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個關於青春片的熱門話題——「看青春片沒有共鳴是有問題嗎?」
樓下答著答著就成了段子:「我看青春片也沒有共鳴,曾經一直覺得那些東西挺幼稚,是文化垃圾罷了。直到某天答主意識到,事實並非如此,只不過顏值偏低的人「沒資格」過早接觸男女生之間的懵懂情愫,這才終於認清了現實「一個人的顏值對於他成長的影響心理成熟的過程是多麼重要。」
「青春片的共鳴感」始終是大眾熱衷討論的話題,畢竟每個人都擁有過青春,話題具有普適性。縱觀近幾年口碑較好的青春片,大多真實、接地氣、能引發受眾共鳴。
而真實的青春記憶究竟是怎樣的?豆瓣上同樣有個名為「對呀這才是真正的有共鳴的青春片」的有趣帖子。
「為什麼就沒有人拍一部真實反映現實的青春電影?比如女主從小到大一直很醜,並且暗戀學校的校草,最後校草跟校花好了,女主只好以學習來麻痺自己,最後考上了三本。」
雖然如此正經的話題最後又淪為了表情包般的存在,但從火爆的互動不難看出,觀眾對於真實、有共鳴的青春片是有衡量標準的。有人犀利答覆,「最好說一下長痘啊,發胖啊,穿著巨醜的校服做題啊,下課跑去飯堂吃飯啊……」
而拋開「我喜歡你,是我獨家的的記憶」的初戀滋味,留在青春中最真實、深刻的回憶,恐怕正是做不完的作業、難看寬大的校服、試了100種方式去對抗依舊爆發得一塌糊塗的痘痘,以及與青春荷爾蒙共生的babyfat。
這其中難以忘懷的種種「獨家記憶」,恰恰都藏進了《獨家記憶番外》電影三部曲中。許多人一口氣在愛奇藝上看了《獨家記憶之勇敢愛》、《獨家記憶之相信愛》、《獨家記憶之再見愛》,品味過後對影片給出了「真實到扎心」的評價。
豆瓣電影首頁的熱門推薦中,《獨家記憶番外》作為網大連佔兩席,而與之共同推薦的片子全為院線電影,其中不乏奧斯卡獎、金馬獎獲獎影片,這也無疑從專業角度給了國產青春題材,尤其是網大作品莫大的肯定。
因為真實,《獨家記憶番外》才能打破「青春片必糊」的魔咒,被觀眾接納。有網友評價,看《獨家記憶番外》的開放式結局淚目了,「非常開心的看完前半段,結尾居然哭了」,還有的女粉絲以為自己結婚後再也不會被青春劇感動到了,結果還是被番外甜出一臉姨母笑,可見在番外篇中,四對主人公的後續故事更能激蕩起觀眾的青春共鳴。
不對人物、情節、畫面進行過度粉飾,真實不浮誇,燃情不狗血,《獨家記憶番外》「生活流」的畫風引發了許多人的青春共鳴,他們從323寢室四個女孩大學畢業後的工作、情感、成長中看到了曾經的自己。
人設真實不浮誇
帶給觀眾浸入式舒適感
《獨家記憶番外》由深耕青春題材的導演劉暢操刀,從其以往作品的口碑不難發現,作為導演,其對於劇本品質、角色人設的有力把控。
《獨家記憶番外》中四個女孩在象牙塔與成年人世界的角色轉換中觸發了觀眾對於青春的記憶。雖然四個女孩性格各異,由她們延展出來的一眾人物畫風也不盡相同,但「人設真實不浮誇」「有槽點卻不狗血」則是影片能夠帶給觀眾舒適感的共性。
