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5星。
一顆給73歲的史泰龍老爺子,一顆給陪我成長的《第一滴血》系列。
還有三顆給影片本身。
據我多年的觀影經驗,我所發現的好電影,80%是自己在沒有任何預兆,沒有任何劇透,沒有看過任何前期宣傳,沒有任何人推薦,偶爾決定觀看的。
沒有任何私心雜念,沒有任何先入為主。
拋開了所有客觀不客觀的想法和評價。
就像品一道菜,從它被端上桌以後,親口品嘗,然後才知道這是不是自己的菜。
我也被人安利過一些電影,我也知道那確實是好電影,叫好也叫座,各種電影獎項拿到手軟。
但每次我滿懷期待看完後,確實沒啥感覺,我知道這不是電影的問題,也不是我有問題,只是因為這部電影不是我的菜,僅此而已。
就像有人喜歡無辣不歡,有人完全不碰辣椒一樣。
有時候,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沒看之前,就已經無限放大和腦補了電影應該達到的高度,但事實卻往往相反。
我這種俗人,看不了大悶片,也看不了文藝片。
大悶片嘛,我看我自己的現實生活就夠了。
文藝片嘛,一般把自己定義成文藝片的傢伙,都TM特JB裝。
能拍成彩色,硬TM拍成黑白。
能拍亮一點,硬TM拍到看不清。
能說清楚一點,硬TM裝高深...
《罪惡之城1》不在此列
裝啥裝,誰還不知道誰啊。
只是人生已是如此的艱難,有些事就不拆穿了吧。
第五部的主題在我看來就是《聖經》裡說的:
若有別害,就要以命償命,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以烙還烙,以傷還傷,以打還打。
相對而言,西方文明更提倡報復要公平,別人怎麼搞你,你就要怎麼搞回去。
而東方文明,受儒家的影響,相對更克制。
孔子說:以直抱怨,以德報德。
雖然孔子仍然提倡要用對等的手段,但沒有西方說得那麼直白。
而且後面還加了句「以德報德」。
影片一開始,我還以為又是老美喜歡玩的:老爹救女兒的套路。
後來才發現沒那麼簡單。
第五部當然沒法跟《第一滴血1》和《第一滴血2》比。
但史泰龍以73歲高齡出演,怎麼說都是讓人無比敬佩的。
就像我說的,至少得知道自己愛吃什麼菜。
看完電影,我發現有些影評太惡劣了。
想吃法國菜就去三星米其林啊。
跑到路邊大排檔點什麼法式鵝肝,82年可樂...不是腦子有病嗎?
《第一滴血5》是一部大爽片。
《第一滴血》系列,從來沒讓我失望過。
影片的最後放出前四部的片段回顧截圖:
《第一滴血:1》中蘭博青澀的模樣,讓我不禁眼眶溼潤。
看著這四部電影,從1982-1985-1988-2008
就像一位陪伴自己長大的老友一般。
我也突然發現,原來我愛穿這種衣服和鞋,應該是從我第一次看完這部影片開始的。
這種穿衣風格自我大學時一直持續到現在,十幾年了。
問題是我也是剛剛才找到我的穿衣風格原來出自這裡。
我是拯救系電影的腦殘粉。
連姆.尼森的《颶風營救》系列
傑斯.斯坦森《機械師》系列 《國土防線》《蜂鳥》
布魯斯.威利斯的《虎膽龍威》系列
丹澤爾.華盛頓的《伸冤人》系列
克裡夫.歐文的《火線保鏢》
等等...
只要拯救世界,我就愛看。
只要暴揍壞人,我就愛看。
這個愛看拯救系電影的中二少年仿佛一直存在我身體裡。
缺什麼就補什麼,也許就是這樣吧。
本文是我一貫的影評風格,不劇透。
本來也沒想瞎寫的,只不過看完電影後找影評,看到一些影響頗大的自媒體對該片都不怎麼友好,不免有些氣憤。
要知道這是一位73歲的老人主演的動作電影。
這是一部以爽快,酣暢淋漓為主要目標的動作電影。
你要的深刻,你要的社會價值和意義,這裡是找不到的。
做人要厚道,不要亂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