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總統和美國新聞界的冤家故事,最近又有了新的發展。
本周一下午,CNN宣布:三名採編員工辭職,其中包括:
——「CNN調查」節目的執行主編Lex Haris;
——今年才從《紐約時報》挖去的、曾經獲得普立茲獎的Eric Lichtblau;
——曾經獲得普立茲獎提名(只是finalist,並未獲獎)的記者Thomas Frank。
這三人在美國新聞界都頗有名氣,他們辭職的原因,是一則關於川普「通俄門」的問題報導。
報導的操作問題俄羅斯是否幹預了去年的美國大選?這個問題的回答已經是肯定的——美國情報部門已經證實(詳情可見維基百科頁面 https://www.wikiwand.com/en/Russian_interference_in_the_2016_United_States_elections)。不過,這本身並不是什麼驚人的發現。問題的關鍵是,俄羅斯人想要幹預,那麼美國這邊是否有人接應?更具體地說,川普團隊在競選期間和政府過渡期間是否和俄羅斯之間有勾結?這是過去半年來美國很多人關心的問題,也是不少媒體孜孜不倦調查的對象。如果哪家媒體能挖出川普通俄的證據,那將是不啻於水門事件的重磅報導。
上周四(6月22日),Thomas Frank為「CNN調查」節目做了一則報導,報告了一則重大調查進展。根據他的報導,參議院情報委員會正在調查一家俄羅斯投資基金Russian Direct Investment Fund (RDIF)。「在川普宣誓就職的4天前,RDIF的負責人和川普過渡團隊的一名成員進行了會面。」
據CNN的報導,在川普過渡團隊這邊,出席會面的成員是華爾街銀行家Anthony Scaramucci;而在俄羅斯那邊,該投資基金是俄羅斯國有開發銀行(Vnesheconombank)的一部分。CNN的報導說,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對這一事件的調查,和政府過渡期間俄羅斯國有開發銀行CEO與川普女婿兼高級顧問Jared Kushner的見面有關。
然而,這則報導的信源是單一且匿名的。這達不到大多數專業媒體所要求的「交叉印證」的條件。
這則報導繞開了管理層,被直接發布到CNN網站上,並沒有在電視上播出。
後續影響報導發布之後,很快被右翼媒體和俄羅斯官方媒體猛烈批評為毫無根據。俄羅斯的Sputnik News稱,RDIF這家投資基金和俄羅斯國有開發銀行其實沒有關係。
當事人Anthony Scaramucci也發推特說:我沒做錯什麼,他們只是在打擊總統的忠誠支持者。
很快,CNN組建了一個內部調查組,由總裁Jeffrey A. Zucker親自牽頭。
他們發現,這則報導播出之前,CNN內部負責業務操作標準的團隊(standards team)曾經表達過擔憂,認為這項調查並未達到播出的標準。一般而言,這樣的調查報導在播出前都需要經過至少三類人的認可:事實核查員;控制採編標準的專家;律師。
但在這則具體報導中,這個流程沒有被遵守,這讓CNN的管理層也很惱火。
需要注意的是,CNN指出,撤回這則報導並不意味著報導中的內容就一定是失實的——只是因為還沒有達到發表的標準。(參見http://money.cnn.com/2017/06/26/media/cnn-announcement-retracted-article/index.html)
周五,也就是調查播出的第二天,CNN就撤回了這則報導,承認其沒有達到採編操作標準,並向當事人Anthony Scaramucci致歉。
本周一早上,三位當事採編(記者、編輯、欄目負責人)遞交了辭職信。
雖然當事人接受了CNN的道歉,但川普顯然不會放過這一機會。他早就宣布CNN是「fake news」,這次的事件「坐實」了川普的攻擊。周二晚上,他發推說,「這下他們抓了CNN假新聞的現行,那NBC、CBS和ABC呢?失敗的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呢?他們全都是假新聞!」
我在本月初深圳的線下工作坊上曾說,假新聞已經是一個被「武器化」了的概念。最新的這則事件,又是「武器化」的一個最新案例。
這個案例體現出:在今日美國特殊的政治環境下,一方面,記者們面臨著巨大的誘惑,關於通俄門的調查中可能會誕生非常重要的報導;但另一方面,任何操作上的失誤,都可能被迅速放大,成為給整個媒體都帶來巨大麻煩的醜聞。
「CNN製作人」爆料?這兩天和CNN記者辭職事件同時被熱炒的,還有一則視頻。
發布視頻的是保守派政治活動家James O』Keefe。他採用偷拍的手法,記錄下CNN製作人John Bonifield在私下裡的一些談話。
這些談話大致表達了三點內容:
