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架構宏大,揉捏了虛構的蒸汽機甲設定和大量文明進化與歷史殘酷的真實。人物刻畫鮮明飽滿:長庚一身病骨,顧昀一體殘軀,串聯起前塵陰謀與後文歸宿。配角群像亦各有風姿。
感情線處理細膩:同樣是主人公之間有一定的年齡差,同樣是細水長流唇齒相依,《殺破狼》在情感的細節處理和人物的雙向互動方面,要勝於《七爺》、《大哥》和《六爻》。
節奏掌控上佳,縱越四十餘年的故事高潮迭起,收放自如。通篇下來就是「我到過一生歸宿之地,生前身後再無遺憾」的盪氣迴腸。
長庚 | 每臨大事有靜氣——未知苦處,不信神佛
顧昀 | 雖千萬人吾往矣——何人知我霜雪催,何人與我共一醉
長庚的執念是顧昀。
在大漠邊城,長庚對顧昀的初心,始於風雪夜的燒刀子,始於沈十六的疼愛,始於安定侯的傳說。這是少年對長者的依戀和對英雄的嚮往。青春懵懂過後,便是經年的思戀。Priest將長庚在烏爾骨強化下的控制欲寫得很到位,對內想扮演他的耳目,對外將殺念直指所有傷害他的人。
情之發軔,一往而深。
顧昀的心結不是君王猜忌,不是自身傷疾,觸及心底,是當年代他而死的那個孩子——三皇子李晏。那是最無助的幼年,他還不識宮闈血腥,沒能護他周全。這是戰無不勝大將軍心底隱刺。長庚的出現與成長,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遺憾。當然,這與替身無關。伴隨著年歲增長,顧昀不斷地驚訝、欣賞與讚嘆長庚的個人魅力,直至將他視為與自己並肩而立的雁王殿下。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
只是此番,心裡多了一人,再不能放下。顧昀戒酒惜命,長庚忍痛製毒,他們因為心中的彼此逐漸與自身的病痛和平共處。
情之所起,與子同歸。
愛生憂怖。長庚初在朝堂長袖善舞,為達目的排除異己時的惡夢是他的驚憂。顧昀是長庚的軟肋。如若子熹否定,大是大非面前,長庚決絕如斯,卻會心傷。
而顧昀未對長庚的舉動有所申斥,並非徇私,而是一種成全。長庚的政才是安定侯一直以來欣賞認可的。故而Priest雖曾有「相愛相殺」的構思,但最終未實行,大抵是長顧二人在非原則問題上快刀斬亂麻的舉措是心意共通的。
我個人本來極喜主人公同心難同德的掙扎情節,尤其對《殺破狼》原始文案而心懷激蕩。但在幾番思量之後,也逐漸理解了長顧二人最後沒有走向歧路的原因。
最重要的一點是長庚走的不是一條「篡位竊國」之路。Priest賦予他的是超越時代的非凡目光。除了在民生大計上為顧昀勾繪的藍圖,大梁還在「代皇帝」的主持下走上了憲政之路。長庚拓開的是不屬於前代帝王,不屬於世家、清流、寒門,也包括顧昀在內所有人眼界的政治制度。Priest以此種方式重構歷史,圓的是你我心中對泱泱華夏的遺憾。
先前陷於此中的顧昀,等到這一時,也就不必再分忠於君主還是忠於家國。
以江山為聘,天下事何妨雙肩共挑?
情之所終,一生長顧。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790596/answer/220337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