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博物館協會公布了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平津戰役紀念館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天津沉香藝術博物館、大沽口炮臺遺址博物館、天津市武清區博物館被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其中天津沉香藝術博物館是我市非國有博物館中首家國家二級博物館。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國家一、二級博物館8家,其中國家一級博物館4家(天津博物館、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天津自然博物館、平津戰役紀念館),國家二級博物館4家(元明清天妃宮遺址博物館、天津沉香藝術博物館、大沽口炮臺遺址博物館、天津市武清區博物館)。
為做好此次定級評估工作,推進博物館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優化博物館體系布局,市文物局高度重視,認真按照國家文物局發布的《博物館定級評估辦法》、《博物館定級評估標準》、《評分細則計分表》等規定,積極組織各博物館申報參評,組織舉辦了全市博物館定級評估培訓會,邀請相關專家現場指導,嚴格把關博物館申報材料,保證了申報材料質量,達到了預期目的,取得了較好成效。
本次成功晉級的博物館有以下特點:
1.示範作用得到凸顯
平津戰役紀念館自1997年正式開館以來,發揮自身優勢,加大藏品徵集力度,2015年、2018年先後兩次獲贈中國人民解放軍捐贈的大型兵器19件。遵循「講好紅色故事,傳播紅色聲音」的思想,深入挖掘平津戰役文物內涵、英烈事跡、動人故事和口述歷史等,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該館以「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廉政教育、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為平臺,與社會各界開展各種形式的共建活動,將臨時展覽送入學校、部隊、企事業單位、社區、鄉村的「六進」活動漸成品牌。該館研發的「珍愛和平」「平津戰史」「全民國防」和「學生用品」等四大系列紅色文創產品亮點頻出,先後獲得13項國家級獎項。平津戰役紀念館「少年軍事體驗營」課程被中國博物館協會評為2015-2017年度中國博物館青少年教育課程優秀案例推介展示活動「十佳」教學設計。其官方微博「紀念天津解放70周年」——「七十記得你」專題宣傳榮獲由人民日報主辦,微博、新浪網承辦的突破·連結·融合——2019政務V影響力峰會「城市正能量傳播獎」。2018年,平津戰役紀念館通過國家二級博物館定級評估。2020年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充分體現了市屬紀念館的示範作用。
2.基層博物館質量提升
本次定為二級博物館的大沽口炮臺遺址博物館、天津市武清區博物館是區屬博物館。大沽口炮臺博物館於2011年成立,2014年該館基本陳列「海上國門」展覽獲得第十一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優勝獎」。2016年被命名為「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自2014年參評天津市博物館紀念館運行評估工作開展以來,該館連續六年評定為優秀。
武清區博物館2014年11月正式對外開放,共有藏品2582件(套),分為陶器、瓷器、銅器、玉器、碑刻、書畫、佛造像等類型,其中國家二級文物11件,國家三級文物86件。該館積極貫徹京津冀戰略協同戰略,與通州、廊坊、唐山、西柏坡等地博物館開展了合作交流,舉辦多項京津冀博物館館際交流展覽。兩館同時晉級國家二級博物館,反映出我市基層博物館質量水平有了明顯提升,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正紮實推進。
3.非國有博物館迎頭趕上
天津沉香藝術博物館成立於2010年初,是一家以沉香文化為主題的非國有博物館。館藏體系包括沉香和中國歷代香器兩大部分,館藏涵蓋了沉香不同分類體系的標準樣本,目前藏品共345件套,352件。該館開發的「二十四節氣」、「傳統文化亮點內容」、「香事文化」三個系列22類文化體驗活動,涵蓋傳統節日、節氣等多個方面的文化內容,以「中國味道」講述中國故事,輻射到北京、山東、杭州、蘇州等地。2014年該館與山東博物館共同舉辦的「空靈之約——中國沉香文化展」被評為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展覽優勝獎。該館累計開發了傳承仿古、傳承創新、聚珍典藏、生活日用四大類文創產品共計146種。今年新冠疫情期間,該館利用微信、微博、抖音、官方網站等多個線上渠道,分享古人防疫的寶貴經驗,學習古人抗疫的不屈精神,讓觀眾可以在家實現「雲看展」。該館作為我市首家評級的非國有博物館,反映了當前我市非國有博物館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
「十四五」期間,我局將統籌規劃博物館總體布局,持續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幫助引導各類博物館發展,在人均擁有量、地域覆蓋率、填補空白率等方面,推動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的廣覆蓋、均等化,帶動解決博物館事業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困難和問題,滿足人民群眾對於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為我市「十四五」時期博物館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