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電影常常帶著人們對未來的想像,《碟中諜》系列則熱衷於給大家展示最前沿的科技,比起一些腦洞亂開的黑科技,《碟中諜》著重於聯繫現實,科而不幻。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前幾部的回憶,時間前後過去20年,有些技術幾乎已經實現,還有些科學家們仍在努力……
1、「人皮「面具
易容面具是《碟中諜》系列屢用不爽的秘密武器,《碟1》剛開始,阿湯哥就換了一次臉,「手撕面具」的招牌動作被《紐約時報》列為年度最驚豔的電影招數之一,之後幾部不斷有換臉鏡頭,每一次都能矇混過關。特別在《碟2》中,阿湯哥易容直接致使大反派槍殺了自己的好基友。不過直到《碟3》觀眾才看到這種面具的具體製作方法。
首先,360°掃描人臉,片中使用的是化妝鏡。
後臺接受信息,3D成型。
不過毛髮都需要人工準備好……
後期原聲錄入,意思就是,逼被模仿者照著念課文。
話說《碟中諜》裡人臉識別功能太強大,未來的臉盲症患者,你們有福了。不過現在,看看市面上的」人皮「面具,做工還停留在比較原始的階段。
其實,也許可以試試3D列印?
2、身份識別
指紋、臉、聲音、虹膜……越來越多的人體特性將要被利用起來,以判斷你是誰。不過,現實中的身份識別,暫時還沒有《碟中諜》裡來得那麼準。
虹膜掃描
電影裡,一道紅光掃過阿湯哥的眼睛,設備便開始向他下達指令。虹膜位於瞳孔和鞏膜之間,具有獨一無二的紋理結構,可對比虹膜圖像特徵之間的相似性來確定人們的身份。
目前虹膜識別在公共場所的身份檢驗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應用,而手機領域最愛研究虹膜識別技術,指紋之後,也許就是虹膜啦。
人臉識別隱形眼鏡
《碟中諜4》裡,特工戴上特製隱形眼鏡,便能通過面部特徵在茫茫人海迅速識別要找的人。
人臉識別系統的研究始於20世紀60年代,而真正進入初級的應用階段則在90年後期,這項科技的核心要素是識別率和識別速度,主要用途在於身份識別。如今,從谷歌、Facebook到到校園門禁、自拍,刷臉這項技術正夯,如此受歡迎的原因,不外乎簡單好用,指紋需要專門採集,虹膜需要紅外攝像頭,而人臉,普通攝像頭就可以了。
就目前來說,人臉識別技術達到的最高精度為97.25%,是由Facebook在2015年剛剛創造的,這個精度大約只相當於人通過肉眼識別的水平……
現實中的人臉識別大多置於外部設備,要像電影中那樣簡化為一片隱形眼鏡,還能拍照、後臺傳輸數據,供電是個大問題,目前最有可能的解決方案是人體發電,而生物電的研究也還尚不成熟,不過據說谷歌已經解決了供電問題。
3、口香糖炸藥
一邊紅,一邊綠,只要將它們黏在一起,5秒,砰!《碟中諜1》裡,阿湯哥正是靠著這片小小口香糖從魚缸爆炸的滔天巨浪裡神勇逃脫,躲避內鬼嫌疑。
後面甚至還用來炸了直升機,這武器太好用。
切記,不是西瓜味口香糖,別嚼它!
殘酷的現實世界
早在1956年,捷克發明了C4塑膠炸藥,這是一種高效的易爆炸藥,威力極大。其主要成分是聚異丁烯,用火藥混合塑料製成,可以被碾成粉末狀,隨意裝在橡皮材料中,然後擠壓成任何形狀。如果外邊附上黏著性材料,就可以安置在非常隱蔽的部位,像口香糖那樣牢牢地黏附在上面,因此被稱為殘酷"口香糖"。
聽起來有點像「口香糖炸藥」是不是?不過C4塑膠炸藥只能以雷管引爆,怎麼揉搓都爆炸不了,更別提紅綠反應了。
4、壁虎手套
《碟4》的劇情大家可能已經記不太清,但阿湯哥攀爬世界第一高樓——哈利法塔(原名杜拜塔)的場景卻令人難忘,神助攻「壁虎手套」讓蜘蛛俠險些失業……
「壁虎手套」需要供電,手滾動一下就可以消除吸力。指示燈藍,代表能吸住牆面;紅,狗帶。電影中,一隻手套非常不爭氣的紅了,不過神勇阿湯哥單手也能挑戰世界第一高樓!