第一,到目前為止,川普「通俄門」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證據。
第二,但是CNN對這個話題窮追不捨,這主要是為了追求收視率。
第三,為了追求收視率,CNN的CEO在內部會議上要求員工別再報導巴黎氣候協定了,要把重心轉回俄羅斯上面來。
要說這是「內部爆料」,確實是,因為很明顯,視頻中的John Bonifield是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把一些私底下才會說的話以隨便的方式說出來了。但是要說這個「內部爆料」有什麼實質性的內容,其實只是印證了此前很多人批評過的媒體商業化後果,並不能支持所謂「假新聞」的指控。
川普通俄門目前沒有實質證據,但國會確實在調查,受眾也確實關心,因此媒體做報導也是理所當然的。只是,CNN的報導的確過多了。
「爆料」的核心無非是說CNN在選擇報導主題時追求點擊率。但這是任何商業媒體都會做的事情(點這裡讀一篇關於商業媒體模式問題的訪談)。我們當然可以使勁批評CNN忽視重要的氣候議題,不夠負責任,但是也只能罵它做得不好,很難說它違反了什麼法律法規和職業倫理。
這就像去年的這個時候,很多人都在罵CNN為了追求收視率,整天追著川普團團轉,寧願放他的空講臺,也不願意播放其他候選人的活動,這給其他候選人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響——所以有人覺得是追求收視率的電視媒體造就了川普的成功。無論是去年對川普的巨量曝光,還是今年對通俄門的孜孜不倦,背後的重要推動力的確都是收視率,它們也的確不是理想的報導模式,但這和川普指責的「假新聞」還差得很遠。
應該怎樣批評CNN對於CNN這種「24x7」模式的有線電視新聞臺,早已有很多批評的聲音。如《名利場》的一篇文章(http://variety.com/2016/tv/columns/cable-news-accountability-trump-clinton-election-coverage-fox-news-cnn-msnbc-1201910033/)所言,這種模式在根本上就是容易導致報導問題的:因為需要不間斷地填充時間,所以節目呈現的往往是一片忙亂,在不斷發展和修正之中播報新聞;在有多名嘉賓參與的訪談中,新聞事實和觀點之間的界限常常十分模糊;沒有類似於報紙上的「讀者來信」的欄目,無法展現讀者的監督和批評。
當然,CNN也有自己的質量控制體系——在本次事件中,我們就得知了有控制內部採編標準的團隊存在。我們也看到了由總裁親自牽頭的內部調查小組,以及較為及時的撤回和道歉。
內部採編標準究竟如何,內部調查是否足夠獨立和客觀,這些都是可以繼續追問的問題。但是我們在追問和批評的時候要區分的,是對媒體操作的業務批評和對監督自己的媒體的無差別炮轟。
正如《華盛頓郵報》的文章說的:「批評者肯定會用這次事件來說明CNN正是川普所說的『假新聞』。然而,三名記者的辭職恰好反駁了這種說法——畢竟,真正炮製假新聞的人,是從來不會因為報導有問題而做出辭職這樣重大的個人選擇的,他們只會偷著樂。」(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blogs/erik-wemple/wp/2017/06/26/three-cnn-employees-resign-over-retracted-story-on-russia-ties/)
不少讀者在文章下方的評論中說:好啊,CNN記者因為報導問題而辭職了,那我們的總統是不是也要因為他說過的假話而主動辭職呢?
總結一下——「CNN三位記者辭職」和「CNN製片人爆料」是兩件事情,不能混淆。
CNN三位記者辭職,是因為他們關於川普通俄門的一則報導沒有達到採編標準、違反了採編流程。
這一方面暴露了CNN在報導中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說明了CNN的內容生產中有質量控制體系的存在,有操作規範和職業倫理的約束。
CNN製片人爆料視頻,暴露的是作為商業媒體的CNN為追求收視率而選擇報導題材的行為。這可以說是所有商業媒體的「原罪」。
這種「原罪」值得探討和批評,我們應該探索一種讓媒體得以擺脫收視率、點擊量衝動的可能性。
但是,「為了追求收視率而選擇報導題材」和「炮製假新聞」是兩碼事。做媒體批評的正確姿勢,是把CNN做的正確的、錯誤的、不錯誤但不妥當的事情條分縷析地弄清楚,而不是眉毛鬍子一把抓,把各種靠譜的不靠譜的批評都揉到一起。
(註:本文選摘自2017年6月28日發送的《新聞實驗室會員通訊(089期)》,經作者授權,澎湃新聞轉載。)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