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探索》待到理性凋零時----被低估的電影評論系列(一)

2020-10-12 悠靈

1、為什麼說星際探索被低估?

討論低估,需要先對低估下一個定義。

本片爛番茄新鮮度84%、爆米花值40%。

其實專業影評人和大眾評分的割裂是導演詹姆斯·格雷作品的一貫表現。

就爆米花值而言,這不過是電影商業化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販賣娛樂和販賣美好願景等情緒所帶來的。

但是電影的強烈作者性和風格化在達到一定高度之後又反而可以融合到商業屬性之中。

只是,這種創作者的努力,常常導致影片平庸。

美好的平庸比單純的惡劣影響還壞,這一點超英電影表現尤甚。

當然,本片在商業化妥協上附加的過多的旁白和不必要奇觀的展示等都拉低了其本身應該達到的高度,這一點也無需避諱。

但是星際探索在太空類題材的影片中還是達到了一定意義的非凡創造,一種延續2001太空漫遊的沉浸式的藝術表現。

低估,單單在評分層面是一種角度,知乎上有人問觀影量超過一千部的時候會有什麼感想,有個答案我比較認可。

即觀影量過千以後,你會發現豆瓣評分在7分左右的非好萊塢冷門電影往往比8分以上的熱門電影質量更佳。

好萊塢大卡司大製作可能反而是導致本片評分偏低的一個重要原因。

電影被高估往往是由於電影背後的原因,這與電影被低估相似。

好看成了一種意識形態一樣的屬性。

商品電影澆灌的觀眾是無法擺脫低估本片的命運的。

而我所認為的被低估,就是善於思考和有藝術追求的人不應該錯過這樣的片子可以引發的更多層面的表達。

2、獨特的視覺體驗

本片拍攝大量使用了POV的視角,從某種程度上講,這是一場觀眾可以帶入的VR遊戲體驗式的探索。

這與庫布裡克《大開眼戒》沉浸式觀影帶來的體驗式相似。

這種以觀眾視角為中心的遊戲體驗本質上也是導演個人的介入。

即某種意義上,導演在帶著我們一起尋找,只不過是通過鏡頭。

但是庫布裡克是試圖讓觀眾注意拼圖,本片則是導演試圖讓觀眾脫離地面,遁入太空。

我覺得這種巧妙在兩個短片段中有水準更佳的展示:

宇宙的時空之旅:未知世界 第七集 卡西尼號的犧牲片段

和三體黑暗森林-水滴 短片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s41117Po?from=search&seid=8368607281074465122

星際探索的相較而言,其不徹底的礙手礙腳的畫蛇添足的部分,如果可以補齊切割,也許也會是一部曠世神作了。

然而即便如此,在此片之前,並沒有一部完全意義上可以讓我們融入太空的短暫沉迷的影片出現過。

即使是萬有引力那樣的破碎片段,都沒有辦法讓我們呼吸均勻地平靜地感悟到深空離索的孤獨。

希望自此影片之後,拍攝者會在太空類電影拍攝的時候更多地提示到觀眾生命在地球的之內,在宇宙之中的奇蹟存在。

3、繁華皆是一瞬,meaning方可永恆。

拉丁文格言 Per aspera, ad astra. (循此苦旅,以達星辰)

