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阿湯哥如何玩命 《碟中諜5》你需要知道的15件事

2021-03-02 楚天時報


電影《碟中諜5》9月8日上映後,票房輕鬆破億,影城場場爆滿,足以見得阿湯哥的魅力之大。小金昨晚已先睹為快了,良心推薦!

還沒去看的小夥伴,看之前你需要知道這15件事!

阿湯哥徒手扒飛機」這場戲,沒有加任何特技,沒有用替身,完全是真人實拍!!


當時飛機離地面1500米,阿湯只用了一條繩子,兩隻手,就在上面懸掛了20分鐘,而且這場戲他拍了8遍!

拍了10天,最終呈現在銀幕上只有10秒。

而且是在有1000米落差的阿特拉斯山上(為了獲得最快的速度)。依然不用替身,特效組組長說,他們並沒有比阿湯更會騎摩託的替身……

↑↑老湯的速度與激情


阿湯哥還嫌不夠刺激,卸掉了車輛的所有安全裝置,只為了更容易撞車!

特效組把這些摩託不停的報廢,又不停的修好,再爆掉……真是機車中的戰鬥機啊!


車也是寶馬的。

和《碟中諜4》一樣,影片中有著顯著的寶馬品牌植入廣告,出現的型號為2016年上市的寶馬3系列。


為了演好一個水下的長鏡頭,阿湯哥練成了水下憋氣360秒。

不僅是憋,同時還得遊動和演戲。


現在的反派是他:

傑西卡·查斯坦(也是好萊塢出了名的勞模,大家都管她叫勞模姐」)是女主的第一人選。

但她因為不想為了這個角色進行6個月的身體訓練,而拒絕了出演。(她還拒絕過阿湯哥的另一部電影《遺落戰境》)


但是現任女主麗貝卡·弗格森願意!

一個瑞典女星,也是很漂亮的。

她是阿湯哥(他也是製片人)心目中女主的第二人選,因為阿湯喜歡她在英劇《白王后》裡面的表演。


在電影裡就是女版的阿湯哥!很能打。


一雙大長腿夾服了對手


阿湯哥本來想演另一部間諜片《秘密特工》,但是為了碟中諜5拒絕了。

據說《秘密特工》這部電影變成了搞基片……幸好。


諜女郎Maggie Q(碟中諜3)本來也會以自己的角色出現在第五部裡,但因為檔期衝突等原因放棄了……

碟中諜系列第一次在北非取景——撒哈拉沙漠旁邊的摩洛哥王國。

從第一部開始,碟中諜系列走過了世界很多個城市,杜拜、印度孟買、上海、布拉格、倫敦、維也納……


世界這麼大,阿湯哥想帶你去看看(好啊!)

張靜初打了個醬油,只有一句臺詞,出場時間加起來不超過10秒……


馬雲也是阿湯哥的粉絲,他說看見帥哥總是很嫉妒,但從來沒有嫉妒過阿湯哥……

真愛粉。

這還用選嗎?阿湯哥這麼帥,當然要選馬雲啦!


在《碟中諜5》中,阿湯哥更拼的是:扒在飛速前行的火車外壁與直升機搏鬥、懸空爬上世界第一高的杜拜塔、連度假都要徒手攀爬科羅拉多大峽谷的懸崖峭壁……上山下海、飆車打鬥沒一個落下,完成了一系列「不可能的任務」。湯姆·克魯斯更是自爆「肋骨差點被飛來的小石頭砸斷」!


特工伊森·亨特是一個人在戰鬥?圖樣圖森破。

教你個公式:拼命三郎阿湯哥=好天賦+好體力+好腦子+好團隊+好道具。

簡稱,五好大叔。


五好大叔的碟5來了,可我們保證不談《碟中諜5》,保證不刷屏,保證不讓各位審美疲勞。

我們走技術路線,起五好大叔的底吧。


不管你當年是穿著開襠褲還是在打彈珠,20年來,都不可能沒聽過阿湯哥、沒看過《碟中諜》。20年,阿湯哥熬成了阿湯叔(阿湯爺),還是一樣霸氣。不信就玩個小測驗:這些天來,有誰沒在肚子滿滿的手機裡、朋友圈裡刷出過阿湯哥徒手扒飛機的叔範兒、沒見過《碟中諜5》情報的,舉個小手?別告訴我你口袋裡躺著今晚《碟中諜5》的電影票。