薛桐,在愛情選擇題裡左右為難,一面是因誤會而錯過,再見面卻奇蹟般地將萬分之一可能性成活的玫瑰捧到她手上的真愛慕承和;一面是隨時隨地為她原地待命,甘願守護終生的暖男劉啟,無法割捨的過去與無法抗拒的真情,觀眾能輕易感受到薛桐內心的煎熬。
白霖,有著青春期女孩獨有的babyfat,表面看起來神經大條,內心卻藏著敏感,害怕自己不夠優秀,不敢面對李師兄奉上的真心,在感情面前小心翼翼藏著心事,拼命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變成更好的自己,不辜負別人的真心,明明就是真·初戀女孩。
宋琪琪,經歷過休學,複課後繼續勤工儉學,她與薛桐一樣同樣接受著「我喜歡的」的「喜歡我的」雙重考驗,她的成長在於最終看清自己的內心所愛,從她身上,很多人明白了「放下執念」也是人生的一種圓滿。
趙曉棠,特立獨行,敢愛敢恨的個性女孩,在和幕海的分分合合中,成長成為夢想而發光的美好存在。看到她時,很多人都能聯想到大學班上那個不按套路出牌的奇女子,驚呼她的膽大妄為,也在羨慕她敢於活出自我的勇氣。
《獨家記憶番外》中的人物,給人更多的感覺是真實的溫暖,幾位男主中最受觀眾歡迎的暖男「李師兄」,同樣是現實世界中最被姑娘們「稀罕」的男友類型。他是典型的學長型男孩,三觀端正,重情重義,就算遇到了塑料姐妹挑撥離間,也毫不為所動。難怪讓一票觀眾直呼不枉費為了看番外充的愛奇藝會員。
總體來說,《獨家記憶番外》中的人物不是懸浮在天上、不接地氣的霸道總裁、瑪麗蘇,也不是「疼痛文學」中故意虐給你們看以博得同情心的悲情系少年,他們的故事真實發生在生活中,每一個他們都像是觀眾身邊的某某,也因此,觀看影片時能給人一種浸入式的真實體驗。
影片正視青春中的酸甜苦辣,有歡樂,也有痛點,真實記錄了青春的樣子,以故事中的人物為奇點,喚醒觀眾內心深處的記憶,繼而引發共鳴。
很多觀眾認為,這才是摒棄浮華外殼後的青春本色,它像極了我們青春的樣貌,那些年體會過的箇中滋味,只有看了番外篇才會感慨一句,「這才是我們的獨家記憶啊」。
劇情寫實不狗血
這裡有值得品味的「生活流」人生哲學
很多人對青春片「不感冒」,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多數青春片「橋段老套、劇情很假」,為了求新、獵奇、製造話題,許多製片方對青春進行了過度的美化與修飾,但適得其反,此舉更容易被觀眾吐槽「狗血」、「尷尬」。
《獨家記憶番外》劇情寫實不狗血,抓住生活中具有普適情懷的「小美好」,將細節放大,引爆觀眾埋藏已久的記憶點。用心盤點不難發現,影片中主人公經歷的過往都是對80、90後現實生活的復刻。
畢業後飯桌上的酒後吐真言,薛桐的「情敵」撇開過往不快,什麼過不去的坎和百思不得其解的疑問,在畢業聚會上都有了最好的釋懷;在離校的最後時間,一定不能辜負校園卡的餘額,白霖拿校園卡席捲超市的場景是不是覺得非常親切?如此真實的細節,只有經歷過的人在看到時才會會心一笑。
上大學時,幾乎每個人都有過在凌晨結伴等待流星雨的經歷。因為流星雨久久不來,劉啟在黑暗處拿著手機燈為薛桐製造人工流星雨,幼稚又浪漫的小舉動怎能不讓人回憶一秒湧上心頭?
