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NBA賽季開始前的準備工作已經來到了訓練營階段。大伙兒也有日子沒見了,一起聯絡聯絡感情,合練一下子,找一找相互之間的默契。
然後再過個四五天,季前賽就要開始了,也是球員為賽季正式開始做的最後的準備了。
但由於今年情況特殊,訓練營開了之後,各隊情況大相逕庭,有人歡喜有人憂。
比如湖人這邊,首次訓練雖說沒有全員到齊,但主要人物都到了,缺席的只有最近剛籤回來的庫克和從騎士交易來的麥金尼,這二位在新賽季的主要任務是和保安兼啦啦隊長的杜德利學習如何把毛巾揮出新花樣。
火箭那邊則完全是另外一番場景,其他人都到了,甚至剛被交易到休斯頓的沃爾也到了,但是登哥和塔克沒到。
根據新教練塞拉斯的說法,塔克在進行個人訓練,而登哥則是因為NBA的新冠病毒協議正在自我隔離,所以無法參加球隊的第一次小組訓練。
這其中的主要原因還是登哥在美國時間周四去了一趟亞特蘭大,參加自己好友的生日派對。還有關於這個派對的視頻流傳到了網上,我去看了一下,好傢夥,登哥拿著美鈔一頓撒幣,整個房間裡燈紅酒綠,全是美女。
搞得我直接一個好傢夥,現在只想跟登哥交個朋友,下次能不能帶我一起玩……
但是玩歸玩,鬧歸鬧,登哥一回休斯頓就得根據NBA防疫手冊上的流程進行操作,不然就沒法打球了,這也就直接導致他缺席了全隊的第一次合練。
火箭完全是以哈登為核心的球隊,他都不在,請問隊友練什麼呢?所以登哥這趟去亞特蘭大的操作也是挺有意思的。
那火箭也不是最慘的,開拓者由於三人新冠檢測呈陽性,直接宣布球隊今天關閉訓練設施,也就是說全隊的第一次合練直接取消了。
這就是NBA目前所面臨的嚴峻形勢:防疫是頭等大事。
上周三先是奇才曝出一個陽性,勇士曝出兩個,我就說了這不會是個例,在美國的大環境下也很正常。後來聯盟第一批檢測完成之後,結果還是相當令人震驚的,546人裡有48個中招,覆蓋率在8.8%左右。
但由於美國整體崇尚自由的風氣,聯盟也不敢再讓他們在泡泡裡打球了,所以只能制定更嚴格和細緻的防疫手冊。這次的防疫手冊有134頁,比在泡泡裡還多了23頁。
可規定是一碼事,球員遵不遵守又是另外一碼事了,所以聯盟只能再次加碼懲罰措施:如果有球員或球隊嚴重違規操作而影響了聯盟賽程,不僅會被罰款,比賽判負、禁賽乃至罰沒選秀權都是有可能的。
如果將整個聯賽比喻為放風箏,那聯盟手裡的線已經攥得很緊了,因為沒有辦法,防疫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總冠軍的歸屬,甚至還有沒有總冠軍這個東西。
但即便如此,站在如今的這個時間節點,誰也沒有辦法保證下賽季能順利完成。尤其是賽程的前半段,美國已經進入冬季,現在的每日新增病例已經跨越了20萬的大關,NBA不過是汪洋大海裡的一葉扁舟,隨時都有傾覆的可能。
那如果我們樂觀一點,假設下賽季能夠完結,在這種背景下,關於總冠軍的歸屬又有了截然不同的視角。
首先,球隊實力或許不是最重要的了,球員健康才是。
正如2018-19賽季的金州勇士,賽季還未開始之前,絕大多數球迷都將「大結局」掛在了嘴邊,但最後事情的發展方向和結局卻超出了無數人的預料。
這兩天在看塔勒布的《反脆弱》,書中提出了一個很有趣的概念是:決定歷史發展的從來不是那些確定的因素,恰恰是那些不確定性、隨機性、小概率事件和「黑天鵝」。
比如在2020年之前,無數人在跨年的時候許下了美好的願望和目標,但真正進入這一年的時候,無數人被新冠改變了期待乃至命運,甚至整個人類的歷史和命運都在被重新思考。
那在競技體育裡,這一點會更加明顯,因為競技體育裡無時無刻不充斥著隨機性。而對於一支有爭冠實力的球隊來說,球員的健康就是最大的不確定性。
事實上,不管是不是在這樣一個特殊的賽季,這一點從未有過改變。只是在如今的特殊環境下,球員健康這四個字被賦予了更豐富的意義。
第一就是要避免傷病,但這點牽扯的因素就太玄了,包括球員的個人能力和打法,甚至是球員自己的命運,所以不多說。
第二就是要避免染上病毒,因為按照NBA的防疫規定;任何人感染必須馬上隔離,首次出現症狀需要隔離10天,然後再接受兩次核酸檢測,兩次均為陰性才能回歸,且兩次檢測的間隔時間必須在24小時以上。
假設一名球員感染了,一切按最快的速度來處理,先隔離10天,隔離出來立馬檢測呈陰性,再過24小時檢測還是陰性,但這就已經過去了11天。
按照NBA如此緊密的賽程安排,11天可能已經打了四五場比賽了,如果是球隊核心被感染,對於一支季後賽邊緣的球隊可能就是致命的,甚至在季後賽裡,一輪系列賽可能都已經打完了。
請注意,我們這裡談的都是理想情況,萬一球員一直不返陰怎麼辦?萬一球員感染之後出現其他影響運動能力的狀況怎麼辦?萬一出現大面積的連鎖感染怎麼辦?
這個問題的複雜之處在於,你不是管好自己就夠了,你還有隊友,場上還要和對手肉搏,所以自己管好自己是不夠的,所有人都需要管好自己,至少每個球隊都需要管好自己的人。
所以球隊的團結和紀律性就變得格外重要,有沒有人能站出來約束大家,大家是不是都願意聽他的,是不是所有人都願意朝著一個方向奮鬥?
雖然啊,所有球員都說打球是為了總冠軍,但你說所有人嘴上都是實話嗎?反正我不信。
你再說像登哥這次的選擇,他不會不知道訓練營馬上就要開始了,但他還是去了亞特蘭大。他只要做出這個動作了,他具體是怎麼想的就已經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這個舉動給球隊和隊友所傳達的信息。
那比如下次沃爾有幾個道上混的哥們兒找他出去嗨一下子,你說沃爾會怎麼想和怎麼選?反正回來也就隔離幾天,大鬍子都可以,憑啥我不行?倒不一定會這麼做,但這種想法必然會出現。
而且如今不在泡泡裡了,聯盟相當於讓各支球隊自治,自治你就一定得有核心吧,有人說話你得聽吧。但並非每支球隊都有這樣的人。
最後,老將多的球隊可能相對於年輕球隊會更適應一些。
老傢伙們在聯盟浸淫這麼多年,他們很清楚在這個聯盟的生存法則是什麼,也很清楚在一個漫長的賽季,球隊需要自己做些什麼。
但年輕人會更多注意場上,而非場外,這是好事也是壞事。假如兩天打一場比賽,球員在場上的時間最多只有3個小時,剩下的45個小時你都在場外。
那你是不是還能明白自己該做些什麼,不該做些什麼,目標又是什麼,該抵擋住哪些誘惑?這種時候,年輕人往往需要老將站出來給他指路。
所以啊,下賽季還長著呢,咱不管是誰的球迷,先別急著喊「大結局」。
飯要一口一口吃,球要一場一場打,當然,如果防疫工作沒做好,大伙兒都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