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爽因為直播翻車,又雙叒被網友罵上了熱搜。
晚姐看了直播的回放後,確實也覺得網友沒說錯,鄭爽因為個人情緒而影響到了所有人的工作。
一開始還好好的,但看到自己帶貨水平有限,銷量不高的時候,鄭爽表情馬上就變得失落起來。
別的主播賣貨都是秒空,而鄭爽的2000個眼影盤說了好久都還沒賣光,她已經有些強顏歡笑了。
直播三個半小時後,鄭爽完全恍惚在自己的世界裡,發呆、伸懶腰、照鏡子...
到後來直接崩潰,趕走了女主播,剩自己一個人在鏡頭面前發洩情緒。
晚姐看這段視頻的時候,心裡想法和網友差不多。
也覺得鄭爽不敬業,沒有契約精神,被罵是應該的。
就像我們在日常工作中做錯了事,被人批評是一樣的。
但唯一不同的在於,假如我們犯了這麼大失誤,可能已經被開除了,而鄭爽還有粉絲、公司給她兜底。
所以看完這段視頻的時候,晚姐有那麼一瞬間還挺羨慕鄭爽的。
她有情緒崩潰的自由。
哪怕在上班,鄭爽也可以由著自己性子來,能夠把不開心直接表現出來,甚至忍不了的時候可以直接甩臉。
因為她很清楚,有人可以包容她。
而我們工作中即便被同事甩鍋、被領導誤會,在面對批評的時候,心裡再不爽也只能笑著迎合。
有句話叫做:情緒穩定是成年人的標誌。
晚姐覺得這沒錯,但其實還蠻讓人心疼的。
社會迫使你成熟,也會讓你成為一個「沒有自己」的人,不能崩潰,也不敢難過。
我們成熟了,也失去了表達情緒的自由。
還記得今年一月份的時候,晚姐和蘇蘇軟軟三個人去吃宵夜。
想著年底了,大家再聚一下,聊聊一年裡發生的那些事。
蘇蘇說:「公司周年慶去爬山,誰不去就扣錢。
我剛好大姨媽加感冒,但想著一天工資幾百塊,扣錢不是要我的命嗎。
我一咬牙,強行爬完,結果第二天就請假住院,虧了一周的工資。」
聊的時候還挺開心,因為大家把一年裡的難過都講成了段子。
但吃到一半,軟軟吐槽完去廁所,回來卻因為打不開啤酒哭了起來。
而且越哭越厲害:「我怎麼打不開啊,這個啤酒為什麼這麼難開...」
不過晚姐和蘇蘇都知道,軟軟不是因為開不了啤酒而哭。
去年一年她都挺不容易的,但從來都是一笑而過。
在街上碰到了相戀兩年的男友出軌;
上司是個工作狂,做項目的時候幾次被逼到想辭職;
父母不理解軟軟為什麼一定要在廣州,經常吵架;
...
《請回答1988》裡的有一句臺詞:「大人只是故作堅強去承受重擔,他們不是不疼,只是在忍。」
軟軟的這次哭,也不過是把積攢了無數次的委屈變成了一次崩潰。
後臺經常有讀者問晚姐:「為什麼大人這麼難啊?」
晚姐覺得,可能是因為社會要求一個人情緒穩定,成熟會讓人明白人生中能得到的疼愛和包容是有限的。
所以即便面對戀人朋友,我們也只能偶爾發洩負能量,更多還是依靠自己消化。
每個人便這樣在「被迫」的情緒穩定中獲得成長。
軟軟去年一年雖然很難,但也收穫滿滿。
單身後,身邊出現了更優秀的男生示好;
項目完成後,得到上司認可,獎金拿到手軟;
銀行卡餘額增加,父母也就默許了軟軟的廣漂;
...
如果光從結果來看,哪怕受點委屈,控制好情緒後得到的回報好像也不錯。
但晚姐還是想說:控制情緒會讓你成長,但情緒自由是一種幸福。
晚姐幾年前還是員工的時候,其實不太懂事。
但因為能力比較強,和上司也合得來,所以算是得到了上司的偏愛。
那時候晚姐性格強勢,說生氣就生氣,幾乎不怎麼控制自己的情緒,而上司倒像個中間的調和人。
記得有次開會,因為執行方案和同事大吵起來,誰也說服不了誰。
上司便出來圓場:「要不你們分頭做,多個方向多種可能。」
晚姐當時卯足了勁,一定要證明自己是對的。
但和同事做到中途的時候發現,確實是晚姐錯了,因此也白費了所有人的日夜付出。
那天下班,等到同事都走光後,晚姐直接就在辦公室哭了起來。
結果正好被路過的上司撞見,晚姐至今都記得她當時的那句話:
「別哭了,背鍋也輪不到你,有我在呢。」
雖然現在晚姐自己成立了公司,但回想起職場最快樂的時光,還是當初和這個上司共事的時候。
因為那時候有「情緒自由」,有人可以給晚姐兜底,無論是生氣、難過還是自責,都可以表現出來。
過去好幾年後,回頭看才發現,原來表達情緒是一件奢侈又幸福的事。
小時候,我們有喜怒哀樂,長大後,我們更多的是沉默。
即便生活很辛苦,鼓起勇氣編輯了一大段話吐槽,也會在發了朋友圈之後秒刪。
因為成年人有成年人的遊戲規則,我們既不想麻煩別人照顧自己的情緒,也不希望向生活示弱。
晚姐也曾認為這是人生常態,直到看到了這句話:
「明明可以自己消化的情緒,為什麼要到處說?」
「因為被愛著。」
那瞬間晚姐才明白:
自己消化情緒,是成熟的標誌,也是成長的代價。
但擁有表達情緒的權利,有人接住,更是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