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有一種指路叫「抵攏倒拐」,有一種酸味叫「遛酸」,有一種青蛙叫
「切貓兒」,有一種奮鬥叫「雄起」······
這些可以說都是四川人的必備生活用語,然而在外地人聽來,這些則是一個大寫「懵圈」。為了讓更多人能夠了解和熟悉四川話,以及四川方言所體現的川人精神——樂觀包容,就讀於成都市實驗小學六年級的小女孩姚果果,就開動了自己的小腦筋。
有朋友看懂上圖的意味了嗎?四川的朋友應該看得懂,小編表示一臉懵,還是把主場交給果果吧。
大熊貓掄開膀子,6隻老鼠被狠狠地拋了出去,在空中甩得眼冒金星。對應的則是四川方言「丟死耗子」,意為不守信用,推卸責任。
怎麼樣,是不是大開眼界了。果果利用寒假時間,一共手繪了72幅熊貓爆笑漫畫,向大家圖文並茂地普及了一把四川方言文化。好玩的還在後面呢!
上面張圖大家一定不陌生,正是爆款「葛優癱」。但是在果果眼裡這個詞早已轉換成了一句四川方言——懶眉懶眼。
胸前掛著餅,手裡握著遙控器,整個身體都歪斜在沙發上,這懶散樣,瞅瞅,是不是很像寒暑假的你?
除此之外,「驚叫喚」、「巴適得板」、「吃嘎嘎」、「打雞爪」等方言詞彙,也都被果果以同樣的畫風繪成了充滿童趣的漫畫。
「四川方言講出來常常會給人很好玩,很喜劇的感覺,所以我的畫也是自帶笑點。」果果說,她的創作幾乎都來自自身的經驗和感受,在部分詞彙的理解上,果果還會和媽媽產生分歧。
比如「雄起」,媽媽認為,大家一喊「雄起」,就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當年四川全興隊的加油口號,所以她建議果果畫一隻正在踢足球的熊貓,但是作為00後的果果卻沒有那段生活經歷。
在果果看來,「雄起」就是要加油學習,尤其是拿下難懂的「C語言」,於是她便畫了一隻正在電腦前研究「C語言」的熊貓程式設計師,「面對困難不輕言放棄,這就是雄起。」
對於00後而言,普通話已經十分普及,無論在學校還是回到家裡,他們最常交流的方式都是普通話。
果果坦言,雖然她用漫畫詮釋了72個方言詞彙,但其中部分方言她一開始並沒有聽過,還是在媽媽告訴她以後,才知道原來這句四川話是要表達這個意思。
看著色彩飽滿,童趣十足的熊貓繪圖,小朋友們是不是已經跟著學起方言來了,反正小編已經開始秀自己的成果了。
方言有地區文化的韻味,對於每個孩子來說,都是值得關注並傳承的。普通話字正腔圓,少了地區文化的獨特,不過也不乏抑揚頓挫的舒暢,吐字歸音間的喉舌纏綿。
所以,UBTV小主播們,不要忘記普通話的學習呦!方言、普通話二者兼得,亦能稱為「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