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宋丹丹和英達離婚那會兒,她感覺生活沒了色彩,甚至完全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
因為當時英達的影響力比宋丹丹大,朋友一大堆。一離婚,她發現她沒朋友了,朋友全去了英達那裡。
在她失意的時候,倪萍給她打了電話,問她幹嘛呢。宋丹丹說:「姐,我想死。」倪萍說:「死什麼呀,沒意思,還不如,來我家擦地。」就這樣,在倪萍的開導下,宋丹丹逐漸走出了陰霾。
但是倪萍雖然人好,卻有一個毛病,那就是說話很傷人。經常傷到周圍的朋友,而她自己卻不覺得。
在一次很多人的飯局上,宋丹丹開心的跟大家說:「這是我最好的朋友倪萍」。倪萍當即就很嚴肅地回應:「誰是你最好的朋友啊?我們才剛認識幾天呀?」
宋丹丹聽到這突然站起來,衝向了廁所,平復下情緒,才回到餐桌,她感到太尷尬了,臉根本掛不住。
從那次飯局以後,宋丹丹就不再聯繫倪萍,選擇了決裂,因為實在太傷人了。
很長時間以後,倪萍在一檔節目上偶遇宋丹丹,倆人聊起了這件事,宋丹丹半開玩笑的說:「知道我為什麼不理你了吧。」
倪萍說:「人家叫我幫忙我就去幫,我討厭你我也直說,我就是這樣的人。」
去年11月25日,周濤擔任某個電影節的主持人,而倪萍作為嘉賓上臺接受採訪,這兩任央視一姐的同框甚至可以稱為世紀同框。
兩位一姐火藥味十足
距離兩人上一次同臺主持節目已經過去了15年,沒想到倪萍一上臺就直言:「沒想到我還有被周濤採訪的一天,因為你在我就會下崗。」周濤聽後嚇了一跳,但是馬上說:「你永遠是我最優秀的前輩。」隨後摟住了倪萍的脖子表示親密,這才化解了尷尬。
在倪萍的作品《姥姥語錄》中,她坦言,自己的待人接物、性格之類的都是在姥姥的言傳身教中學習的,什麼都學到了,就是沒學到姥姥的說話方式。
倪萍姥姥說:「給別人聽的話就得先替別人想,人家願不願意聽,聽了難不難受,高不高興?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你要想說,你就要先說自己臉上也有黑點,人家聽了心裡就好受些。」
姥姥當初在建自家房子的時候,村裡的人都主動來幫忙,還不吃她家的飯,都是姥姥挨家挨戶一個個送過去的。
姥姥的好人緣都得益於她的說話做人,特別經得起現在人的反覆推敲,她曾說:「麻煩別人心裡是苦的,幫著別人心裡是甜的。給人銀山是幫,給人送東西也是幫。你幫了別人,早晚人家也會幫你,不信你就試試看。」
姥姥也知道倪萍是個心直口快的人,容易得罪人,「人無完人,順著長吧。」
倪萍想寫《姥姥語錄》是在姥姥生前和她說的,第一次和她提這事的時候,姥姥笑到哈喇子從那僅有一顆牙的嘴裡流出來「人家領導的話才能叫語錄,我這文化水平一個字都不識,都得讓人笑死!「
倪萍軟磨硬泡,姥姥這才答應:「等我死了再寫吧,發生啥事也沒關係了。光 腚推磨,轉著圈丟人。」直到2008年,99歲的姥姥去了,倪萍才開始動筆寫起來。倪萍堅信,姥姥有她自己的處事原則,那些質樸的語錄既有普普通通的感覺,又有發人深省的能力,其實她比文化人活得還明白。她既是姥姥,又是老師,更是個普通的小腳老太太,一個家家都有的老人。
很多讀者都被倪萍筆下姥姥的一則則小故事和語錄為之動容,它們樸實、生動,很容易喚起大家「似曾相識」的場景片段,輕鬆觸動現代人心中已經麻木但其實很柔軟的一角。內容笑中帶淚、充滿真情實感,還有質樸清澈的文字,讓讀者感到久違的身心溫暖、內心平靜。
頭條好物推薦期間,原價45,目前只要39,一杯咖啡錢,就可以有溫暖全身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