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影王櫟鑫主演的電影《臥魚》在某平臺獨播,引來了不少爭議,評論兩極分化,一邊說《臥魚》不如《餘罪》好看,王櫟鑫不如張一山演得好,另一邊則說劇情、演員都很好,演出了少年時代的意氣風發。
我們先來說說劇本本身,其實《臥魚》跟《餘罪》是沒法相比較的,因為這兩部劇根本不是一個定位,電視劇《餘罪》是懸疑犯罪劇,而電影《臥魚》的定位是校園喜劇。因為《臥魚》的宣傳海報上寫的電影根據《餘罪》改編,看過《餘罪》人都會被劇情中主角與犯罪分子周旋的驚險與刺激所吸引,所以觀影者都會帶著這份期待來看《臥魚》,於是便會讓有些觀影者失望,因為《臥魚》這部影片中根本沒有主演如何與犯罪分子周旋的故事情節。
《臥魚》這部影片的主線是餘罪成為緝毒臥底之前在校園裡發生的趣事。平臺給這部影片的定位是喜劇,所以觀影時應該把《餘罪》裡的驚險刺激歸零,觀看重點是校園裡的那些詼諧幽默的事。從詼諧幽默的角度來評價,這部影片還是一部不錯的影片。把大學地痞學渣的人生觀、價值觀以輕鬆愉悅的方式展現給了觀眾。
張一山的「餘罪」把地痞,機靈和滑頭的勁演到了極致,而王櫟鑫的「餘罪」的人設除了地痞勁、聰明勁還多了含蓄和講兄弟義氣。
影片通過詼諧的語言傳遞給觀眾的的笑點還是很多的,餘罪想讓「眼鏡」幫他們寫論文那節,無論是劇本還是演員的表演都把詼諧幽默演得很到位。對於「兄弟」的經典定義也是出自於這段,「什麼是兄弟」兄弟就是「一起同過窗,一起上賭場,一起做過弊,一起追姑娘」。
有意思的是餘罪為了報復謝冰故意與安安起膩,這個過程導演以「憨豆先生式的幽默」為觀眾展現。在這個過程中其實餘罪已經喜歡上了安安。餘罪是含蓄的,對於安安的喜歡他埋藏在心裡,看似淘氣的他搶走了安安的發卡,其實是他覺得自己配不上安安準備把這份愛埋藏在心底,搶走安安的發卡想用來留個念想。
緝毒老警察許平秋介紹應聘者通過考核後是國家公務員待遇,享受政府津貼,還分房子,所有的同學都被優厚的待遇所心動時,只有餘罪的第一反應是這樣好的待遇的工作是不是很危險,他的高智商告訴他這個工作有可能是肝腦塗地,鞠躬盡瘁的活。從這個時候開始許平秋便盯上了餘罪。
解冰為了讓餘罪離安安遠點找人威脅餘罪,面對社會人的威脅餘罪能上能下,嫁禍三個社會人偷看女生洗澡,撒謊挑起體校所有男生公憤然後群攻三個社會人,這一段把少年時期在學校的燃酷青春完美的演繹出來,進而把觀影者代入到自己的那個酷炫年代。
餘罪毆打三個社會人並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事,被許平秋告訴了校長,許平秋想用取消所有學生的考核成績這件事間接的逼餘罪自己承擔一切,從而學校順其自然的開除餘罪,為餘罪當緝毒臥底做鋪墊。到了故事的結尾以許平秋找到可以替代已經犧牲的緝毒臥底結束,而這個人就是餘罪。
故事演到這裡便和電視劇《餘罪》接上了。所以沒必要非要把《臥魚》和《餘罪》比出個高下,或者把兩位主演拿出來做對比,與其說《臥魚》是《餘罪》的改編版,不說《臥魚》是《餘罪》的前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