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日記vlog26:京都東寺市集)
長長的日本之行結束了,心裡滿滿的,行李箱也是滿滿的。
繼去年六月與雨先生兩人喪心病狂的日本大淘貨之後,這是第二次有準備地到日本選購器物。雨先生搜集的店鋪清單又比去年增加了好多好多!看著他列印出來的將近四十頁的清單列表,我笑說,這要全部逛完至少得三個月吧。
這次帶著芽芽,不想把行程搞得太辛苦,就只在清單列表裡選擇一部分來逛,選去年逛過之後仍然念想的,選沒有逛過但慕名已久的。還有一些是原本不在清單裡,而在旅程中偶遇的,這些發現才是旅程中最大的驚喜和樂趣。
很多朋友多對我們這次淘了什麼貨、遇到什麼人、發現什麼店很感興趣,每日一圖的篇幅有限無法細說。接下來,等我慢慢整理,一一詳細分享給大家。我們這次的行程包括京都、東京、鎌倉還有鎌倉附近的茅崎、平塚等小城市,從古道具店到古美術店,從雜貨鋪到百貨商場,從作家工房到舊物市集,內容實在太多,我只能分成幾次來寫,感興趣的朋友需要耐心等待了。
一
在京都,讓我惦念不忘的店鋪有位於佛光寺寺內的D&Department、因幡堂(平等寺)右側的小巷夾角內的藝上根kitonˊ、下京區河原町六條的開化堂、三十三間堂西側巷子內的WESTSIDE33鍛金廚具工房,還有辻和金網本店。前兩個是選品雜貨店,後三個是工房兼店面。
(辻和金網的紅銅手編咖啡濾網,全手工製作)
雨先生在WESTSIDE33選了加茂老先生手打的紫銅咖啡濾壺套裝,遺憾的是沒有見到老先生的面。在開化堂買了一大一小兩個白鐵咖啡豆儲存罐,趕在關門前到了相隔幾條街的開化堂咖啡館Kaikado cafe』。說實話,開化堂咖啡館雖然名氣不小,但我感覺在咖啡領域的積澱尚淺,無論是手衝咖啡的出品還是咖啡手衝壺的設計,都遠未達到專業水平。但他們家的儲物罐子確實是做得非常不錯的,是我見過用過最好的手作儲存器物之一。
(WESTSIDE33的紫銅咖啡濾壺套裝,全手工製作)
雜貨鋪逛多了,真是覺得選品非常重要。有的雜貨店看似商品琳琅滿目,卻選不到一件合心意的器物,而有的雜貨店只有屈指可數的東西,卻是每一件都讓人愛不釋手。其中,主理人的眼光以及用心是顯而易見的。D&Department就是這樣讓我念想的雜貨店。
去年我和雨先生是踏著朝陽來到的,店鋪還沒有開門,我們就在佛光寺的大殿迴廊裡流連了好久。今年特意選了一個接近傍晚的時分,想看看佛光寺夕陽下的樣子,抵達時不巧已經是烏雲密布。
店內依舊播放著細微而平緩的音樂,幾位看店的年輕人聚在櫃檯上輕聲說笑,只是偶爾用眼睛的餘光照顧一下客人的需求。我喜歡這樣輕鬆的氛圍,不用擔心有人時刻跟在身旁,迫不及待地介紹每一個我用眼光掃過的商品,這樣過分的熱情會讓我緊張。
決定要再來D&Department,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還想再買四個淨法寺漆碗。去年在這裡買了一大一小,秋冬天時給芽芽吃飯喝湯,十分合用,就想給自己和雨先生各配齊一套。貨架上還有淨漆碗,但只剩小號的了。我惋惜地拿了兩個來到前臺,詢問還有沒有大號的。其中一個留著齊耳短髮、臉龐精緻白皙的女孩,沒有立刻回答,她打量了我許久,然後默不作聲地走進倉庫。片刻,她回來時,手裡拿著兩個大的淨漆碗,上面包裹的棉紙灰塵撲撲,顯然是在倉庫角落找到的。