53歲的男神——對,就連他的年齡也刷了屏……

用20年創造了一部威水史:1996年,《碟中諜1》,他吊威亞當蜘蛛人,玩太空懸浮+扒飛機;2000年,《碟中諜2》,他徒手攀登猶他州的懸崖,在絕壁上直上直下,還玩了一把高空急降;2006年,《碟中諜3》,他玩大爆破和搖擺鐘,驚天動地;2011年,《碟中諜4》,他爬上世界第一高樓杜拜塔,在無處下腳的玻璃牆外玩攀巖,讓人目眩神迷;而這回,《碟中諜5》,他在時速400公裡的A400M軍用運輸機上搞外掛,掛在1500米高空長達二十多分鐘。

這段鏡頭,銀幕上是5分鐘,可劇組拍了10天,阿湯哥到高空去了8回而且不用替身——他向來不用替身的,向來親自上陣,一次次把不可能的任務擺平。他玩這些危險動作的底氣來自哪裡?行走江湖,靠的是一個「信」字。信自己,信團隊,還信靠譜道具。


聽行家說說門道吧。以下解說來自Randy Butcher,好萊塢大名鼎鼎的特技師,《X戰警》、《Dawn of the Dead》、《K-19:The Widowmaker》等片的特技總監,他夠專業了吧?可就是他,一邊揭「五好大叔」的內幕,一邊頂禮膜拜……

一句話,好馬配好鞍,男神才能保平安。


伊森·亨特從天而降潛入蘭利這場經典戲多有經典就不用講了,不僅讓《碟1》一戰成名,多年下來還被模仿了好多次。特技專家說,這場戲的關鍵在於威亞的質地。

「拍這場戲,阿湯哥身上是綁了安全繩的,而且不是普通的鋼索,是光譜繩。光譜繩好在哪裡?抗裂抗腐蝕,且承重量遠遠高於鋼索,特別適用於下降承重。系上它心裡有了底,阿湯哥才敢一鼓作氣收緊腹肌,走,下去偷資料。」


場景:《碟中諜1》裡,阿湯哥從魚缸爆炸中逃生



伊森在玻璃魚缸上粘了炸藥,然後在大爆炸發生的瞬間逃生。怎麼做到如此精準有驚無險的?


「把畫面一幀幀放大就會看到,魚缸的玻璃頂上開了個小洞,幹嘛用的?系保險繩。開拍前,把細細的保險繩子從洞口穿出來,繫到阿湯哥身上。一開機,炸藥一點燃,嗖一下,就能把他猛地拽離爆炸現場!」

這是一部劍戟片——日本武士電影的金字招牌,雖然是美國人拍的,但用的可是真刀真槍。阿湯哥這回展現的是能文能武的全才:不僅讀了「能夠填滿一座小型圖書館的案頭資料」,還苦練了8個月功夫,他在片中有很多場騎馬戲和打鬥戲,內行一眼就能看出他的天賦。

「我練了一輩子武術,阿湯哥一亮相我就看出來了,他是個非常老道的騎手,他對怎麼在馬背上用力、怎麼借力了如指掌!後來我看到他在馬上揮劍就確認了,他練這個有天賦,學得很快,而且玩起來絲毫不露怯。」

場景:《碟中諜2》開場,徒手攀巖


開場字幕還沒走完,阿湯哥就開始逆天了:像蜘蛛俠一樣,在滑溜得無從下手的紅色巖壁上徒手攀登!徒手!攀巖角度刁鑽,雙腿跨度驚人,他身後是崇山峻岭,腳下是萬丈深淵……而他竟然還敢在兩塊大石縫中間,氣定神閒地半蹲下來,雙手脫把,透個氣,簡直要逼死恐高症患者。