人人爬高樓就在近未來
其實,從1962年《蜘蛛俠》漫畫誕生時起,人們就開始摩拳擦掌動腦筋去研究這項技術了。阿湯哥使用的「壁虎手套」仍需供電,而現實中已經有多項研究,其中一個名叫羅伯特福的教授設計的仿生作品已經可以在無外部能源的情況下讓人成為壁虎了。2008年,業餘攀巖愛好者沃林斯基(Lynn Verinsky)還用上了用這幅「手套」成功爬上了18米高的樓頂,嗯,離世界第一高樓確實還有挺大距離,不過應該不遠了!
5、智能擋風玻璃
《碟4》中汽車的擋風玻璃就像是我們現在日常操作的平板,一滑一點一放大,實時顯示數字地圖,還能感知前方障礙物。
報告部長,《碟中諜》和寶馬串通好了
《碟4》給了車標一個鏡頭,現實中,2011年寶馬也推出了一款混合動力概念車,擋風玻璃同樣能秒變成觸控螢幕,顯示實時交通狀況、地圖以及前方障礙物等。投產近在眼前。
6、全息投影幕布
《碟4》裡,換臉的阿湯哥和班吉利用一塊大幕布,記錄物體真實三維圖像並完成渲染,通過追蹤人的眼球位置來實時調整,為警衛放了一次裸眼3D悶片,驚險騙過了他。
一不小心,西蒙•佩吉的全息影像大臉差點被發現
全息投影這門技術,其實很多電影都愛玩。
《阿凡達》
《鋼鐵俠》
《回到未來2》
1989年,《回到未來2》裡的男主乘著時光快車來到了2015年,他經過電影院,《大白鯊》已經拍到了第19部,影院上方那條巨大的大白鯊是由「全息投影技術」實現的,不過事實上,身處2015的我們現在知道了,《大白鯊4》拍完就沒下文,而全息投影暫時還沒普及呢。
現實路漫漫
全息投影是利用幹涉和衍射原理來記錄並再現物體真實的三維圖像的技術。全息投影技術不僅可以產生立體的空中幻像,還可以使幻像與人產生互動。目前還主要應用在演唱會,比如虛擬歌手「初音未來」的個人演唱會靠的就是全息投影。只是目前,全息投影還仰賴大型設備、以及投影幕設備,應用範圍也比較單一,真正具有現實意義的全息投影實現起來還有很多技術障礙,反正2015結束前應該是來不及啦。
7、人體磁懸浮
《碟4》裡,特工「鷹眼」跳入排風井(等於跳進一個烤箱……)黑進控制室去關閉衛星,為了避免碰到底部的高溫金屬板以及引發警報,他穿上了一件磁懸浮外衣。
魔性現實
剛剛的失控場面讓人想起了那隻懸浮青蛙。
青蛙嚇壞了
2000年,搞笑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荷蘭人的安德烈•蓋姆和英國人麥可•貝瑞,他們使用磁性克服了重力作用,使一隻青蛙懸浮在半空中。他們的實驗證實了雖然青蛙沒有正常的磁性,但是它們放置在一個電磁場中可以實現磁性。他們推測使用類似的方法可以試著克服一個人的重力作用,讓他在半空中漂浮起來。不過真說到人體磁懸浮就頗具爭議了,過強磁場和電場可能對人體有害。
註:搞笑諾貝爾獎的獲得者都是頂級工程學解決方案、科學產品和科學期刊中的研究成果,其最大特點是集娛樂和科學性於一身。
人體磁懸浮還說不好,不過磁懸浮列車大家都已經很熟悉了,上海就有一條,這項技術通過電磁場形成金屬的懸浮,能最大程度地減小來自地面的阻力,是路上交通速度最快的交通工具。
下面來看看第五部有什麼
《碟5》有不少老梗新番
比如智能眼鏡
還有觸控螢幕!
節目宣傳冊秒變觸控螢幕,大概對懶性成癮的人類來說,什麼都做成觸控螢幕就太棒了。
寶馬又來了,這次是掌紋識別開車門技術
不過,還有一些有意思的新玩意兒:
比如,長得像樂器的槍和憋氣提醒潛水衣
第6部還將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驚喜黑科技?熱衷黑科技的小夥伴其實也可以給阿湯哥提一些新鮮的想法。
Via:硬蛋
☛寶馬、MINI故障燈查詢系統說明
☛寶馬VIN碼查詢
☞BMWsky會員卡申請說明
回覆:故障燈,下載查詢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