所有的理想主義,其本質不過是對終極湮滅的不妥協。

而探索深空尋找外星人,也只是其中一種虛妄。

人類簡史說智人是通過相信不存在的事物團結在一起從而打敗其他人類和物種並逐漸發展到現代的,

但是這裡的相信不存在的事物本質上其實是理性主義,而不是單純的盲從。

中國愚公移山的故事裡,面對不可想像的困難我們注重的是一代一代的犧牲去突破。

這一點《流浪地球》比較切合我們的文化慣性。

西方的文化要素裡俄狄浦斯情節是一種重要的心理暗示。

從集體潛意識角度來講的話,也許東西方思維慣性下的觀眾都有各自相反的不喜歡該電影的原因。

主角既沒有完成千面英雄之旅中的救贖,也沒有繼續傳承。

像一個懦夫或者漢奸一樣,觀眾第一感受是背叛。然而,這種錯愕也是一種荒誕,是更本質的。

其實只要是上升到集體,我們都已經在思維慣性裡殺死了個體的表達。

我們的理性已經徵服了感性,並且一致認為,這是有利於我們集體和個體的。

雖然感性是組成我們精神世界的重要部分,也是理性得以不枯萎凋零的能量來源,但是我們常常在品嘗理性光芒的時候,

把個體的細密的情感置於陰影之中,像是無法見人的皮膚黑斑。

在利用最高精尖科技的領域,我們的感性總是顯得無處安放。

《王冠》裡有這樣一個片段,當然登月任務執行結束後三位太空人到各地巡禮,愛丁堡公爵私下與三位太空人會面。

他意圖提問他們在月亮上對全人類命運是不是有更深闊的思考,但是三位太空人只是按部就班地陳述完成任務的繁瑣。

他們表示,在太空中,人是沒有多餘時間思考的,即使是休息的時候也是追求安靜。

這在某種程度上是選太空人的時候,選中的人的性格不會太發散。

但是本片卻獨特地運用一個內心非常豐富的主角來展示,太空探索可能會帶來的感性影響是什麼。

我想說,還是沒有什麼。

就跟愛丁堡公爵只是中年危機,回憶自己人生成就產生了迷茫一樣。

太空探索無論是個體的任務還是人類的任務,都不會對太空人本人產生絕妙的意義。

他們也只是一種工具,「我們登上並非我們所選擇的舞臺,演出並非我們所選擇的劇本。」

對試圖完全意義的遵循自我探究自我,星際探索這種浩大的活動也不過是一種聯動冥想的經驗。

4.我愛你時,群星璀璨;我愛你時,群星暗淡。

本片電影故事本身是《月亮與六便士》的浪漫主義版,如果說,毛姆還不夠浪漫的話。

摘錄一段導演的訪談:

2019年紐約客採訪裡格雷說到並沒太多美好回憶的少年時代,說年輕時他父親跟其實跟家人關係並不是很好:「我媽總給我念叨:『我老是奇怪你爸下班回家路上發生了什麼,為什麼你爸總是那麼晚才回家。有一天我去超市買東西,正好看到你爸下班,我看他溜達出地鐵站,這家店瞧瞧那家店看看,漫無目的地翻書看報,你說你爸怎麼是這麼個漫不經心的人啊?』我當時就想:『哪裡是他漫不經心,他是寧願瞎溜達也不願意回家罷了。』」

我們可以看到,這個電影明顯是私人化的,他在愚公移山和俄狄浦斯的情節之中,選擇了最沒有戲劇性的和解。

父親淪為了一種發現自我的他者。

有評論指出聖經中的意向我也摘錄於此:我若有先知之恩,又明白一切奧秘和各種知識;我若有全備的信心,甚至能移山;但我若沒有愛,我什麼也不算。 (格前 13:2,天主教思高本)

