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創於婊姐影評 (biaojieyingping),未經允許,請勿轉載。當然歡迎婊貝你們轉發到朋友圈。
又一部婊姐期待已久日本電影有資源了。
導演橋口亮輔時隔七年後,帶來他自編自導的新作——
《戀人們》
去年,這部片擊敗了熱門影片《海街日記》。獲得了日本《電影旬報》獎的年度十佳之首。
還包攬了最佳導演獎,編劇獎,最佳新人男演員。成為去年日本電影的最大贏家。PS:日本電影旬報獎是日本電影最具權威的獎項以及最高榮譽。
導演橋口亮輔,1993年執導的處女作《二十歲的微熱》,拍完後便出櫃承認自己男同性戀者的身份。他執導的前三部電影作品《二十歲的微熱》,《流砂幻愛》,《三心兩性》都涉及了男同的情感與生活。
他最為出名的作品是2008年《周圍的事》。木村多江與中川雅也扮演夫婦,從兩人十年情感經歷反射出1990年代日本社會變遷,在當年評價很高,席捲日本電影各類大獎。
《周圍的事》
這是他的第五部長片,依然是一部日本電影最流行的治癒系,聚焦小人物。《戀人們》的英文名是《THREE STORIES OF LOVE》,顧名思義,說的是愛的三個故事。
影片中的三位主角,他們不但在生活上很落魄,在愛情上也很不得志。
一位城市水道建築維護工,他的妻子被歹徒襲擊失去了生命,他陷入了無休無止的絕望之中。
一位絕望的家庭主婦,和丈夫還有婆婆住在一起,生活在日復一日的乏味當中。
還有一位因同性戀身份被社會排擠的律師。
三個故事因為種種原因聯繫在了一起,在橋口亮輔的執導下讓我們感受了一把不幸的深淵。
同性戀律師的故事最零散也最弱。
對他來說,受到別人排擠也就算了。更讓他心酸的是,他從上學時期就暗戀著的好友,不但結婚生子,竟然還懷疑同志律師猥褻自己的兒子,再也不理他了,真是好笑又諷刺。
好友掛了他的電話,律師也只能對著掛掉的電話,才敢對他表白,說出不敢說的話。
從學生時代開始一直喜歡你
一心要為被無辜殺害的妻子報仇的建築維護工人,在悲痛的生活中活了三年,變得沉默寡言,遭受了無數的白眼傾盡了財產,卻還是無法利用法律為妻子報仇。
他時而抑鬱,時而發怒,時而抱怨生活的不公,歇斯底裡地叫喊著:「你們來過我過的生活就只到我有多辛苦了!」
撐不住了去買了白粉,可是卻買回一堆漂白粉:
他被生活和妻子逝去的陰影壓地喘不過氣,可是卻也做不到自殺。
家庭主婦的故事在整部電影中筆墨最多。
她曾有一個公主夢,只可惜青春不在。
她在家庭中也沒什麼地位,終日忍氣吞聲,不受丈夫和婆婆待見,說錯一句話就要挨打:
夫妻倆就連性生活也像例行公事一樣,她要專門跑出門去買保險套。
然後一句情話都沒有,關了燈,在昏暗的房間裡自己動。
一天,中年婦女遇到了一個對她感興趣的男人,他們一起抓雞,看漫畫,做愛,他還叫她「公主」。
歲數不小了卻依然單純的主婦以為自己終於找到了一個對的人,一個懂自己的人,無限支持男人以及他的夢想。
然而,最後的結果卻發現對方是個騙子、還是個癮君子。
要知道,渴望被救贖的主婦本來是拋棄了家裡的一切,準備跟他私奔的。
卻親眼目睹他吸毒的狼狽場景。
這反轉就像二人影片前半部分配合著Akeboshi作曲的輕快和諧的音樂抓雞,整個畫面都夢幻極了,心想著中年人戀個愛也能這麼少女啊。
結果,男人啪一聲擰斷了雞的脖子,音樂也戛然而止,畫面太美不敢看。
生活就是這麼赤裸裸且不完美。這部電影也把生活的醜陋放大到極致。看似美好卻沾染著雞屎味道。
但是在兩個多小時的點點滴滴的壓抑之後,主人公在電影最後的部分中都變得不同了。
同性戀律師握著自己暗戀的好友送的鋼筆,放下了執著。
年輕的建築工也對著妻子靈位前,哭著傾訴之後,獲得了新生一般。
而中年主婦的家庭矛盾,也因丈夫提出造人計劃得到了緩和。
雖然光明的結局看似有一點突兀,2個小時的低氣壓沒那麼容易被消散,仿佛這一切都還不夠,日子再過,後面還有數不盡的坑。
相信你們都能從這部電影中找到曾經有過的自己,因為它太真實了,每一個無意義的生活日常之下,都有著無限被放大的壓抑和痛苦。
這才是最具殺傷力的武器,能讓我們看到自己內心長年以來的不安。
但就如生而平凡的你我,認清自己的生活,然後有哪怕是一點點積極的改變,即使生活的現狀沒有改變,但也都能讓我們能為之一振、重新呼吸,不是嗎?
就像建築工人的斷臂同事說的那樣:
「大吃大笑才是人生。」
這就是這部電影的魅力,苦盡甘來,回味無窮。
三位主人公就是世間千千萬萬小人物,我們和他們一樣,生活平淡無奇,但依然想要好好活著。
生活不止詩和遠方,還有眼前的苟且。
希望你我都能在漫長而瑣碎的人生裡慢慢成長而變得堅韌。
最後,回復「戀人們」獲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