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漫威電影《黑豹》的扮演者去世,享年43歲。
一時間朋友圈、微博信息爆炸式刷屏,「爺情結」「爺淚奔」的文案紛紛湧上社交平臺。
大家悼念的文案也比較單一,無非只是知道他演了黑豹。然而你真的了解「黑豹」嗎?
倘若問一下這些感慨「爺青結」的朋友,黑豹扮演者的名字是什麼?除了黑豹,他還有過哪些作品?恐怕一半以上的人答不出來。
那,為什麼黑豹的最後一條推特點讚數成為推特史上最高點讚數推文?為什麼很多NBA球星、足球明星在賽場上模仿黑豹?為什麼一個電影演員的去世能引發這麼大的討論?
一
「黑豹」的扮演者是查德維克·博斯曼,他於1977年11月29日出生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安德森市。他的父親經營一家室內裝潢公司,母親是一名護士,兩人都是非裔美國人。
據博斯曼所說,根據DNA的測試,他的祖先有來自非洲獅子山的林姆巴族人和克裡奧爾人,以及奈及利亞的約魯巴族人。神秘的非洲大陸孕育了博斯曼,日後博斯曼出演《黑豹》也算一脈相承。
大學時期的博斯曼就確定走演藝藝術道路,他在華盛頓的霍華德大學拿到了美術專業的學位,又在英國拿到了英美戲劇學院的學位。
起初博斯曼更想做一名導演。為此,他還研究了大量的非裔美國人的歷史,這對他日後成功飾演多名標誌性黑人領袖有了更好的基礎和理解。
博斯曼在2003年電視劇《Third Watch》中開啟演藝生涯。同年,他在長篇電視劇《我的孩子們》中拿到了蒙哥馬利的角色,但他發現劇本中有對黑人的歧視,博斯曼選擇堅守底線,去向製作人爭論劇本的問題。製作人當即不滿,將博斯曼被棄用。
值得一提的是,頂替他的正是麥可·B·喬丹,在《黑豹》中飾演博斯曼的死對頭克爾芒戈。
此後幾年,博斯曼一邊接一些邊邊角角的角色,一邊繼續進行他的導演夢。在2006年,博斯曼為《Deep Azure》寫的劇本在芝加哥的剛果廣場劇院演出,此劇本被提名為傑夫獎最佳新人作品。
2013年,博斯曼在劇院導演戲劇,他已經準備好了放棄表演,全心投入導演事業。但就在此時,博斯曼的事業迎來轉機,他嘗試了電影《42號傳奇》的男主試鏡。
《42號傳奇》是關於黑人棒球傳奇球員傑基·羅賓遜的傳記,導演布萊恩·海爾格蘭德在挑選主角時十分謹慎,認真考慮過25位試鏡演員,布萊恩·海爾格蘭德喜歡博斯曼的所表現出來的勇敢。在經過兩次試鏡過後,選定了博斯曼。
《42號傳奇》題材性特殊,影片根據真實人物改編,博斯曼飾演的羅賓遜是美國棒球職業聯盟史上第一位黑人球員。那時的美國職業棒球聯盟全都是白人球員,黑人只能在黑人聯賽中打球,羅賓遜加入布魯克林道奇隊不僅是體育運動中的轉會事件,更是輿論風向轉變的政治事件,這件事還被公認為美國民權運動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在這沉甸甸的背景下,博斯曼頂住了壓力。在電影中有個橋段是羅賓遜一直在賽場上忍受白人的辱罵卻不能還口,他跑到更衣室的通道釋放著,發洩著自己的憤怒。
這段表演讓觀眾仿佛看到博斯曼同時宣洩著自己成長路上受到的種族歧視,那更像是一個縮影,代表了億萬黑人的痛楚。
如此富有表現力的博斯曼成功塑造了他第一個標誌性角色,影片原型羅賓遜的遺孀在看到博斯曼的表現後說道:「看到博斯曼的表演就像再次見到羅賓遜。」
緊接著在2014年,以黑人傳奇歌手詹姆斯·布朗為原型的影片《激動人心》找到了博斯曼。詹姆斯·布朗是上世紀中期美國著名歌手,獲得過2次格萊美,還被格萊美追封為終身成就獎。
詹姆斯·布朗的成長經歷了大多數黑人所遭受過的不幸,但他憑藉自己的天賦和堅韌不屈的性格逐漸成長為受人追捧的偶像。
和體育題材不同,這次博斯曼戴上了誇張的頭套,還學會了舞臺表演。這是一部充滿活力的影片,博斯曼高度還原詹姆斯·布朗,激情傳達著音樂的力量。
在成功塑造了兩個標誌性黑人偶像後,漫威注意到了博斯曼。
當時漫威想要一個黑人英雄。據博斯曼所說,他都沒有參與正式的試鏡,在和漫威製作方面試時,漫威談論了他們的計劃,博斯曼也表達了他對漫威計劃的看法以及他想怎麼做。
博斯曼的黑豹形象最初出現在《美國隊長3·內戰》中,在這部劇中博斯曼戲份不多,情感表達較少,但由於黑人超級英雄的特殊性迅速抓到一批粉絲,《黑豹》獨立電影的拍攝也更早提上了日程。
2018年,《黑豹》橫空出世。影片中黑豹的國家瓦坎達的語音是南非的科薩語,博斯曼為此專程去了兩趟南非,去觀察當地人的生活方式,再加上博斯曼此前對非洲歷史的積累,博斯曼成功定義了「黑豹」。
《黑豹》中的博斯曼無論是形象上還是肢體語言上都充分詮釋著「豹」這個動物形象,他匍匐在暗處伺機而動,在追趕獵物時窮追猛打,可謂「人豹合一」。
博斯曼展現出來了無所畏懼又極具靈性的特點。他不僅是瓦坎達的國王「特查拉」,他還是自然界的大型猛獸。
在我看黑豹時很大的一個感受就是在探索瓦坎達的世界,在了解非洲大陸文化,在設想這位超級英雄以後在漫威電影中的地位。整個電影我都浸入其中,享受其中,和其他漫威超級英雄電影不同,《黑豹》更像是一部非洲文化之旅。