(左邊:朱漆大缽舊物 右邊:淨法寺漆碗)
她擦拭乾淨,遞給我,然後試探地問:「你,是不是來過?」「啊!你認得我?!我去年夏天來過,買了兩個漆碗給我女兒吃飯喝湯。」說著,我讓芽芽過來,「今年還想給我自己和先生再各買一套。」年輕的女店員好奇地詢問,「你們是從哪裡來?為什麼會知道日本的漆器,並對這些感興趣呢?」我打開手機,把雨先生拍攝的家庭日常生活的視頻片段播放給她看。店鋪裡所有的年輕人都圍攏過來了,默不作聲地認真看著,有的人悄悄用手捂住了嘴巴,有的人一邊看一邊細細打量我們仨,一雙雙清澈的眼睛裡洋溢著欣喜和暖意。
這時,店外突然傾盆大雨,粗大的水柱沿著寺廟大殿的屋瓦傾瀉而下,大樟樹也被大風颳得左右搖擺。被一群異國年輕人暖暖的目光圍繞著,被雜貨店裡暖黃的燈光籠罩著,這時的我,心神卻好似可以抽離到屋外,想像著這一外一內、一冷一暖的畫面,也是極具電影感的吧。
雨停了,我們仨該離開了,年輕的女店員問,明年還來嗎?會再來的。我至今還記得當時那個場景:當我們仨快要走出寺廟大門的時候,我扭頭回望,只見那群年輕人整整齊齊地駐足在店鋪的玻璃窗前,注視著我們的背影,那個女孩還在向我們揮手告別。
二
如果你對手作器物感興趣,又沒有時間在巷子裡挨家挨戶尋找那些工房雜貨鋪的話,高島屋是一個十分推薦的去處。雖然是一個位於京都市中心商業區的大型購物商場,但是這家有著悠久歷史的百貨商店,對於日本傳統工藝和匠人,有著深厚的感情和特別的關注。有幾乎一整層樓的空間,這裡陳列著包括新光堂、開化堂的銅器,清課堂的錫器,辻和金網,柴田慶商店的曲木便當盒,輪島漆器,津輕玻璃……等等幾乎涵蓋了所有數得出名號的手作器物。東京也有這樣的百貨商場——三越百貨——我去年就是在那裡買到了茶室用於煮水的南部鐵瓶。三越百貨的七樓,還有一整層樓的空間,專門闢出用於給傳統手藝人展示技藝,磨刀的、剜木的、削竹的、裁布的……所有人都專注著手上的工作。
也不是所有的百貨商店都合乎心意,這兩年逛店下來,我和雨先生總結出一個經驗:那些開在鬧市區商業中心或者大商場的雜貨鋪,大多徒有其名,真正有品質的好店,通常都藏在深巷裡。所以我們通常會有意忽略那些熱門商圈的店鋪。但因為中川政七商店太有名了,我想看看這家來自奈良的著名雜貨老鋪,到底有什麼特別的魅力。位於四條烏丸LAQUE商業城的二層,這裡的中川政七商店卻讓我大失所望,除了招牌頗具古意以外,裡面幾乎沒有什麼實用的生活器物,而多是一些裝點美化的裝飾品、衣服和布藝品。
銀閣寺前的哲學小道上,安靜地坐落著一家平民漆器店——常三郎。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相對於高島屋、三越百貨或者一些作家藝廊裡出售的漆器,這裡出售的漆器是比較實惠的。如果不是對漆器很在行,從外觀上是很難區分漆器胎底的材質和漆的品質的。這裡既出售非常便宜的樹脂胎漆器,也有比較便宜的木粉合成胎漆器,還有價格相對較高的輪島工匠所做的傳統木胎漆器,憑藉定價就可以區分漆器的工藝和材質,一目了然。商品的標牌上寫得明明白白,絕不會因為普通人看不見或看不出來而以次充好。由於性價比較高,大多沒有花哨的裝飾,我們選擇了一個合鹿碗、一個蓋碗、三個片口、五個小碟還有六個筷架,全部是傳統的木胎漆器。
(朱漆片口)
