅順家中搜出的信件與帳簿,悉數「公開焚毀,毋庸呈覽」。


扳倒了肅順集團之後,慈禧太后如願以償獲得了垂簾聽政的大權,成為歷史上繼武則天之後擁有最大權力的女性。



來源|南都周刊


END


轉自我們都愛宋朝(ID:wugoudasong)。一個講述宋朝故事、發現大宋文明的訂閱號。小南的小夥伴。歡迎分享到朋友圈,如想取得授權請聯繫原公眾號。如果想找到小南,可以在後臺回復「小南」試試看哦~    

相關焦點

  • 甄嬛如懿魏瓔珞,誰鬥死了宮鬥?
    3天即衝破3.7億,備受矚目但有更多的人覺得,不是「宮鬥」不可看,而是現在的宮鬥不可看:從《孝莊秘史》《大明宮詞》《金枝欲孽》的後宮傳奇,走到天雷劈壞人,雍正被滿頭綠帽子生生氣死的爽文話本子。——不是不想,而是不能。《金枝欲孽》讓「宮鬥」只是途徑不是主題,在那個紅牆碧瓦做的囚牢裡,無論勝敗,都算不得真正的好結局。
  • 原來如懿是她?永琪的媽是她?清宮宇宙太複雜了吧....
    這些年看了這麼多清宮劇,大家圍繞康熙、雍正、乾隆三個皇帝的後宮,來來回回講故事。所以今天,小編就來給各位屢屢這些清宮劇中的人物關係~最後,乾隆下令把如懿連降四級軟禁宮中。第二年,如懿就去世了。而在《延禧攻略》裡由譚卓出演的高氏↓↓↓
  • 《如懿傳》演的不是宮鬥,而是真實的人生
    如懿的「烈」,源於她對「婚姻」的信仰。當信仰崩塌,情愛名存實亡,她便「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不哭泣、不卑,不央求,不乞憐。你不愛我,所以,我也不必愛你了。 她沒有按照萬眾期待活成另一個甄嬛,卻在波譎雲詭的後宮中始終堅守自己。她不是沒有「宮鬥」的能力,妃嬪們那些齷齪齟齬的小心機,她不是鬥不過,而是不屑於去爭鬥。
  • 魏瓔珞=衛嬿婉?如懿=淑慎?是時候還原一波宮鬥劇歷史真相了
    《如懿傳》。說到《還珠格格》,那麼不得不提時下兩大熱門大IP——《延禧攻略》,《如懿傳》。不知道小婊貝發沒發現,《還珠格格》中的皇后就是《如懿傳》、《延禧攻略》中的嫻妃。而《還珠格格》中的令妃娘娘,便是《延禧攻略》裡的魏瓔珞,《如懿傳》中的衛嬿婉。等等,有些凌亂是不是,同為一個角色,人設卻天差地別,一個個跟個精分似的。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她們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 清宮宮鬥中甄嬛、如懿、魏瓔珞都得靠邊站,她才是NO1
    人民,尤其是一部分人民,特別愛看宮鬥劇。所以從武媚娘到羋八子,從甄嬛到魏瓔珞再到如懿,縱橫天下無敵手。
  • 如懿、延禧、甄嬛、還珠、步步驚心連連看,清宮言情宇宙已建立
    其實《如懿傳》、《延禧攻略》、《甄嬛傳》、《步步驚心》、《還珠格格》可以組成連連看彼此發生意想不到的關係。這就是清宮言情宇宙!《如懿傳》中周迅扮演的女主角皇后如懿,與皇帝相親相愛,到最後兩人卻猜忌離心,終釀悲劇。在《延禧攻略》裡佘詩曼扮演的如懿,卻從頭到尾都是個大反派。
  • 如懿的歷史真容
    乾隆皇帝一生有三個皇后,富察皇后、如懿、和魏瓔珞(也就是令妃),2018年的清宮影視作品基本被這三位女神包圓了。
  • 《如懿傳》心機最深的不是皇后,不是慧貴妃,而是兩面玲瓏的她
    正在熱播的古裝劇《如懿傳》剛播出短短十幾集,宮鬥就不斷升級
  • 女星的清宮劇造型!楊冪俏麗、趙麗穎甜美,李沁《如懿傳》經典
    近日微博上一片哀嚎,因為《延禧攻略》、《如懿傳》等爆火宮鬥劇相繼在視頻平臺下架,官方打壓宮鬥劇的意圖明顯,未來宮鬥劇的出品會越來越少,網友都哭喊拜託《甄嬛傳》要挺住呀!宮鬥劇且看且珍惜吧!而清宮劇的確是最受歡迎的電視劇類型,許多頂流小花都曾演過清宮劇,今天就來回顧一下她們的清宮劇造型,楊冪俏麗、楊紫甜美,李沁《如懿傳》超級經典!
  • 《如懿傳》如懿查出嘉嬪與他人有染,嘉嬪被如懿狂虐卻怒不敢言
    由周迅和霍建華領銜主演的清宮宮鬥劇《如懿傳》主要是講述了乾隆皇帝後宮妃嬪中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