「這場戲是在猶他州的死馬點公園拍的(Dead Horse Point State Park),上下落差600多米,吳宇森很會選地方,這裡又養眼又過癮。我也在猶他州拍過這種攀巖戲,我相當清楚,拍攀登戲,保險繩是必不可少裝備——《碟4》裡阿湯哥爬杜拜塔也一樣,身上都有保護的。為什麼看不見?抹了啊!攀爬鏡頭拍完後,後期製作就要費點心了,因為要用CGI技術、一點一點抹掉保險繩,要把這個無名英雄完全除名。好在呢,現在技術夠成熟了,可以處理得乾乾淨淨,就連我這樣的老手看不出破綻。老實講,敢實景拍徒手攀巖戲,就連特技演員裡夠膽的都不多,阿湯哥不僅體力夠,膽子也真是大,酷斃了。」


阿湯哥突然由執法者變成嫌疑犯,為了自保,開始逃亡。有場他被警察圍捕的高空戲,他瞬間爬上垂直消防梯,快到屋頂時梯子被掰彎,他鬆開梯子一躍而下,抓住一個飛在空中的警察。鏡頭跟著他迅速翻轉,一下俯拍一下仰拍,很過癮。

「十幾年前能拍成這樣,到今天還讓人回味,很難得。那年代科技沒現在這麼發達,而且這場戲難度不小,這幾個演員要麼是在高樓頂部、要麼是在起重機甚至大型起重機上拍的,保險繩都系在頭部,後腦勺附近。因為太高了,很難控制搖擺的幅度,但有一點可以保證:被阿湯哥甩出去的那個傢伙,體重跟他差不多,因為梯子的承重量固定了,他一抓梯子阿湯哥就離開梯子,重量差不多就能保證鏡頭平衡……拍高空戲,所有因素都會反覆估算:時間、速度、距離,所以,雖然看起來危險,但其實還好,因為早就算得分毫不差了。」

《碟中諜》到了第三部,首次轉戰中國,不僅在西塘古鎮上演了全片的殺戮與追逐大戲,還安排阿湯哥從上海陸家嘴的中銀大廈頂樓起跳,破窗而出,在街上狂奔。


「這場追逐戲是我最喜歡的戲份之一,人在前面跑,繁華場景甩在身後。這個實景是從樓頂俯拍的,但阿湯哥跳樓的鏡頭,其實是在棚裡拍的,綠幕背景,他從離地25英尺、差不多兩層半樓的高度跳下來,落在充氣墊上。先把這組鏡頭拍好,然後,整個地安到實景裡去。所以,仔細看他落地的鏡頭就能發現,他幾乎是輕飄飄地著底的,落地後還往前邁了一小步,這在重力學上是不可能的嘛!另外,拍攝在高樓之間穿梭的鏡頭也有門道:用高空纜索。把兩個高樓之間連上纜索,鬆鬆地系在演員身上,等演員『飛』起來時,纜索繃緊,力量都在這裡,演員自然就身輕如燕了。」

場景:《碟中諜3》,阿湯哥掛在飛馳的小車外,貼地滑行



高速飛馳的轎車外,掛著一個阿湯哥。這場戲看得很多人心驚肉跳。

「這是很多很多演員都絕對不敢嘗試的鏡頭,絕對不敢碰!沒有保險公司敢下保單,製片人也絕對不會讓主演親自上陣,真的會嚇出心臟病啊!萬一有任何失手,幾百萬投資輕飄飄就灰飛煙滅了啊!但阿湯哥不信邪,又做到了。這場高速戲,我看得很清楚,用的是三角法保證他的安全——身體、他的手臂和緊緊扣車的左手形成個三角形,手臂高、身體重心低,所以非常穩固,這樣就能保證騰出右手開槍戰鬥了。這背後是什麼?是信心和信任。阿湯哥相信團隊能保證他的安全,整個團隊、包括製片人在內,對他的體力和能力也胸有成竹。」

