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愛喝茶的人都關注了藝福堂
《半月傳》正在熱播,哦不,是《羋(mi)月傳》,你剛剛是不是也讀錯打臉了?它是繼《甄嬛傳》之後,又一次的收視頂峰:開播首日,收視破1.5,遙遙領先其他電視節目,10小時和12小時內達到了2.5億播放量。
不過裡面的劇情,不知道各位注意到沒有,在第6集中,羋月和羋姝溜出宮玩,遇上越國人偷襲,幸得秦惠王相救。回到宮中驚魂未定之際,讓侍從綠蘿去烹茶。
烹茶?難道那時候就有很多人喝茶了嗎?當然沒有!
她們喝的茶在當時那可是貢品!貢品!!
貢品是什麼?那是臣子或屬國進貢給帝王的物品,都是在各自領地找到的稀罕物,在當時茶葉可是很珍貴的,見到的人不多,喝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尋常老百姓家那絕對沒有的!
那這茶葉是哪個地方進貢的呢?
這就要說到茶葉當時的產區:巴國和蜀國,也就是現在的四川和重慶一帶。
據文獻記載,我國三千多年前已產茶。晉常璩撰寫《華陽國志》,是有關我國地區產茶的最早記載,認為「南安(今四川樂山)、武陽(今四川彭山)皆產名茶」。但是,那時交通閉塞,不同地區之間交流不多,所以茶的流傳範圍並不廣。
那巴國和蜀國的茶葉,是如何成為皇室貢品的呢?
這就要歸功於周武王:
周武王姬發,周文王姬昌與太姒的嫡次子,因其兄伯邑考被商紂王(就是為博妲己一笑,濫用私刑的那個)所殺,故得以繼位。繼承父親遺志,於公元前11世紀消滅商朝,奪取全國政權,建立了西周王朝。據史書記載:「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土植五穀,牲具六畜,桑、蠶、麻、紵、魚、鹽、銅、鐵、丹、漆、茶、蜜……皆納貢之 」。
難道茶在春秋戰國時期才被發現嗎?當然不是,你不知道有一個人叫做:神農氏嗎?也就是炎帝!
《茶經》說:「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神農氏是最早定居在漢水流域的農耕部族,在長期的農業實踐中,人們發現了茶的功用。《神農本草經》說:「神農嘗百草以療疾,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隨著炎黃等各部族的融合,茶被傳播到中原地區。只是當時的茶還是作為菜食和藥用。
所以,茶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些人還沒有見過。那如何成為大家都喜愛的健康飲品呢?這就要說到羋月的老公:秦惠王--嬴駟。
秦惠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蜀國為了戰勝巴國,決定先剪除巴國的黨羽苴國。苴國向巴國求救,但巴苴聯軍還是被蜀國打敗。苴國與秦國建立過防楚聯盟,於是向秦國求救。
巧的是,蜀國也派使者入秦,提出與秦結為盟國,目的是為了使秦國不出兵的。
然後秦惠王做了什麼?他對巴蜀的要求都答應了,分別收下了兩國的厚禮。
然後派張儀、司馬錯等人率領秦國精兵火速入川。秦軍很快就通過了苴國把守的劍門,向蜀國的都城成都進發。蜀王在葭萌(今四川劍閣東北)戰敗,被秦軍殺死。張儀、司馬錯接著佔領成都,蜀國滅亡。
張儀又借苴國與巴國勞軍之機,一舉滅亡了巴國和苴國。秦國盡收巴蜀之地。
清代學者顧炎武《日知錄》中說:「自秦人取蜀而後,始有茗飲之事」。這裡說的「秦人取蜀」,也就是秦惠文王興兵伐巴蜀的「光榮事跡」了。於是,流行於巴蜀一帶的飲茶習俗開始向外傳播。
可以說,如果沒有秦惠文王的野心,茶不知何時才能走出巴蜀,給大家帶來健康。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秦惠文王倒算是推廣中國茶的有功之臣,而羋月因為兒子嬴稷(也就是秦昭襄王)的繼位,也就成為了第一個讓老百姓喝上茶的太后。
大家來填個調查問卷吧,關於我們的圖文推送時間:
對了,各位在看《羋月傳》嗎?都來說說感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