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周一成」的時代,很多人都喜歡將成龍和周星馳的電影拿來比較。
單論海外市場,成龍的票房號召力,在當時無人能比。但是就「性價比」來講,卻不如周星馳。
大部分時候,成龍的電影一般成本都比較高,動不動就幾千萬,甚至上億,稍有不慎就會賠的血本無歸。
在上世紀90年代,喜歡賽車的成龍,幾乎每年都會舉辦一次慈善賽車比賽。
值得一提的是,在1993年的那次,到場的女神佔據了香港娛樂圈的半壁江山。
其中,包括王祖賢、鍾麗緹、李嘉欣、邱淑貞、張曼玉、張敏等女星。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在1995年上映的電影:
《霹靂火》丨Thunderbolt
1979年,成龍跟羅維鬧翻後,嘉禾立馬拋出了橄欖枝。
不僅跟成龍籤訂了一份大合約,還給了他充分的創作自由。
沒想到,嘉禾當年傾盡全力力挺成龍,卻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而1995年的《霹靂火》,讓嘉禾元氣大傷,進而加速了這個電影帝國的衰落,成了嘉禾影業命運的分水嶺。
當年,成龍再次刷新了紀錄,《霹靂火》的製作成本高達2億。
即使放在今天,2億投資也算是個大手筆,更何況是25年前。
很大程度上,《紅番區》的大獲成功,才讓成龍這麼有底氣。
要知道,《紅番區》總投資為5800萬。但電影上映後,光是在北美就斬獲了3239萬美元的票房,這裡還不算其他地區。
除去成本,嘉禾當年憑藉這部電影盡賺1個億。
反觀《霹靂火》,其實它的成績並不差。
上映後,在香港拿下了4500多萬的票房,僅次於《紅番區》,位列年度票房榜的第2位。
但沒想到的是,《霹靂火》在海外並不受代價,導致嘉禾拿著《紅番區》賺來的錢填坑還不夠,最後還倒虧了1個億。
究其原因,成龍的招牌是功夫喜劇,但《霹靂火》的重頭戲卻是賽車,這種「不務正業」的做法,觀眾自然就不買帳。
《霹靂火》的故事,其實幾句話就能概括。
阿火(成龍 飾演)原本是三菱車廠的技術人員,專門負責檢驗新車給試車手實地試驗,可是好景不長,遭人誣告後被開除。
回國後,在父親舊車廠當工人,同時還加入了警方查尋非法賽車組織,憑他對車的熟悉,查尋工作得心應手。
然而,阿火為了協助警方,將一個國際殺手逮捕歸案,因此結下了仇恨。
對方剛入獄沒多久,就被小弟給救出,發誓要找阿火報仇。
於是找準一個機會,對方抓走了阿火的兩個妹妹,並逼迫阿火到日本參加國際賽車大賽,與其在賽道上一決生死。
阿火別無選擇,只好花光所有的積蓄,買了一部三菱Lancer EVOLUTION,去參加比賽。
結果,在訓練的時候,車因事故被燒成廢鐵。
幸運的是,曾經和阿火有過交集的三菱大小姐,贊助了他三菱GTO賽車。
最終,阿火最終依靠這輛賽車在比賽中打敗了那個國際殺手,救出了自己的妹妹。
作為一部以賽車為主,功夫為輔的電影,《霹靂火》的幕後團隊在當時來講堪稱豪華。
起初,請來了導演陳嘉上,是打算將影片拍成悲劇。
然而隨著《紅番區》的票房大賣,電影公司老闆就勸導演陳嘉上把該片改為喜劇。
說實話,陳嘉上拍文戲沒有問題,但是他駕馭大場面的動作戲確實技不如人。
於是電影拍攝到一半時,請來了唐季禮坐鎮,外加上原先的洪金寶和陳勳奇。
結果,就是先後在日本仙臺、東京、美國洛杉磯、紐約等地實地取景,動用、毀壞頂級賽車百餘輛,幾乎是香港電影鼎盛時期的代表作。
只可惜,這麼大手筆打造出來的賽車類電影,依然阻止不了票房失利的命運。
但成龍的努力卻值得肯定,在當時來講,沒有人會花2億去拍一部電影。
值得一提的是,《霹靂火》拍完後,還發生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成龍和袁詠儀的不和。
據說是在影片拍攝完後,追求完美的成龍,想讓袁詠儀參加後續的配音工作,結果對方斷然拒絕了這個要求。
於是一氣之下,成龍嚮導演協會投訴,導致袁詠儀直接再也接不到邀約。
之後,袁詠儀被迫轉戰小熒幕,接連拍攝了《花木蘭》、《方謬神探》才嶄露頭角。
不可否認,袁詠儀為自己的年輕氣盛付出了代價,直接斷送了自己的演藝之路。
直到2016年,才在曾志偉幫助下,與成龍就當年的事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