也有一些不那麼傳統的漆器店,例如象彥、井助商店(漆器部),他們應該屬於比較與時俱進的一類,善於捕捉現代人的審美情趣,並對傳統漆器進行現代化的改造。這些店鋪出售的漆器大多數色彩鮮亮、圖案精美、造型簡潔而富有設計感。只是與我的喜好差異較大。喜歡這類風格器物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京都的古物店非常多,有的成行成市,例如寺町通周圍就有很多古董老鋪,穿過京都市政府旁的小路,向北丸太町至二條通一段,轉角處道路逐漸變寬,密集著古董店、古籍書店、藝術畫廊、茶寮等。在東山區元町古門前通一帶的街巷裡,也有很多不動聲色的古物店。
就像我之前的文章裡寫到過的,京都的店鋪不僅沒有顯眼的招牌,而且都是關起門來營業的。我就十分好奇,人們是怎麼知道這些店鋪以及他們所出售的東西的呢?在進出很多家各類古物店之後,我才逐漸搞清楚他們之間的差異。「古美術店」「骨董店」是出售以收藏為目的的古藝術品,這類古物店裡的東西是我買不起的,也不是拿來用的。「古道具店」是出售碗碟等中古生活器具的,有各個年代的瓷器和漆器,大多數保存完好的二手物品甚至是全新未使用的庫存品。我們在元町古門前通一帶接連逛了兩家「古道具店」,在第一家買了一個碩大厚樸的朱漆大缽,第二家叫做「三髭堂」的古道具店,買了三個黑漆馬蹄杯和一個李朝木臺皿。看著滿牆滿地的碗碗碟碟,我的腳就挪不動了,芽芽笑著說,「媽媽像老鼠掉進了米缸裡」。
(李朝木臺皿舊物)
還有一家很有風格的店,叫做kamakura,是雨先生在家裡天天泡INS時找到的。他說這家店的照片拍得很有格調,所有器物的照片都是純白背景,乾淨利落,器物的選品也自有一格。在一條巷子中部一個小門進入,它藏在二樓。店主竟然是一位藍眼金髮的微胖女孩。長條形的室內空間,全部刷成純白色,即使縱深很大也不覺得壓抑。器物被放置在兩邊牆上的擱架上,疏疏落落,不擁擠也不冷淡。每一件選品都體現著主理人的格調,低調內斂,樸實無華,只有用手觸摸細心觀看,才會發現細節處隱藏的十足心意。當我們選了幾個漆碗之後,這位微胖的女孩問我還想不想看更多的器物。我微笑點頭。隨即,她拉開兩邊牆壁上柜子的層層抽屜。哇~~~這裡竟然隱藏著足夠擺滿幾個展廳的作品。果然與她的選品氣質如出一轍。
(左邊:紅漆高足杯 右邊:黑漆合鹿碗)
三
有這麼一家百年老店,尋得時竟讓我覺得恍如隔世,她是內藤商店。
知道這家店,是因為嶽壽章子的《千年繁華——京都的街巷人生》。已於2005年過世的章子女士,在她的這本書中,用充滿深情的語言,回憶著她小時候(大正初期的京都)的家庭生活,她們一家如何因為每周的大掃除與內藤商店結緣,父母親如何愛惜家中種類繁多的掃帚毛刷撣子,並用它們維繫起並不富裕但富足的市井生活。
帶著這樣的憧憬,我們仨在一個炎熱的晌午找到了內藤商店。三條大橋一過,右手邊第三家就是了。也許這裡自古以來就是繁華的商業街區吧,只是如今這家老店的左右兩邊以及周圍所有的街區店鋪,都變成現代化的商鋪、便利店和大眾壽司店了。而她,仍然保持著一百年前的樣子,沒有花哨的招牌,店內木板牆上陳列著樸素的掃帚、毛刷。與周圍的現代氛圍顯得格格不入。
也不知店鋪現在傳到第幾代了,只見一個頭髮花白的老者,獨自坐在店內的榻榻米上。語言不通,我只能自己估量著用途在種類繁多的毛刷中挑挑選選。突然,我發現在店內屋梁上掛著的幾把握柄已經包漿的深褐色的掃帚,老者立刻明白了我的疑問。他用簡單的英語說,「old,over one hundry years.」她們還在哪!她們就是嶽壽章子在書中提到的,那些當年在京都博覽會上展示過的近百年歷史的老掃帚啊。成捆的棕櫚或掃帚草,用繩子細綁成束,一體成型,哪怕經過了一百多年,依舊結實可靠,這些掃帚充滿著製作者與使用者的愛心與歷史。