慕承和在隕石墜落的地標對薛桐展開學霸式求婚,浪漫中帶著有儀式感,這波操作被網友評價為「最佳求婚範本」。「現在的時間是4點07,363加544 再加上407,正好是1314」,雖然看起來有些「作」,但男主的行為舉止很貼合他理工系學霸的人設,具備現實基礎。
可能以「大人」的眼光來看,這些劇情稍顯「孩子氣」,但無法否認,青春的美好正是如此,以一己之力,堅定地守護著自己內心的信仰與愛。因為番外篇裡的劇情太過寫實,所以才能讓觀眾不由自主地代入「獨家記憶」,想起了自己曾年少的赤誠。
曾有業內人士為青春片總結了一系列「套路」——「男一高富帥、女二很變態」「分手就懷孕、懷孕就墮胎」「事情不是你想得那樣!可究竟是哪樣我就是不說!」情節爛俗的套路過後,青春題材只剩下一地雞毛。
《獨家記憶番外》是一部需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的作品,它放棄了華而不實的「爽文」路線,可能不會讓人一眼驚豔,但走心的劇情一定能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引起觀眾的共鳴。
回味青春,觀照現實,劇情中藏著許多都市人剛剛步入社會後的真實心境,於潤物細無聲中撫慰都市中打拼的年輕人。現實中,多少人在社會上屢次碰壁後選擇了逃離北上廣深,回家鄉找一份安穩有保障的工作,但看過《獨家記憶番外》,我們依然會被懷揣夢想、奮力一搏的年輕人感動。
令人欣喜的是,《獨家記憶番外》拒絕了狗血與套路,故事情節清新自然,中間遍布值得品味的「生活流」人生哲學,電影不乏對年輕受眾的人文關懷。面對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究竟何去何從?初涉職場遭遇不正當競爭該怎麼辦?如何化解「婚姻是愛情墳墓」這道死命題?看過三部番外之後,相信很多人都能從故事中找到答案。
「不完美」才是青春的本來模樣
校園純愛IP在探索中進化成長
正是因為青春的「不完美」,才讓它成為每個人記憶深處的獨一無二。
不得不承認,受IP和題材所限,《獨家記憶番外》三部曲同樣有著自己的「不完美」。因為受眾自身經歷的不同,電影作為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的藝術形式,不可能覆蓋每個人的「獨家記憶」,也因此難免被吐槽。
目前,縱觀IP市場,包括青春、懸疑、玄幻等熱門題材在內,都經歷過多倫沉浮,沒有任何題材能夠長久保持巔峰狀態 ,在發展中尋求創新依然是當下各品類能否實現長期競爭的的關鍵。
有市場前瞻性的出品方,總是能在大眾審美訴求的變遷中勇敢邁出嘗試的第一步,並根據市場的實時反饋調整布局。歸根結底,是要用發展的眼光審視全行業,以精品意識服務受眾。
《獨家記憶番外》無疑正是一次針對市場訴求的大膽嘗試,同樣也是對「青春題材第一廠牌」IP完整性的責任感體現。倘若沒有這次嘗試,校園純愛片的發展前景究竟會如何?更缺少數據支撐。
作為《獨家記憶番外》的出品方,「小糖人」向來有著獨到的市場眼光,這種優勢尤其精準體現在了選角的「到位」,不同於市場上其他青春題材追求流量小生小花陣容的操作,「小糖人」更加契合劇情,按照角色的訴求來挑選演員。
例如慕承和、薛桐的飾演者張超、李婷婷,他們在接演角色之前並不出名,正是憑藉在影片中的表現而被觀眾熟知,逐漸積累起自己的人氣。尤其是出道十餘年的張超,「慕承和」幾乎成為了他的標籤。由角色作為紐帶,作品與演員實現了雙贏。
總有人認為,高甜的吸引力勝於清甜,但當市場上充斥過多每一幀都是愛的高甜內容時,清甜這一味調味劑,顯得格外珍貴。
作為該劇播出平臺和出品方,很早就開始深耕青春題材的愛奇藝則在內容的選取和把控頗有眼光,當受眾對霸道總裁愛上我式的油膩劇情審美疲勞,當一味的恩愛甜寵再無新意可言,市場上需要這樣代入感強烈又在細節之處無比真實的青春片予人慰藉,這或許也正是未來青春題材需要發展研究的課題。
正是有了諸如「小糖人」、愛奇藝這樣匠心、良心的出品方,校園純愛IP才能在不斷探索中實現進化與成長。我們也期待以《獨家記憶番外》為引領,未來能有更多清新不燥的青春題材作品出現,幫我們尋回屬於青春的那份「獨家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