場景:《碟中諜4》徒手攀上杜拜塔


杜拜塔,又叫哈利法塔,全球最高樓,828米高,是紐約帝國大廈的兩倍,95公裡開外都能看得見。徒手攀上杜拜塔外牆的這一年,阿湯哥剛好50歲。


「爬高對阿湯哥來說根本不是新花樣了,只不過玩得越來越高級,也越來越燒錢了。但這回我除了讚嘆外,已經不為阿湯哥揪心了,他有個多靠譜團隊啊!太有經驗了,十幾米不在話下,800多米也一樣,他們會根據天氣計算風力、根據高度算好重力,他們絕對相信阿湯哥,阿湯哥對他們也一百個放心,老夫老妻似的。一鼓作氣拍完,一個不少回家!」

20年下來,《碟中諜》積攢了一大堆冷知識,簡直可以開冷庫了。

拍《碟中諜1》那個著名鏡頭,吊著威亞的阿湯哥臨近地面時,止不住地搖晃,頭不停地磕到地面,然後——他在鞋子裡塞了個硬幣,穩住了。


拍《碟中諜2》尖刀刺眼那場戲時,吳宇森提議用真傢伙,在離阿湯哥眼睛只有6毫米時尖刀止步了——它上面連著繩索,距離都是經過精密計算出來的。

《碟中諜》系列滿是槍火硝煙味道?有一個例外。第一部裡,伊森·亨特根本沒開過槍。

《碟中諜4》燒錢燒到什麼程度?開拍前,劇組專門建了一座模擬杜拜塔給阿湯哥練手,而且還把外牆的玻璃幕牆加熱了!因為杜拜塔在沙漠裡,玻璃很溫暖……


《碟中諜》系列,每逢偶數集時,阿湯哥是長發造型,奇數集時就變成了短髮。不信你就去看《碟中諜5》,大叔的小平頭精神著呢。





好吧,沒忍住,最後還是讓你們看到了《碟中諜5》,嘿嘿,不如去影院看個夠吧~~~~~

最後再實事求是跟阿湯哥說一句:現在的你真滄桑好多,話說,你真要把動作片演到90歲嗎?假如真是這樣,你的精神,難能可貴~



來源:新聞晨報、掌上青島


相關焦點

  • 看阿湯哥手扒飛機之前,你必須知道《碟中諜5》的23件事!
    《碟中諜5》終於要和天朝的觀眾見面啦!還記得預告片一出,阿湯哥徒手扒飛機、飆車加翻滾、摩託追逐賽沒少人吊胃口!罷特,在看電影之前,你要知道這23件事才能看得爽哦!都知道阿湯哥拼命,其實阿湯哥在拍碟中諜系列的時候最拼命。
  • 阿湯哥掃盲帖:看《碟中諜5》前必須知道的事
    如何更激(裝)爽(逼)刷《碟中諜5》,你必須提前知道這九件事。深情提示:以下內容涉及輕微劇透,但不影響觀影。1,阿湯哥動作戲創系列最多20年前第一集,湯姆克魯斯就奉獻出一場可以寫進影史的經典偷盜戲:看完片,你一定會對她的一招「泰山壓頂」的必殺技記憶猶新。片中還有一個關於她高跟鞋的梗,會讓你想起前不久《侏羅紀世界》裡女主角的那雙「彪悍」的高跟鞋。
  • 刷《碟中諜5》前必知的九件事
    如何更激(zhuang)爽(bi)刷《碟中諜5》,你必須提前知道這九件事。深情提示:以下內容涉及輕微劇透,但不影響觀影。看完片,你一定會對她的一招「泰山壓頂」的必殺技記憶猶新。片中還有一個關於她高跟鞋的梗,會讓你想起前不久《侏羅紀世界》裡女主角的那雙「彪悍」的高跟鞋。5、反派可能是該系列最出挑的幾乎所有動作片都有一個通用法則。反派越強,觀眾越嗨。
  • 關於《碟中諜5》你應該知道的18件事
    本片劇情承接前作,在上一部《碟中諜4》結尾處,伊桑·亨特與他的團隊計劃調查神秘組織「Syndicate」,也就是本片的反派組織。為了更好地捕捉動作,導演在飛機左翼給攝像機安置了抗風裝置。為了讓克魯茲的雙眼在強風和跑道顆粒的衝擊下保持睜開,他的眼科醫生為此特別設計了一個可以覆蓋整個眼球的鏡片。
