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多地零星出現的疫情,也在提醒人們,眼下並未到高枕無憂的時候,不得掉以輕心。
▲資料圖。圖/新京報網
文|龍之朱
2020年就要過去了,又到了辭舊迎新的跨年節點。近日,多地表示,沒有安排跨年活動,或者取消相關活動。北京、上海等地提醒,元旦春節期間減少人員流動,非必要不要離開當地。陝西、遼寧等地則要求,一律取消集體團拜和大型慰問、聯歡、聚餐、培訓等活動。
看到這樣的消息,相信很多人會有些失落,好不容易熬完2020這艱難的一年,今年元旦恐怕又難以放鬆了。
其實,不管是措辭嚴肅的「一律取消」,還是偏向提醒意味的「非必要不要離開」,最終的指向應該是一致的——在徹底戰勝疫情之前,應時時刻刻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不要因為節慶而放鬆警惕。
自從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以來,各地想方設法激活經濟,力爭儘快挽回疫情給經濟帶來的巨大損失,且紛紛出臺了一系列的擴內需舉措,跨年活動應當說就是其中的一項內容。前不久,有地方就啟動了跨年狂歡季活動,安排了演唱會、音樂會、話劇、舞劇、兒童劇等數十場活動。
客觀而言,這些活動確實能夠增加人氣,提振消費,刺激經濟。只是人群如此聚集,一旦出現感染風險,情況就會變得很麻煩。最近從中央到地方都反覆提醒不聚集、不扎堆,這根疫情防控之弦,應該時刻緊繃。
▲2019年12月31日,延慶首屆世園文化廟會暨「過大年 遊世園 賞華燈」大型燈會開幕。攝影/新京報記者 陶冉
並不是說舉辦跨年活動,或者搞人群聚集活動就一定會出現感染,而是說,在疫情形勢仍較為複雜的情況下,就該未雨綢繆,多些理性,不能恣意隨性,這才是防疫的正確姿勢。
當下,從國內看,疫情基本得到阻斷,經濟社會逐漸恢復常態,但國際上多地疫情仍較為嚴重,輸入性風險依然存在。近來,國內多地零星出現的疫情,也在提醒人們,疫情威脅並未解除,我們還沒到高枕無憂的時候,不得掉以輕心。
對普通公眾而言,也應儘量減少流動。什麼叫「非必要不要離開」?強調的仍是個體的理性行動,個人應該遵循基本的防疫策略,別因自己一時的疏忽讓病毒乘虛而入。
馬上就要到春運了,以此前每年30億人次的流動量,必然會給防疫帶來巨大壓力。這更要求大家多一些權衡,多一些克制。
「沒有」「取消」、「不約」,確實會給經濟帶來一些不利影響,也會影響到民眾的個體生活。回想起今年年初疫情嚴重時百業蕭條的情形,空蕩蕩的馬路,戒備森嚴的社區,呼嘯來去的救護車……至今仍讓人難忘。因此,我們今天減少一些流動和聚集,恰恰是為了防止疫情反彈。
這樣的道理相信公眾不會不明白。何況,經過這一年的淬鍊,也因為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如今的線上活動已經日益豐富多彩,線上經濟也方興未艾,很多以往需要流動、聚集才能做的事情,現在完全可以在網上進行,這也是多地取消跨年活動、減少人員流動的底氣所在。
2021年就要來臨了,希望在「雙節」將至的時刻,每個人多一些克制與理性,配合好防疫政策,做好個人防護,共同克服疫情挑戰。
□龍之朱(媒體人)
編輯:馬小龍 校對:吳興發
推薦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