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7日,德雲社封箱。
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這次封箱一封就是二百多天。
苦了一眾演員和粉絲。
演員著急登臺,是對舞臺的喜愛,也有餬口的打算。
在嶽雲鵬的段子中,還打岔說德雲社演員已經在老家開始擺攤了。
對於觀眾來說,理由就更簡單不過。只是想要找回自己的快樂。
終於,9月12號開箱票發售,票直接秒沒。
不愧是他們德雲社。
只是,在不能登臺的日子裡,他們也並沒有閒著。郭德綱帶著一眾弟子參演了一出綜藝——
《德雲鬥笑社》
01
「家宴」
光看這名字,就能領略其中一二。
「德雲」、「鬥笑」。
說相聲的人比拼笑點,那還不是一件出手就穩的事情?
評分8.0,
網友評價:
僅僅是郭德綱和徒弟聊天就很好笑了。
事實確實如此,這是一檔德雲社粉絲必看節目。
郭德綱搭檔于謙擔任評委出席,嶽雲鵬「隨侍在側」,是助理。
又挑選了9位徒弟,比拼鬥笑:
欒雲平、燒餅、孟鶴堂、張鶴倫、張九齡、王九龍、周九良、尚九熙、秦霄賢。
是德雲女孩的福利,但看完配置就知道對於普通觀眾來說也是一場大笑。
真實印證了那句話:只看德雲社的人聊天就已經足夠好笑。
第一期家宴,完全就是笑點密集炸彈。
家宴選座環節,第一個進來的是秦霄賢。
進來以後不急著坐,要先數好。為啥這麼謹慎?
德雲社輩分等級森嚴,內部又有標準的排序。
在這次參演的演員中,按照「雲鶴九霄」排序,霄字輩的秦霄賢是老么。
一個個確認好後才敢下坐,結果小嶽嶽來後,他又如坐針氈。
偷摸數了一下,這桌子上好像沒有自己的位置。當機立斷,騰得站起。
欒雲平讓他坐,倒是顫顫巍巍坐下了,就是:
這凳子燙腚。
傻乎乎的秦霄賢是團寵也是團欺。
家宴吃麵,都是魔鬼澆頭,每人幾碗還必須吃完。
至於怎麼算吃完?得看師傅心意。
別人差不多就行了,對秦霄賢師傅格外寵愛:全部吃乾淨了啊!
師兄弟更是「疼」的真切。
選大褂,嶽雲鵬趁機發起了財,開始賣資源。
給別人一百,一千
到了秦霄賢這裡,師兄弟說:「要他一萬,我們去吃個飯。」
剛好有錢的老秦又是傻子……
暗潮從一開始就在湧動,這註定不是一檔普通搞笑節目。
畢竟,郭德綱從一開始就亮明了這是一哥競選。
既然選拔,那註定有競爭。
這群人怎麼爭?
靠實力還是靠顏值?
別說看他們的個人配置上,這兩個幫派都有。
究竟哪個才是最終的勝者,還無人知曉。
但內鬥就已經開始了。
02
「內鬥」
坦白講,綜藝節目叔很喜歡看相熟的人參加。
一來,嘉賓自己熟悉,就避免了熟悉過程中的尷尬和拘謹。
二來,因為太熟悉了,下手也是真的狠。
互相之間沒得信任。
第一局相聲比賽,每個人選出場順序。
到最後,只剩下欒雲平和孟鶴堂,張鶴倫和燒餅、王九龍兩個組合。
欒雲平站出來表示害,咱都是師兄弟,我們不爭了,讓你們先選。
在無選擇的情況,燒餅組選了第二個出場。
欒雲平隊第一個出場出定了?
誰知道,他大手一揮就把自己圈在了第五位,還說的振振有詞:
他要是從第五個先演,就是我們第一個出場好吧。
叔尋思,這話咋就透露著一種得了便宜還賣乖的「賤」呢?
在後臺候場時,張鶴倫大褂突然走失,上演了一場真實勾心鬥角。
張鶴倫大褂找不到了,懷疑燒餅藏起來的。
燒餅冤吶:我哪兒見過你的大褂?
張鶴倫隊爭論不休,起身尋找大褂。
看熱鬧的尚九熙隊看著他們起身,突然覺得事情不對。
第一個出場的人走了,那我們不就是第一個了嗎?
這是他們隊為了躲避第一個出場的計謀,得追上去!
