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梟雄曹操《龜雖壽》有云:「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在中國歷史上,有無數帝王狂奔在長生不老的路上,但是最後都未能如願;而民間儘管傳說也有能夠800餘歲的「彭祖」,但最後也依然不能逃脫生死的輪迴。但是,如此漫長的壽命之下,人生是否還有明確的意義呢?或許我們能夠從一位在中國歷史上有史料記載的長壽老人——來自福建的「菜籃公」身上找到答案。
據清乾隆13年《永泰縣誌》記載,位於福建永嘉山區當地曾經生活著一位名叫陳俊(字克明)的長壽老人,他出生在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唐朝末年天下大亂,但是對於偏安一隅的福建地區來說,兵亂災禍卻似乎很少波及到這裡的偏遠山區,在這位老人的生活軌跡之中,五代十國、宋遼金等王朝都如同過眼雲煙一樣隨風而去。
等到元世祖忽必烈一統中國建立元朝之後,陳俊在當地也變得越發出名起來。由於他所活的歲數太久,肌肉和骨骼都發生了萎縮,因此他的體型和身高都變得和孩童一樣。為了方便這位長壽老人的出行,村中人就想到一個妙計,把這位身高矮小的老人放入籠子之中背入背出,久而久之陳俊又被當地村民尊稱為「菜籃公」。
元泰定帝元年(1324年)的一天清晨,「菜籃公」和往常一樣,被當地村民鄭五背著出門了。不久之後,鄭五將老人放在一口溫泉的旁邊,然後下地開始幹農活,這時有一老一少兩個年輕人走到了「菜籃公」的旁邊和他搭訕。「菜籃公」看到有陌生人前來,就問對方說:「你們兩個人在這裡幹什麼呢?」兩人回答:「我們要在這口熱泉的旁邊將筐裡的黑炭洗成白色,好回去交差。」「菜籃公」覺得很驚訝:「我活了443歲,從未聽說過有這種怪事,奇哉。」這時一陣狂風吹過,這一高一矮兩個人早已經消失在了視野之中。
等到傍晚「菜籃公」被鄭五送回家裡時,鄭五這才發現老人的情況似乎有點不對勁,於是急忙報告了村子。得知白天發生的事情之後,村長心中很吃驚:「壞了,那莫不是『羅剎』巡視的時候發現了『菜籃公』,要將他帶走?」村長於是急忙派幾個守夜的年輕人照顧「菜籃公」,自己跑到了村中的土地廟之中燒香禱告,然而在次日拂曉,「菜籃公」還是在聲嘶力竭的痛苦之中去世了。
時至今日,當地依然流傳著關於「菜籃公」的傳說故事,他的離奇去世也成為了不解之謎,有人認為「菜籃公」的大限將至,天命難違;也有人認為,如果老人沒有碰見那一高一矮兩位奇人的話,那麼他或許還能活得更久一些。不過,不管事實如何,陳俊如果真的活到了443歲,那麼他的子孫親人恐怕早已老去,那麼以這樣的方式生活下去,即使擁有超長的壽命,那麼人生還有何意義?倒不如做一個知天命的普通人來得更瀟灑快活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