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孩子教育成一個孝順的孩子,是每位父母都關注的話題。都說萬和淫為首,百善孝當頭,一個孝順的孩子不管在哪裡做什麼事情都不會太差,並且這也是他們對父母負責的一種體現。這樣的孩子,以後到社會上也會有很高的成就。
過年時聽婆婆說村裡的一個故事,小柳是在深圳打工,一般也就是在長假的時候才回家看看父母。前段時間70歲母親病重,被哥哥打電話叫回家。哥哥說:咱媽也差不多是這幾天的事了,你就請假回來一趟吧。小柳的公司還是比較人性化的,直屬親戚去世,員工可以請7天帶薪的喪假。
可當小柳在家呆了五天,看著母親還是老樣子,好像還好了一點點,給自己的媽媽餵完粥之後就在門口和哥哥抱怨,「咱媽什麼時候死啊,我公司帶薪喪假就就7天,要是還不死,公司還以為我亂來呢。」哥哥聽完,伸手給了小柳州一個巴掌,而這話因為講得有點大聲,母親也聽到了。
母親聽到自己從小疼愛的女兒竟然說出了這番話,哭得不能自已,自己疼了一輩子的女兒變成白眼狼。
當晚偷偷把自己的藥停了,第二天含恨而終。大家都能感覺到母親當時的那樣的絕望,但是為何小柳會說出這樣的話呢?其實不僅僅是因為公司的制度問題,更多的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出現了很大的問題。
沒有父母是沒有孩子,而父母把孩子養大,到父母老了不能動了,孩子照顧老人,給老人送終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但是孩子小時候,父母百般寵愛,什麼好的都給孩子,為什麼到了父母老了,需要孩子的時候,孩子去是一堆藉口不願意撫養父母呢?
孩子出生時就是一張白紙,最終成什麼樣子,是由家長來進行引導的,而家長引導得對不對,好不好,也決定了孩子最終過得什麼樣子。
從小做好這幾方面的教育,防止老了之後,娃變成白眼狼
1、給孩子心理引導
孩子在小時候,由於心智和思想發育的都不是很完善,因此這個時候引導是特別容易的。
孩子還是一張白紙,父母可以抽出自己的時間來給孩子講一些關於孝道的故事,讓孩子深入內心,效仿他們的行為。
雖然孩子有可能不會把這些故事全部都記住,但慢慢的就會知道一個道理孝順父母是一件對的事情。
2、利用物質來引導孩子
這個引導是在孩子需要東西的情況下而進行的。
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一般家庭情況富裕的孩子都體會不到生活的艱辛,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更不知道尊重父母。若偶爾給孩子一些想要得到的東西,會讓孩子對父母懷有感恩之心,懂得尊重,孝順父母。
物質引導就是要從小給孩子進行財商的教育,要讓孩子知道錢是怎麼來的,錢是怎麼用掉了,讓孩子了解生活中的不容易。
3、父母要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在生活中的言行舉止都會影響孩子後期的行為。因此父母對於老人的態度決定了孩子對於自己父母的態度。
要想孩子孝順,父母自己要做到對老人孝順,才能影響孩子也這樣做。比如媽媽對奶奶的態度就直接影響到孩子以後對媽媽的態度。
媽媽自己做到對老人家孝順,自然孩子也會看得到,記在心裡,自己長大後也會孝順老去的媽媽。
而且出門在外,也要給孩子做到尊老的榜樣,比較坐公交車,把座位讓給老人家,看到老人拿著東西太多,可以幫忙拿一些。
4、賞罰分明
有些父母對孩子過於寵愛,孩子自然不懂得孝順父母,反而會認為這是理所應當的。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時候,要賞罰分明,不能光做到賞,對於罰也要實施起來,一方面孩子才會對父母有信服力,另一方面要讓孩子知道父母不是他唯命是從的奴隸。
對於孩子的感覺也是,不能不味的表揚,做對了表揚做得不對也要認真批評。讓孩子吃得了糖,也吃得了苦。
如果小柳的父母在小時候就給孩子灌輸正確的價值觀,小柳就會知道工作沒了可以找,但是媽媽只有一個,沒有了就永遠沒有了。在媽媽生命的最後時刻更加應該讓媽媽安心我去。
從小培養孩子的財商,讓孩子對金錢有更深的認識,這樣的孩子極可能金錢的收入不僅僅是工作,還是副業,讓他在工作不如意的時候也是非常淡定。
今日話題討論:對於教育孩子孝順這件事情,您有其他的好辦法麼?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