我最後選了幾把紮實耐用而又精巧美觀的棕櫚毛刷,交給老掌柜結帳。只見他一邊微笑著表達誠懇的謝意,一邊從矮桌抽屜取出一張泛黃的棉紙,然後蹲在榻榻米邊上,一樣一樣記錄著毛刷的價格。
章子女士當時在文章裡曾寫到:「遺憾的是,掃帚店後繼無人,只有老師傅辛勤地不停工作著。一想到再過不久,內藤掃帚店也將成為歷史的一部分,我的心裡就感到無限悲涼。」
如果可以與逝去的人通信,我真想告訴章子女士啊,你可以放心了,內藤商店還在,百年掃帚還好好的,所有那些美好的東西,都不會輕易就消失的。
~在忙碌的都市,也能過上理想的生活~
#萌石頭理想生活志#
店鋪信息
WESTSIDE33鍛金廚具工房
地址:京都市東山區大和大路通七條下る七軒町578(七條駅下車,東南方向步行大約5分鐘)在七條通河大路通的十字路口往南,沿京都三十三間堂西側走就到了。
營業時間:10:00—18:00/每周二公休
鍛金工房 WESTSIDE33:京都府京都市東山區(大和大路通)七條下る七軒町578
うるしの常三郎
地址:銀閣寺前的哲學小道上
藝上根kitonˊ
地址:京都市下京區燈籠町 589 の 1(燈籠町— 589 —1),在因幡堂(平等寺)右側的小巷夾角
營業時間:12:00—日落 / 店休日:星期三、四(有臨時店休)
木と根(藝上根kiton) :京都府 京都市下京區 燈籠町 589-1 1階
D&Department Kyoto
地址:京都府京都市下京區高倉通仏光寺下ル新開町 397 本山佛光寺內
營業時間:10:00~18:00,
ディアンドデパートメント(D&Department Kyoto):京都府京都市下京區新開町397
開化堂
地址:下京區河原町六條東入
開化堂咖啡館Kaikado cafe』カイカドウ カフェ(開化堂咖啡)
地址:京都府京都市下京區河原町通七條上ル住吉町352
tel.075-353-5668
營業時間:10點30分~19點(最後下單時間:18點30分)/每周四定休
京都市中心高島屋
地址:四條通河原町西入真町52番地
中川政七商店
地址:下京區四條通室町東入函谷鉾町101 LAQUE四條烏丸B1F
営業時間:10:30-20:30
辻和金網
地址:京都府京都市中京區堺町通夷川下る亀屋町175
営業時間:9:00~18:00,定休日:日・祝日
內藤商店
地址:中京區中島町112
營業時間:9:30—19:30
象彥京都寺町本店
地址:中京區寺町通二條上ル西側要法寺前町719-1
營業時間:10:00-18:00
象彥ぞ彥(象彥):京都府京都市中京區要法寺前町京都市中京區要法寺前町719−1
井助商店(漆器部)
東京都下京區柳馬場通五條上方柏屋町344
三髭堂
地址:京都市東山區元町古門前通大和大路東入元町370-1
artique kamakura
2-4-5 Hase, Kamakura, Kanagawa
營業時間:Wed Thu Fri Sat Sun 12:00-18:00
想要了解更多京都的雜貨鋪,請看穀子去年的京都淘貨日記《京都七日:穀子私藏的京都生活雜物淘貨指南》,或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