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末,電影、電視劇皆趨於平淡,似乎大家都偃旗息鼓,等著來年再戰。
但是有兩部電視劇不,它們在這個寒冬中,是熱的。
「國產黑馬」《大江大河》,2018年評分最高的國產劇,前兩天就給大家推薦過。
點擊上圖看原文
另外一部,便是千呼萬喚,終於聖誕當天開播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兩部劇,有不少的共同點。
首先,都是素來有「國劇門面」的正午陽光出品,曾打造出良心國劇《琅琊榜》、《偽裝者》、《北平無戰事》、《歡樂頌》的正午陽光,可謂國產劇愛好者的一顆定心丸。
其二,都由小說改編。
《知否》改編自作者關心則亂的同名小說。
小說通過北宋官宦家庭少女明蘭的成長、愛情、婚姻故事,展開了一幅由閨閣少女到侯門主母的生活畫卷,講述一個家宅的興榮,古代禮教制度下的女性奮鬥傳奇。
乍一看,頗有種青春版《大宅門》的感覺。
正午陽光出品+晉江宅鬥大 IP+內地電視圈一線花旦趙麗穎+當紅小生朱一龍,穩噹噹的爆款相。
然而,首播兩集的收視率才0.608(雖說前2集男女主角都沒有出場),對標同樣的大IP之作——《甄嬛傳》、《琅琊榜》、《步步驚心》、《花千骨》……遜色不少。
目前略有增加,但增幅不大。
《知否》臺詞,語病太多,也多次被網友詬病,吃了編劇功夫沒下足的虧。
豆瓣評論上,對這部戲也是毀譽參半。
VS
口味和喜好,這種問題,誰都說服不了誰。
自己開心就好,不要互相詆毀。
今天這篇文章,旨在扒一扒《知否》裡面的小彩蛋,有些並不100%正確,無史料記載或者混淆時間,用錯了朝代,但站在創作人員想要表達的角度,依舊寫了下來。希望各位看官喜歡。
以下內容來自豆瓣網友@血腥小夥伴 的劇評。
小女子才疏學淺,獻醜了,望各位多多指正,一起討論。
劇開篇 天蒙蒙亮,街道上打更人喊道——
「卯時正刻 新日換舊月 積雪未化 注意添衣」
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強調一下季節還很冷。
卯時5-7點,可憐的小桃桃天蒙蒙亮就去要炭火。
中國古代一晝夜分十二個時辰,亦即兩個小時一個時辰。白天人們可看太陽、日晷或計時的「銅壺滴漏」之類東西判斷時間,由專人看著「銅壺滴漏」,按照時辰打鼓告訴民眾。
子時23~1點,丑時1~3點,寅時3~5點,卯時5~7點,辰時7~9點,巳時9~11點,午時11~13點,未時13~15點,申時15~17點,酉時17~19點,戌時19~21點,亥時21~23點。
妝安:一般平輩之間打招呼,女子之間用
「妝」通常指女人,古時只有女人上妝,男子鮮有。「安」就很好解釋了。
但這個詞很新鮮,沒有任何記載。後來,在《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發布會上,馮紹峰跟朱一龍為大家解釋道,這個詞通常是女人之間的問候,而且還是平輩之間。
小桃桃沒取到炭火,小蝶去拿,受到這個胖婆子的驅趕。林姨娘手下周娘子過來,下人們趕緊屈膝問好,看碟子下菜棒棒噠。
這裡的周娘子雖然在府中地位比嬤嬤要高,但從根本上來講她倆都是奴僕,所以是平輩稱呼。
劇裡老爺身邊不離袖爐,林姨娘也捧著。
可是我們可憐的小明蘭並沒有,坐在屋外可憐巴巴的等爸爸。
古人有感於手冷,便把火爐做得更精緻,蓋上罩子,提在手上,或者捧在手裡,或者籠在袖內,便演化成「手爐」,所以,手爐也叫「捧爐」或者「袖爐」。
納徵:是訂盟後,男家將聘禮送往女家,是成婚階段的儀禮。這項成婚禮又俗稱完聘或大聘、過大禮等。後來,這項儀式還採取了回禮的做法,將聘禮中食品的一部或全部退還;或受聘後,將女家贈男方的衣帽鞋襪作為回禮。聘禮的多少及物品名稱多取吉祥如意的含意,數目取雙忌單。
然後出現第一集的核心,我們的主禮大雁,請打高光。
為什麼全集圍著大雁這個主禮弄的大家面紅耳赤呢?
在古人眼裡,大雁是最能詮釋愛情忠貞的動物了。以至於從遠古的周朝開始,大雁已經成了婚禮中最重要的信物。
古人舉行婚禮的六道必要程序: 納採 、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其中有用到大雁。
在古代婚姻中,大雁為何能成為唯一必需的「見面禮」、並且上升為神聖的象徵符號呢?
