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空耳」,久混二次元、字幕組的小夥伴肯定不陌生。
最近火遍朋友圈的「藍瘦香菇」
失戀的南寧小哥發了自拍視頻,萬萬也想不到自己,這充滿了地道南寧味兒的分手感悟,讓「難受,想哭」已經被網友玩壞了。
這句與音譯極為類似的音調勉強就可以稱得上是「空耳」,辣麼,「空耳」到底是什麼呢?
經過研究,發現了擁有上千年歷史的空耳實例。北宋詩人梅堯臣寫過一首詩《杜鵑》這裡的「不如歸去」,就是古人對杜鵑叫聲的空耳。梅堯臣出生於北宋鹹平五年,也就是1002年,他又說這個「空耳」是「自古來傳」,那麼就可以推定,這個空耳出現的時間距今一定超過一千年!當然我們幾乎可以肯定地說,這還不是最早的空耳。人類把動物的叫聲或者異族的語言,按照自己的母語來詮釋,或者錯誤地詮釋自己的母語,這種現象很可能就跟語言本身一樣古老。時間快進到20世紀,隨著錄音技術的普及,普通大眾開始大量地接觸到外語的歌曲和電影。面對無法理解的外語歌詞和臺詞,一些人開始抱著戲謔的態度,將外語「詮釋」為發音相近的母語詞句,以此為樂。這種玩法各國應該都有。但在上世紀80年代,日本有檔搞笑廣播節目專門為這一類梗安排了一個環節。到了1992年,日本一檔電視綜藝節目「塔摩利俱樂部」,推出了名為「空耳時間」的環節,頭一次正式用「空耳」一詞稱呼這種娛樂形式。在這之前「空耳」一詞在日語裡的意思是「幻聽」或者「誤聽」,其中「空」表示「非實體、不是事實」。隨著這檔節目的熱播「空耳」一次的這個新用法逐漸流傳開來,並且傳入了中文網絡。進入到21世紀後,隨著寬帶網絡的普及,視頻分享網站開始興起,為空耳的傳播提供了極佳的媒介。這一時期,各種語言都出現了大量廣為流傳的空耳視頻。比起一般只有幾句的廣播電視時代的空耳,這個時期的空耳視頻往往重新「詮釋」了一整首歌。比如中文網絡上流傳的「我在東北玩泥巴」,英文網絡上流傳的「Benny Lava」和日本網絡上流傳的「飲ま飲まイェイ」。「我在東北玩泥巴」大家應該都聽過~2006年底,首家彈幕視頻網站niconico正式推出,彈幕發送輕鬆便捷,同時又與視頻內容同步呈現,非常適合發送空耳,幽默的「空耳彈幕」因此迅速流行開來,彈幕成為了空耳傳播的新媒介。彈幕網站傳到國內後「空耳彈幕」也開始流行,B站(嗶哩嗶哩動畫)上出現了許多不知名的「野生空耳君」和用彈幕發布的「神空耳」。大約也是在這個時期,中文網絡上開始出現不以搞笑為看點,反而在內容上模仿歌詞的空耳作品。我們發現的最早的例子是一篇對《紅警3》主題曲《蘇維埃進行曲》的空耳,與2008年12月發布於貼吧。這之後,不搞笑的,形似真正歌詞的空耳越來越多,並有了一個被廣泛接受的稱呼:「文藝空耳」。值得「自豪」的是,這種全曲的「文藝空耳」似乎只在中文網絡上才有,這可能是因為中文同時具有同音字多、有聲調和語法靈活的特點。因此在讀音限制下,遣詞造句的空間更大。受到中文文藝空耳的啟發,一些空耳君開始嘗試用英文做文藝空耳,說不定在將來的某一天,這種玩法就會被輸出到外文網絡上呢!空耳的歷史就說到這裡,下面再說一下「空耳」一詞的定義吧。雖然中文網絡上早期的空耳視頻曾被冠以「爆笑音譯」或者「諧音」的稱呼。但是空耳、音譯和諧音這幾個概念其實是有區別的,只要一段漢字與一段外語讀音相似,就可以稱之為諧音。而空耳是一類特殊的諧音,它不僅讀音與外語讀音相似,本身還是一個有意義的詞彙、短語或者句子。舉個例子,「有基佬開我褲鏈」是空耳,而「溜金哇開呀酷裂」就只是諧音。至於音譯,則是翻譯的一種,只可用於翻譯詞彙,並且在字面上往往是毫無意義的。所以音譯跟空耳,也就是兩回事。著名又經典的日語空耳 - 阿姨洗鐵路【愛してる(あいしてる),我愛你的意思】不要哭了媽,該哭的人是我爸——動力火車《那就這樣吧》有石猴,有石猴,寧願選擇榴槤不放手——王菲《紅豆》每一個單身的人得砍頭,想愛就別怕傷痛!——林志炫《單身情歌》不細分的話,AT君覺得音譯和空耳沒有太大差別,用和原句類似的音調翻譯也算自娛自樂~中文的博大精深何止如此,在翻譯圈混了很多年的小夥伴們,你們又遇到過哪些搞笑奇葩的空耳呢?歡迎留言~
點擊圖片或藍字查看相關文章
少年,你的翻譯總有股逗比味兒
您收到「中二病劇本」,請注意查看!
扒一扒那些令人哭笑不得的神翻譯
西門慶的英文名是?賭五毛你不知道!
感謝您抽出 : 來閱讀此文
訪問AT官網請點擊【閱讀原文】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