  • 《如懿傳》魏嬿婉上線,勾引皇帝上位,是這一屆的宮鬥冠軍
    《如懿傳》魏嬿婉上線,勾引皇帝上位,是這一屆的宮鬥冠軍。
  • 繼《延禧》《如懿傳》後,又一部清宮劇要開拍了,網友:放過觀眾
    隨便數一數都能找出好幾部大爆的古裝劇,比如說《甄嬛傳》《羋月傳》《如懿傳》《延禧攻略》《楚喬傳》等等,其中的清宮劇更是拍了再拍,就一個乾隆時期的故事能被導演編劇玩出一朵花來,《還珠格格》裡的令妃娘娘,《延禧攻略》裡的魏瓔珞,是同一個人。《延禧攻略》裡的白月光富察容音,到了《如懿傳》裡就變成了如懿最大的對手,成了大反派。
  • 為什麼戲裡戲外如懿都輸給了魏瓔珞?
    然後我忽然就明白了,為什麼《如懿傳》和《延禧攻略》兩部劇塵埃落定之後,如懿幾乎在方方面面都輸給了魏瓔珞。沒別的,只因為如今的女性,愛不愛的另說,但要是不想忍了,有仇得當面報。其實論起大小主配角表演的層次、角色的分寸感、人物性格的挖掘,《如懿傳》隱隱還能勝出,尤其是女主角的演技,吳謹言當然演得不錯,但周迅的功力肯定還是穩穩勝過一籌。
  • 《如懿傳》:讓人絕望的不是殘忍的宮鬥,而是「蘭因絮果」的愛情
    電視劇《如懿傳》劇照而且女主周迅的造型也是一言難盡,不少網友質疑40歲的周迅演少女太違和,少時的弘曆和青櫻殘酷的宮廷鬥爭,看得讓人壓抑,但《如懿傳》真正讓人絕望的不是沒人性的宮鬥,而是「蘭因絮果」的愛情。
  • 《如懿傳》大結局:乾隆朝歷史上的最大疑案,如懿到底為何斷髮?
    從暑假開始,經過漫長的兩個月時間,《如懿傳》終於迎來了大結局。結局的內容咱就不多劇透了,看慣了宮鬥劇的朋友也多少能夠猜得到。雖說與之前《甄嬛傳》、《延禧攻略》等主流宮鬥「打怪升級」的路線有所不同,但如懿終究還是在冷宮裡死掉了,帶著她「蘭因絮果」的了悟與慨嘆,以及記憶中那一抹少男少女美好愛情的剪影。
  • 母零們都愛看的宮鬥劇 如懿傳開播~跟延禧攻略一戰高下!
    女主是周迅飾演的繼後烏拉那拉如懿,比之甄嬛鬥贏一切坐上太后寶座,如懿的結局是斷髮被廢非常悽慘~現在就讓我們看看兩部電視劇的人設有什麼區別吧~👇宮鬥之間必不可少的男主就素皇帝惹,妃子的恩寵名分生死,全在皇帝👇
  • 《如懿傳》|一部打破常規的清宮佳劇
    從《甄嬛傳》開始,清宮宮鬥劇逐漸開始走紅,觀眾喜歡, 市場的反應也不錯。 複雜人物關係中孤注一擲的愛情 《如懿傳》的故事其實不是小說作者流瀲紫隨意杜撰的。據《清史稿》推測,歷史上的烏拉那拉氏的名字已不可考,但不太可能是「如懿」,因為在內務府檔案裡,乾隆身邊有個小太監叫「如意」。
  • 《如懿傳》中唯一可與《甄嬛傳》的宮鬥媲美的「硃砂水銀局」
    我看過《如懿傳》的一個紀錄片,裡面有一個片段,是《如懿傳》的主創,包括製片人、導演、編劇和主演在那裡討論劇情。《如懿傳》之所以不像《甄嬛傳》那樣從頭到尾鬥的精彩紛呈,部分原因是由於主創的有意為之。從主演周迅的角度看,如果想要保證如懿性格的完整性,勢必要削弱如懿主動「爭」的部分,否則,最後的斷髮就會變成鬥爭失敗者的控訴,而並非看穿這種鬥爭無意義的覺醒。
  • 《如懿傳》各角色介紹及大結局
    一、關於原著2011年,《甄嬛傳》播出後,電視劇原著作者流瀲紫開始創作《如懿傳》。2015年,流瀲紫創作完成《如懿傳》劇本,故事講《甄嬛傳》之後的故事,主角是如懿和乾隆的故事。《甄嬛傳》原著小說是架空的,電視劇加了歷史背景,變成雍正時期的宮鬥劇,流瀲紫創作《如懿傳》就是為了拍電視劇,作為《甄嬛傳》續篇,一開始就設定好了歷史背景。
  • 從"還珠"到"延禧" 捋捋"清宮言情宇宙"20年時間線
    在爭吵「魏瓔珞」與「如懿」誰是後宮能力最強者同時,腦洞很大的網友突然發現,從1998年第一部《還珠格格》開始至今這20年,一個堪比「漫威宇宙」的龐大的「清宮言情宇宙」體系已經形成了。 「還珠」裡的令妃就是現今自稱暴脾氣的魏瓔珞,而當年打壓小燕子與五阿哥戀情的老佛爺則從《甄嬛傳》開始了「宮鬥生涯」,被網友戲稱是「清宮言情宇宙」裡的滅霸本霸,就連當年吹鬍子瞪眼的「皇阿瑪」都因為《延禧攻略》《如懿傳》有了「大豬蹄子」這樣的新面貌。 戲究之下,後宮女子爭寵爭出權謀高度的變化,是從2004年播出的TVB作品《金枝欲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