據說和大雁的生活習性有關,秋天寒冷的時候,大雁要往南飛過冬,春天轉暖的時候飛回北方,是一種非常守信的動物。大雁在群飛的時候長幼有序地進行排列,前鳴後和,是一種非常守禮的動物,而家庭的和諧也需要相敬如賓,守禮守節,因此大雁就成了美滿婚姻的「吉祥物」,在整個婚姻程序中佔據了至關重要的地位。用大雁做見面禮,包含了人們對婚姻美滿的寄託。
南來北往的候鳥很多,為什麼獨獨大雁能成為婚姻的吉祥物呢? 其中更重要的原因還是古人認為大雁是一種從一而終的動物。據說大雁對愛情非常忠誠,配對後的大雁在其中一隻死亡之後,另一隻會終生不嫁或終生不娶。
雁群晚上休息時,在群外站崗放哨的多是孤雁,一旦發現危險,孤雁就會以哀鳴聲警示群雁。甚至有的大雁在配偶死亡之後還會自殺或者鬱鬱而終……
在古人心目中,大雁就是這樣一種專一、重感情的動物。
古代新郎迎娶新娘時以大雁為禮,也是對妻子不離不棄的承諾。雖然古代男性可以一妻多妾,但以正式的婚禮儀式迎娶進門的正室夫人卻只能有一位。從制度上來說,古代的婚姻其實也是一夫一妻制。
守禮守信,從一而終,讓大雁能成為婚姻神聖的信物。
所以作為主禮的大雁被庶子作為賭注,是非常丟臉了,用我們華蘭的說辭就是臉丟到一裡地外了。
投壺
是從先秦延續至清末的中國傳統禮儀和宴飲遊戲,投壺禮來源於射禮。由於庭院不夠寬闊,或者由於賓客眾多,不足以備弓比箭,或者有的賓客的確不會射箭,故而以投壺代替彎弓,以樂嘉賓,以習禮儀。
宋元時期,投壺仍在士大夫中盛行。
宋代大儒司馬光對投壺有悖於古禮而娛樂化的趨勢頗為不滿。他把投壺的內涵升華了一下,他說:「投壺可以治心,可以修身,可以為國,可以觀人。何以言之?夫投壺者不使之過,亦不使之不及,所以為中也。不使之偏波流散,所以為正也。中正,道之根底也。」他還對投壺的名稱和計分規則,以「禮」的眼光,做了修改。司馬光的意見,使投壺染上了政治色彩。
有書粉質疑為什麼小明蘭是姨娘的孩子還會投壺,因為這個遊戲閨閣女子也是常玩的。
燕雲十六州
從地理位置上講,中國的國土好似一直雄雞,燕雲十六州的位置正好在雞脖子上,燕雲十六州是否穩定直接關係到東北、內蒙是否穩定,是中國必不可少的領土,事關整個國家的國運。
燕雲十六州一直以來並將並將長期保持其重要的歷史地位,發展好燕雲十六州直接關係到中國民族偉大復興的進度。
所以我們京津冀多麼的重要啊。
知否這個戲哪裡好呢,就是演員在交流的時候特別生活化,不是那種坐的直,上傳下達的背臺詞,每個演員在交代情節的時候都有一個生活化的道具,比如祖母一邊打香篆一邊說話,兒子來了也是一直拿著幫著弄,弄完還鞠躬遞給老母親,非常非常細膩了。
有吐槽明蘭和小桃根本分不清,小姐和丫鬟似的,這就是細節凸顯我蘭活的很心酸啊。下圖中左一大娘的女兒如蘭,中墨蘭,都帶了珠寶頭飾,而右邊的明蘭只有一尺頭繩,家族地位細節可見。
圖源微博劇友
擂茶
盛老爺好不容易看完一次衛姨娘,衛姨娘拿出壓箱底的擂茶來招待,鏡頭切到小蝶和明蘭拿出好多布袋子在瓦罐裡搗碎,就是在擂茶。
擂茶實際上是一種飲料,是擂制而成,所以取名擂茶。宋代就盛行此茶,宋朝耐得翁《都城紀勝》及吳自牧《夢粱錄》中就有「擂茶」、「七寶擂茶」的記載。
現代擂茶一般添加糯米、花生仁、芝麻、優質茶葉、香米、生薑、食鹽。
評論區裡面有個劇友說第十集有個小鏡頭,顧二和石頭在街上騎馬,街邊場景中有個招牌「腳店」,很有意思,原來腳店出自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民俗》,供人臨時歇腳的小客店。
正午好有心啊,連招牌都顧及到了,點讚。
文章持續更新中,若感興趣,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查看。
多多指正,一起討論。
< END >
➣豆瓣9.0,震撼人心,每一個五星都手抖著打出!
➣豆瓣8.8分!耗時4年,只花了1500元,拍出年度暖心神作
➣豆瓣8.6,兩年翻拍9次,你可以要我命,但不能動我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