  • 阿湯哥懸崖跳摩託車 盤點阿湯哥6大實拍玩命鏡頭
    湯姆·克魯斯表示此前他在英國的片場拍過這部戲,但是當時並不知道這個高臺是安在高山懸崖上的。而且他竟然不用替身,網友說:看一眼就腿軟!很多網友看到那麼驚喜刺激的場景之後都為他表示非常擔心,在拍攝過程中也要做好安全防護工作。
  • 阿湯哥寶刀未老,碟中諜5徒手扒飛機!
    「世界上本沒有髒話,爛片看的多了便有了。」小編我看過了許多風景,也看過了很多不堪入目的電影。9月,最讓小編期待的《碟中諜5》,可一定要組團去刷哦!還有,土壕如蝦米,當然會送電影票啦!自從拉羅·斯齊弗林在1966為同名電視劇創作出這支《Mission Impossible》主題旋律以來,這段旋律就成為了碟中諜系列除了阿湯哥之外最具辨識度的元素,也是所有電影音樂裡最廣為人知的旋律之一。
  • 看完碟中諜6之後,你知道阿湯哥開的都是什麼車嗎?
    而主演阿湯哥(湯姆·克魯斯)即使已經56歲高齡,依然能夠在劇中玩命地演出,帶來了很多精彩的鏡頭。作為汽車媒體的兵哥,當然不是來介紹電影的,而是帶大家一起看一下在《碟中諜6》裡面,阿湯哥都開了哪些車型。寶馬M5在《碟中諜6》裡,寶馬依舊是主要的汽車贊助商,阿湯哥開場的第一輛車便是一輛全新的寶馬M5。
  • 碟中諜6 | 22年,阿湯哥的傳奇
    湯姆·克魯斯,1962年7月3日出生於美國紐約,美國電影演員、製片人,出演過《壯志凌雲》、《木蘭花》、《碟中諜》系列作品,口碑極佳。在《碟中諜6》中為了短短幾分鐘的戲碼,從C-17飛機25000英尺(7620米)的高空,到2000英尺(609.6米)以下的低空開傘,年近60歲的湯姆·克魯斯跳了106次。這一驚險動作不僅是破了阿湯哥過往的記錄,也破了影史的記錄。
  • 56歲的阿湯哥和他的《碟中諜6》,拒絕變老!
    作為全系列最長的一部,《碟中諜6》片長近2.5小時,不僅阿湯哥、西蒙·佩吉等原班人馬回歸,「超人」亨利·卡維爾新加盟(戲份很多不騙你們),3位「碟女郎」同時現身,更有多達5場「高潮」動作戲,可以說是集6
  • 阿湯哥去世被闢謠!《碟中諜7》才不是這58歲拼命三郎的Last film
    造謠也不走心,說阿湯哥是在拍攝《碟中諜7》的時候充氣艇爆炸整過去了,可你如果知道這個58歲大叔的好萊塢玩命往事就知道——開啥子玩笑!所以,《碟中諜7》當然不是這58歲硬漢的Last film。碟中諜這位58歲硬漢,死神拒收湯姆克魯斯命多大,看他演《碟中諜》就知道。
  • 4分鐘看完《碟中諜5》!阿湯哥間諜路的盡頭?!
    合作/ 交朋友,請召喚蘇小叨:suxiaodao0505/本文由洋蔥電影授權發布/4分鐘看完▼碟中諜5▼時長:3:54▼▲《碟中諜2》鴿子+雙槍+墨鏡+風衣=吳宇森彈藥(成本):1.25億美元執行任務時間:2000年任務獎金(票房):5.46億美元
  • 《碟中諜6》屌炸了!阿湯哥的演出讓人目瞪口呆
    《碟中諜》這個系列,幾乎每一部上映都會成為當年的熱門。今年的《碟中諜6》也不例外,全球票房超過5億美元,影評網站爛番茄97%新鮮度好評,號稱「系列最佳」。作為全系列最長的一部,《碟中諜6》片長近2.5小時,不僅阿湯哥、西蒙·佩吉等原班人馬回歸,「超人」亨利·卡維爾新加盟(戲份很多不騙你們)。
  • 《碟中諜5》日本首映 阿湯哥人氣高石原貴雅現身