張鶴倫看著他要送給自己大褂,一臉懷疑:你把我大褂藏起來了?
第三組看著第二組跑出去也坐不住了……
套娃似的,都跑出去了。
目的就是不想讓自己的相聲熱場子。
互相之間毫無信任可言,隨時都可以為了猜忌互相廝殺。
然而,誰能想到這場別人眼中被策劃的走失案,就是一場誤會呢……
無人相信。
當徒弟互相廝殺,又碰巧遇上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師父們,那故事可就精彩了。
秦霄賢打保齡球選隊友,每個隊友都有編號,他最終沒能打倒的球對應的成員,自動成為他的隊友。
其餘隊友,落水。
第一局,就巧合的剩下了欒雲平。
但,秦霄賢面對欒雲平有點慫,想要和師父訴說一下心中的緊張。
郭德綱看這情況:再來一局吧。
看似和諧的開場,但一到通知時候就變味了:
欒雲平,秦霄賢看不上你。
在師父不斷的攛掇下,師兄弟多次入水。
秦霄賢被一頓胖揍。
師父表示:這都是你自己整的啊,我們攔都攔不住。
很難得的一檔綜藝中嘉賓能徹底放鬆做自己,沒有被鏡頭影響。
張鶴倫一出場就奔著鏡頭走,還很「囂張」的坐師父的位置。
坐的時候多囂張,脫逃的時候就有多狼狽。
這麼好笑的節目有劇本麼?
肯定是有的。
在設定好的基本框架下,每個嘉賓會做出什麼反應誰也不知。
就像沒人知道相聲演員的嘴巴裡下一秒會抖出什麼包袱一樣。
03
訓徒
節目好笑毋庸置疑。
這一點,對於普通觀眾來說已經足夠了。
但,德雲社為什麼要把一哥之選直接挑在明面上?
看起來這是德雲社的一場綜藝,內裡核心其實是郭德綱的訓徒。
從事前採訪就能透露端倪。
秦霄賢背段子,郭德綱說好一個三級鎮上播音員。
家宴上吃的黑暗澆頭,全都是網絡上對於德雲弟子的差評。
第一期的考核主題是:「我的熱評」。
對於惡評,不允許他們迴避,還得以此為主題做考題。
考驗的是弟子們的創作能力,已經應變能力。
第一次考核,郭德綱就玩了一場大的。
底下觀眾全部隱藏起來,只剩他和嶽雲鵬坐在臺下。
颱風能不能穩,演員應變能力究竟如何,都在這一齣戲中看出端倪。
坐檯下笑不出來的郭德綱,是對弟子能力最大的考驗。
德雲社這幾年,一直處於風口浪尖。
明明是最大的相聲團體之一,但現在出名卻不是相聲作品。
逐漸演變成偶像化,從張雲雷一票難求開始。
再到社中弟子打開知名度的方式大多是參演綜藝。
「綜藝咖」、「小鮮肉」……這些名詞是不少,但在年輕演員中卻少見和相聲相關的標籤。
大多數是靠顏值。
秦霄賢流量粉絲雙豐收,但在節目中看他表演,著實能看出能力不足。
或許粉絲可以解釋為是害怕臺下的師父。
可當演員上臺,臺下的師父也是觀眾,認真演就是了。
他垮掉了,原因也是沒有足夠的底氣。
德雲社年輕演員就是陷入了這樣的怪圈。
出圈只能靠綜藝,要火全是靠流量。
再也沒有當初前輩們用紮實功底走天下時的硬氣。
德雲社的轉變很難說,不是因為現在觀眾喜好轉變造成的。
順應時代潮流做出轉變,是延長藝術生命的一種方式。
只是,當吸引了觀眾走進劇場以後,靠的是用實力留住更多的觀眾。
看似越來越多人走進了劇場,但其實相聲也在這種模式下變得小眾。
有時候甚至成為了一種飯圈狂歡,秦霄賢觀眾投票第一名時,郭德綱調侃:可見幹咱們這行和藝術沒多大關係。
這才是相聲行業最大的悲哀。
這其中,好在郭德綱看得明白:這個行業的關鍵,還是得逗觀眾笑。
但,行業的發展,並未如郭德綱所願,笑反而成了附屬品,追星變成了這個行業的常態。
2016年,一部日劇《火花》講了一對漫才藝人的窮途末路。
如今,同樣作為逗笑的傳統表演形式之一,相聲還一票難求,但未來它的傳承,在扒叔看來,還真的,不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