本著聽到不同聲音的我去豆瓣想看下大家是怎麼吹《黑豹》的,結果卻出乎我意料。豆瓣對這部電影的評分並不高,只有6.5。再看影評都是罵聲一片。大家噴的點其實也比較集中,說無聊,說難看。
這裡我想給大家提供一個角度,如果你真是漫威影迷,你不要把這部電影獨立出來看,你把這部電影看做整個漫威超級英雄,復仇者聯盟的一個部分,是不是覺得《黑豹》應該是必不可少的了呢?他必須存在於漫威系列影片中,他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更何況這部電影是漫威第一部非裔美國人主演的電影,在根深蒂固的種族主義的美國,這部電影的存在意義更加重大。
博斯曼是主演,他因全球家喻戶曉的漫威影業提高了自己的影響力,他成為大熒幕上的黑人英雄、領袖。或許我們國家體會不到種族歧視的概念,所以大家可能對這部電影的地位和價值認知不夠。
另外在2017年,博斯曼主演了電影《馬歇爾》。這部電影同樣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馬歇爾是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第一位黑人律師,他和白人律師配合,為了公平與整個社會對立,最終保證案件得到公平的審判。這在美國歷史上是裡程碑性質,轟動性質的歷史事件。
博斯曼是演藝界的黑人領袖,他是具有代表性的,象徵性的。他是演藝界的穆罕默德·阿里,他是演藝界的馬丁·路德·金,他是演藝界的曼德拉。博斯曼的存在超越了演藝領域,他代表了一種精神,他代表一種力量。
這就是我開篇問題的答案。
二
從16年罹患結腸癌三期(晚期)後,博斯曼一直對此事保持低調,仍堅持拍戲,從沒有拿病情炒作自己。
你能想像到在電影《黑豹》中那麼多博斯曼個人的肉搏戰是在患上癌症晚期的情況下拍出來的嗎,光這一點,那些給《黑豹》打差評的良心不會痛嗎?
不僅如此,博斯曼還私下去幫助其他患癌症的病人,給他們帶去快樂和希望。
博斯曼在個人社交平臺上也一直為黑人發聲。
「他今天78歲了,他永遠是一個鼓舞人心的英雄。小時候他的海報就掛在我的牆上,他一直存在於我的腦海裡。他是最偉大的。」
他的偶像是穆罕穆德·阿里,他也一直向他偶像做到的那樣去做自己。他還以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的理念來告誡自己。
「總有一天,你必須採取一種既不安全,也不明智,也不受歡迎的立場,但你必須採取這種立場,因為良知告訴你這是正確的。」
博斯曼和科比有著密切的關係,在科比拿到奧斯卡後,博斯曼向這位黑人領袖送去鼓勵。
「史詩般的夜晚,恭喜這位哥們獲得奧斯卡」
上帝嫉妒人類看到了巨星科比的表演,科比退役了,上帝也想欣賞科比的表演。
「我的心碎了,丈夫、父親、戰略家、哲學家兼詩人、戰士兼運動員、電影製作人,你的專注很有吸引力,科比,我的愛傳遞給你和你的家人。」
可上帝還不滿足於此,上帝需要這兩位鬥士幫助自己。
籃球巨星詹姆斯在接受採訪時說的話就最好的代表了博斯曼的社會貢獻,「儘管我們都知道黑豹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但他讓我們感覺真實,讓我們覺得終於有了黑人超級英雄,沒人再能欺負我們了。」
「在同一年我失去了黑豹和黑曼巴,毫無疑問2020年是我35年人生中最糟糕的一年。」
同樣在足球圈,INS擁有980萬粉絲的奧巴梅揚在足球舞臺上模仿著黑豹。
「我們都感覺得到,願你安息。你給了我們那麼多希望和力量,謝謝你做的一切。」
博斯曼雖然不在人間,但他的追隨者們已經從點到面,鋪天蓋地蔓延開來。
三
我們感謝他給我們在熒幕前樹立的英雄榜樣,他為自己的同胞發聲,為非洲大陸發聲。天妒英才,電影界失去了一位卓越的工作者,全人類失去了一位勇士。
我們國家雖然不需要考慮種族歧視問題,但我們沒有大致了解清楚事情本質,便盲目跟風同樣可悲。
然而這早已成為了普遍現象,好像在某個熱門話題出現時,不去朋友圈、微博感慨發表一下,自己覺得自己落伍了。
寫到這裡,「黑豹男主去世」這一話題在微博上已有15億的閱讀。可糟糕的2020年不止帶走了黑豹,就在博斯曼前不久,我們的國寶級演員謝園先生也與世長辭,「謝園去世」的話題閱讀剛到10億。
曾拍過《新警察故事》《掃毒》《保持通話》的導演、編劇人陳木勝在8月23日去世,他的作品我們更加耳熟能詳,但「導演陳木勝去世」話題只有3.8億,你有見你的朋友圈、微博好友出現對我國優秀的影視工作者緬懷的內容嗎?
我們對自己國家的文化,自己應該了解的民族英雄卻缺乏尊重。
當然,每個人喜好不同,我在這裡也沒有痛批的意思,有感而發。希望還剩三分之一的2020年儘快過去,不再有陪伴我們的演藝工作者離開。願每個人能都平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