宇宙尺度只是主角Roy的情感表達和自我探索的畫板,這樣肆意妄為的運筆,這樣的情感流露,自我尋證,是每個人都窮盡一生而難得的。

所謂的星際探索,在文明尺度上是對宇宙的考古,在個體尺度上,也不過是自我情感世界的和解。

After reborn,I will live and I will love。

表面上看起來,人類的文明探索是尋找答案,但是同時,依據我們的探索方式卻也反應著我們的思維方式。

陳述一個事實的方式,與事實本身有密切的相關性。

人的選擇決定人的本質,而且人必須忍耐世界的荒謬,接受人生的毫無意義才能獲得存在的意義。

本片引發的存在主義的思考和對生命內核的重新發現,對太空感性感覺的直觀精確地傳達已經足夠其載入影史。

相關焦點

  • 《星際探索》理性和感性之間的矛盾
    個人認為,這是一部重點討論了理性和感性的關係的電影。雖然電影想要傳遞的結論我不同意,但並不影響導演把人類的理性狀態和感性需要表現的真實可靠。老Mcbride在電影中是一個追求不斷前進的人,這種執念讓他在面對隊員想要回地球的行為時,將其認定為是背叛。以旁觀者視角來看,追求極致的理性,是一種擺脫生物屬性的狀態,說白了,就是失去"人性"。
  • 《星際探索》真的不堪?讓我不用心地雜談一下吧
    它是我認為嚴重被低估的科幻電影之一。有這人類渴望探索但又渺小害怕孤獨的矛盾內核。人類註定只能回到溫暖且狹小的地球報團取暖,因為他們面對奧秘和浩瀚的宇宙根本無能為力,面對永無邊際的黑暗空洞而望而止步。「探索」頗有諷刺的意思。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人渺小的情感和在宇宙如同塵埃一般的地球人註定因為人性,止步不前或害怕探索因為宇宙是冰冷的、是沒有人性的永恆。
  • 《星際探索》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太空電影?
    「剛上映的《星際探索》呢?」「它太沮喪(sad)了,像它和《地心引力》這類的太空片,它們都太沮喪了,太空是很激勵人心的!」我問完了我想問的問題,得到了出乎意料的答案,心滿意足地收工。寬泛地說,太空電影大致能分成兩類,一種是理性地向外探索,以《2001太空漫遊》為終極代表,一種是感性地朝內追尋,以《索拉裡斯》為證,然而二者並不割裂或者二選一,只不過是對終極之物的出發視點不同。格雷在訪談中提及拍攝此片的動機之一,實為探索人類的內心,在他看來不管人類朝外走多遠,終究需要了解自身。
  • 奧斯卡電影《星際探索》:讀書越多,越不快樂
    《星際探索》中皮特的父親就是這樣的一種純粹精英。最初因為探索未知而讀書,最終困於自己的使命。飾演皮特父親的演員是赫赫有名的湯米李瓊斯。他曾是《黑衣人》中的帥大叔。如今84歲高齡出演,風採不減當年。>,星際探索任務中第一個踏上木星,而又最遠到達海王星的人。
  • 太空科幻電影發展簡史:從《月球旅行記》到《星際探索》
    到了30年代中期,美國開始出現一些連環漫畫改編的太空科幻電影,這些電影以青少年為主要受眾,多為系列電影,情節跌宕起伏、富有想像力,主人公往往充滿活力、性格積極昂揚,在太空中進行自己獨一無二的冒險,頗具個人英雄主義色彩,代表作有《飛俠哥頓》(1936)、《巴克·羅傑斯》(1939)等。1941年,科幻小說家威爾森·塔克為這類電影提出了一個嶄新的概念:「太空歌劇」。
  • 《星際探索》:爸爸,讓我們一起點燃海王星!
    那麼用一句話概括由布拉德·皮特主演的太空科幻片《星際探索》,那則是:爸爸,讓我們一起點燃海王星!當同檔期的某部國產電影一路大V吹噓、一路評分狂跌的時候,布拉德·皮特主演的《星際探索》卻逆勢上漲,豆瓣評分從6.7分漲至了7.1分?!而在北美老家,這部電影的評分同樣兩極分化。
  • 2019年度太空電影?《星際探索》可以有
    好萊塢幾乎每年都會出爐一部話題性十足的太空題材電影,輪到2019年,隆重登場的將是《星際探索》。2019年B計劃只有3部電影。「甜茶」主演的歷史傳記片《蘭開斯特之王》交給了NetFlix發行,黑人題材的《舊金山的最後一個黑人》主打二線電影節,剩下《星際探索》,想必就是充滿野心的「衝奧大作」。
  • 星際迷航全系列電影,你看過嗎?
    20世紀60年代,《星際迷航》由美國派拉蒙影視製作推出,經過不斷地發展和完善,成為世界最著名的科幻影視系列之一。對中國來說,《星際迷航》如同《星球大戰》一樣,沒有深厚的觀眾基礎,在20世紀90年代末到21世紀初,《星際迷航》系列離開了國人的視野,人們對它的記憶逐漸塵封。
  • 星際探索:這不是一部單純的科幻電影