    等熱烈聲援聲,阿湯哥面帶微笑與兩側粉絲合影留戀,送上簽名,短短60米的紅毯居然用了2小時才走完,可見阿湯哥在日本人氣之高。 除《碟5》主創外,日本藝人中,搞笑組合piece的綾部祐二、秋元梢、宮城舞、I奶巨乳女星葉美香以及日語版配音森川智之等人也現身紅毯。 隨後,阿湯哥和導演前往劇院在首映後與觀眾見面,同時此次日語版主題曲作曲者石原貴雅也一併現身出席。
  • 完成「不可能的任務」最武漢請你看《碟中諜5》
    《碟中諜5:神秘國度》已於9月8日登陸內地銀幕。小最最要向10位喜歡阿湯哥的影迷發放福利啦,只要你能完成小最最給出的「不可能的任務」,就能獲得一張《碟中諜5》的電子觀影券。  在本集中,湯姆·克魯斯飾演的伊桑·亨特將與他的團隊一起遭到一個名為「神秘國度」的組織追殺,試圖摧毀阿湯哥所在的「不可能任務情報署」(MIF)。
  • 《碟中諜5:失控國度》阿湯哥玩起了新玩具!
    巴頓 / 西蒙·佩吉類型: 動作 / 冒險 / 驚悚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基本信息:《碟中諜5》(Mission: Impossible - Rogue Nation)是《碟中諜》系列電影的第五部,《碟中諜5》繼續由湯姆·克魯斯主演,中國演員張靜初確認加盟。
  • 《碟中諜6》阿湯哥遭遇美豔「白寡婦」
    就是玩命 這才是真正的動作大片全新公布的預告片中,集合了影片中許多扣人心弦的火爆動作場面。在巴黎街頭上演時速200碼的飛車追逐,或者在廁所內與亨利來一場拳拳到肉的兇猛搏擊已經阻止不了阿湯哥成為世界上最英勇無畏的男人了。現在他不僅要在兩座高樓間捨命一躍飛身落地,更要從25000英尺高空「高開低跳」完成空軍級別難度的跳傘動作,甚至要在曲折蜿蜒的叢山峽谷間操縱軍用直升機追擊敵人。難怪西蒙·佩吉要高呼「我們最好還是別看了」。當然,追求刺激的你一定不會錯過這場世界頂級的動作視聽盛宴。
  • 《碟中諜5》阿湯哥的幽靈小隊成員全揭秘
    儘管屢次面臨險境,但從沒他不敢做的事,也沒有完成不了的任務。在最新的這部《碟中諜5》中,阿湯哥面臨著不可能任務署被迫解散和神秘邪惡組織辛迪加追殺的雙重危機,於是西蒙·佩吉、傑瑞米·雷納、文·瑞姆斯三位老搭檔悉數回歸,接應伊森共赴這場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碟中諜5:神秘國度
    在上個星期五也就是十一號的時候,我們曾經淺談過城市特工的這個話題,在裡面也簡單的介紹了電影《碟中諜》而今天我們再來單獨的討論一下正在院線熱映的《碟中諜5:神秘國度》 1996年,布萊恩·德·帕爾瑪執導的美國動作冒險電影碟中諜在歐美以及中國掀起了間諜特工的電影熱,而碟中諜後續的幾部影片也更是保持了第一部的經典與好評,第五部則是由克裡斯託夫·邁考利執導,湯姆·克魯斯、傑瑞米·
  • 5分鐘帶你看完《碟中諜》1、2、3、4部
    你真的看懂碟中諜了嗎?
  • 影視|《碟中諜6:全面瓦解》 阿湯哥影史最棒的動作片!
    編劇出身的克裡斯託夫·邁考利在構建對話,幽默和複雜情節方面有著格外出色的掌控力,這在《碟中諜5》就已經有所表現。而在今年的《碟中諜6》中,他將動作戲也納入了敘事系統的範圍內,通過鏡頭的調用,為每一場典型的「碟中諜」式動作戲都賦予了敘事功能,在大的敘事框架之下,營造出迷你的敘事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