    (AD Astra)的點映場。這部由布拉德皮特主演的電影還未在大陸正式上映,評分就低到了7分以下。而最被人詬病的是其主角光環嚴重的劇情和不符合科學邏輯漏洞百出的場景設定,簡直是科幻版的《爸爸再愛我一次》。剛看完這部電影的我,也是一臉「地鐵老大爺看手機.jpg"的蒙圈。但是在回去的路上,我越琢磨越覺得事情仿佛沒有那麼簡單,在今天拉著幾位朋友二刷了IMAX版本。
  • 《星際探索》當我們駛向星空我們會想起什麼?
    個人而言,這是一部被人低估的太空探索片,即使他很多硬缺點讓他所揭示的內涵打了折扣。其實太空探索題材電影我們從不陌生,僅僅從近幾年算起,《太空救援》《火星救援》《地心引力》《星際穿越》等。Roy(以下簡稱R) 的父親Clifford(以下簡稱C)是一名宇宙探索英雄,畢業於美國空軍學校,MIT博士,第一個探索木星,土星,並作為人類先鋒尋找地外生命。而R也同時是一位優秀的太空人,測試優異,超乎常人的冷靜。然而兩者的關係在童年時便呈現出愛恨交織的種子。兒子對於父親功績的崇拜也與此同時伴隨著對於父親不顧家的怨恨,失望,同樣也有父親光環在其成長過程中形成的巨大壓力。
  • 【系列電影】共赴十年之約,開啟全新的《星際迷航》系列
    說起科幻界經典又常青的系列作品,必然會想到《星際迷航》系列。
  • 電影《星際探索》中的無聊和沮喪
    《星際探索》是由詹姆斯·格雷執導,布拉德·皮特、湯米·李·瓊斯、麗芙·泰勒、唐納德·薩瑟蘭、魯絲·內伽、約翰·奧提茲聯袂主演的科幻電影,影片展現了星際探索和救援過程中的無聊和沮喪。
  • 《星際探索》拍攝幕後:穿越星空,探索生命!
    本期內容是《美國電影攝影師雜誌》的專欄,美國電影攝影師協會(AMERICAN
  • 被低估的恐怖片盤點 (一)
    如今我們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伴隨的壓力也與日俱增,好在一部優秀的電影可以讓我們在煩憂的時候給我們一片釋放的空間。聽說恐怖片可以解壓,本人重度恐怖片、驚悚片喜愛患者,下面就讓我來給大家盤點一些被低估了分值但又十分精彩的恐怖片,喜歡請關注!!!
  • 《星際迷航:發現號之短途 第一季》短小精幹(劇評,Star Trek: Short Treks)
    」系列,金子招牌,吃老本足矣2,去頭尾,約莫著15分鐘不到一集,短小精幹,看著不累不費勁3,延續「star trek」傳統,對於種族文化、星際文化、探索未知宇宙的深刻解析與思考第一集出走(私以為用「逃避」一詞更合適)
  • 比《星際迷航》更精彩的10部星際迷航電影
    反觀吉恩·羅登貝瑞的老版《星際迷航》系列,極力營造了一個和平主義、人本主義的未來社會,那裡的企業號也裝備著武器,但只是作為所有其他方法失敗了後的安全預防措施Z 計劃。老版《星際迷航》的主角們與神秘博士擁有同樣的世界觀,熱衷於宇宙旅行,對"探索陌生的新世界,尋找新的生活和新文明"更感興趣,而不是動輒大打出手——新版《星際迷航》電影卻喜歡這樣。
  • 太空版「我的爸爸去哪兒了」,科幻電影《星際探索》(下)
    儘管在登月工程結束之後世界各國在航天事業上就再也沒有重大突破,但是人類對茫茫宇宙的探索卻從未停止過。2019年剛剛上映的科幻電影《星際探索》就為我們展現了地球人對宇宙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以及讓人激動不已的前景。
  • 本周送票丨2019年度太空電影?《星際探索》可以有
    好萊塢幾乎每年都會出爐一部話題性十足的太空題材電影,輪到2019年,隆重登場的將是《星際探索》。由布拉德·皮特領銜主演、入圍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好萊塢科幻災難冒險巨製《星際探索》12月5日國內提檔上映。
  • 2019年備受矚目的科幻電影《星際探索》上映至今為何爭議不斷
    《星際探索》於去年12月份上映,在電影還沒上映之前,就被認為是2019年最受期待的科幻電影,一度認為有可能成為繼《星際穿越》之後最好的太空科幻類型電影。但在影片上映不久後便引起了觀眾的巨大反響,很多人表示令人失望。在各大影評網站口碑評分也呈現出嚴重兩極化的現象。包括我們熟悉的「豆瓣」,現今為止豆瓣綜合評分為6.8分。
  • 《星際探索》:孤獨的布拉德·皮特
    電影《星際探索》劇照宇宙對於人類究竟是什麼,人類本身究竟是什麼,影片給出了一個觀點,或者說某種假設,這與純粹描寫孤獨太空人的主題還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