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何電視節目還不是全高清
【中關村在線原創】BIRTV(北京國際廣播電影電視展覽會)每年一度,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廣播電影電視器材領域的盛會,今年BIRTV已經召開,參觀了一圈,4K已然成為主流,但是我們發現我們的參展企業顯然有無比的4K超高清熱情,但是卻是剃頭挑子一頭熱,電視臺或者說到觀眾這裡,高清的頻道就那些。
BIRTV:4K還是主角
今年BIRTV還是4K設備為主,為什麼這樣呢?文章最後我們會揭秘。筆者在大約十年前的時候,參加過可能是國內第一次的4K觀影會,當時索尼在北京的一個影院裡,組織媒體對比觀看電影《蜘蛛俠》2K版本與4K版本的區別。十來年過去了,4K依舊看起來遙不可及,別說4K,2K還沒有全普及呢。
4K是今年BIRTV的主角,國內的4K在路上
4K的製作播出系統
筆者的一個老領導,曾經總結過廣播影視製作的流程,他分為5大塊:攝、編、存、播、顯,說白了,今天我們買4K電視,其實只解決了最後一個顯的問題,其它四個是我們個人意志很難左右的。而現實的情況是,國內的電視節目播出,高清還沒全面普及呢,更別說4K了!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2高清的壓力:奧運會
高清的壓力:奧運會
如果不是北京奧運,我們可能距離高清還要遠一點,普及的還要慢一些。但是恰逢2008年奧運會在京召開,而體育盛會一直是廣播電視節目製作、轉播技術先進性的代表。比如玩單反的發燒友們都會發現,只有世界盃、奧運會之前那么半年一年的,器材廠才會推出新的高速連拍旗艦,廣播電視設備其實情況也差不多。
最早的高清信號:1988年漢城(首爾)奧運會,今天看還是糙
2008北京奧運會已經是所有信號全部高清拍攝、製作的
從北京、倫敦到裡約,我們可以看到的是轉播技術的不斷升級。北京奧運會的時候,從全世界租借了多達六十多臺高清轉播車,而奧運之前那幾年,那幾年索尼松下的高清轉播車在中國賣的特別好,很多省級乃至市級電視臺都上了設備。其實早在上個世紀的漢城奧運會就已經進行了第一次高清信號傳輸嘗試,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時候就已經基本全面高畫質化了,北京奧運是全程2K高清視頻直播信號,只是到了國內電視臺手裡,很多要下變換成為標清以適應當時落後的高清普及狀況。
裡約奧運:MSNBC開始了4K及VR直播
美國有線電視運營商Comcast的4K超高清機頂盒
裡約奧運:NHK嘗試的8K超高清視頻直播
8K身臨其境!注意建築物四周的22.2聲道音頻系統
那麼技術在裡約進化到哪裡了呢?在裡約奧運會上,日本的NHK電視臺,試驗了8K清晰度、22.2聲道的直播!這是為後年的東京奧運會做的技術儲備和演練。而美國的奧運轉播方NBC,則是除了2K的高清直播之外,還提供4K、VR的信號,聲音也是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國內這裡,我們看到2K的高清信號已然覺得是福利了。
3升級的阻力:拍攝、製作、播出
升級的阻力:拍攝、製作、播出
前面剛說了,高清涉及的攝、編、存、播、顯5大領域,作為電視臺換誰其實都是不願意給自己添麻煩的,只是技術浪潮強推下,不得不升級一部分信號為高清而已,畢竟家裡電視都高清了電視臺信號跟不上說不過去。拍攝角度上說,清晰度的提高對尋像、對焦、化妝、道具等等要求要高得多,演播室其實還好,都是固定死的。但是電視劇、外景來說,影視拍攝的準確追焦,非常考驗人的技術,可能本來身上綁了斯坦尼康了,還要手動的準確追焦,拍這一關水平過硬的,或許真看不上電視臺那點工資了。
高清、4K以及3D,體育用的最早,也給拍攝環節帶來很大壓力,尤其室外直播
4K的直播攝像機
製作奧運4K信號的伺服器機房
廣播電視系統有自己的錄像機、後期編輯設備。這些設備共同一個特點是貴。對於普通的素材,要進行高清的非編,就是用今天的英特爾最新的i7 7700K來計算、編碼,也是要時間的,更別說4K這種對系統壓力非常大的視頻了。至於8K麼,都不說拍攝、編輯問題,網上有很多片段,您可以下載下來試試自己的電腦播放卡不卡。
廣播級4K素材存儲要用到這種藍光庫、磁帶庫
高清的存儲同樣麻煩,DVD時代普遍4GB左右的電影,到了2K時代普遍升級到了20GB左右。現在的4K藍光碟如果多幾條杜比全景聲、DTS:X的音軌,上100G很容易,這還是製作、壓縮好的電影,而不是原始的素材存儲。並且素材夠大的時候,普通的機械硬碟反應遲鈍,但是ZOL的網友應該都知道TB級別的PCIE固態硬碟來做高清、4K編輯緩存成本有多高。
4K的遊戲以及藍光碟電影恐怕是未來獲得4K節目的主要方式
最後一道阻力就是播出環節了。在中國,廣播電視系統歸廣電總局管理,地方的有線電視普遍還都是銅纜遲遲不升級光纖,甚至城市裡機頂盒都沒有全面普及高清;而電信運營商的IPTV則被管制的很死,比如北京聯通的IPTV盒子連CCTV5都沒有……前些年喊過的三網融合又沒了聲音,所以說中國電視觀眾這裡,高清也就是有線電視機頂盒裡面有限的幾個頻道,節目有多吸引人?說不上,家裡的4K電視也就玩PS4 Pro的4K遊戲或是看看4K藍光電影到頭了。在播出環節,還有個重要的領域是村村通,要考慮幾億中國農民,村村通工程的機頂盒收到的中星九號節目,可是標清的,這些阻力的合力下,就是中國現在高畫質電視頻道少的原因。
4網際網路:4K的意願並不強烈
網際網路:4K的意願並不強烈
在播出環節,網際網路是要拉出來單獨說的。因為網際網路並不屬於傳統意義上的廣播電影電視系統。但是網際網路又可以播放電視劇、電影。但是就國內的環境來說,網際網路的高清意願也不強烈。
國內視頻網站對清晰度普遍亂標,高清是技術定義上的標清(480P)
這其實從國內視頻網站就可以看出端倪:正常的標清視頻,國內視頻網站叫高清、720P左右的,叫超清,1080P則普遍收費。為何這樣?對於網站來說,盈利困難,動輒上百萬用戶一起看,CDN分布的壓力、帶寬的壓力、伺服器播放的壓力都非常大。事實上國內的網站視頻,就算是1080P的,碼率普遍都不高……記得樂視當年鼎盛的時候,他們的技術人員和我透露過,樂視的視頻帶寬多達15TB,每個月的帶寬開銷就非常巨大。
大家都在搶移動端,清晰度次要,關鍵是不卡
另外一方面,大家都在搶移動端,但是移動端最常用的手機,往大了說,昨天發布的三星Galaxy Note8,屏幕也不過6寸多點,解析度足夠,但是面積不夠,給用戶的太清楚了,他們犯不上也沒必要,相比更清楚,不卡對視頻網站來說意義更重大。
VR好看不好拍,清晰度也不是目前問題的核心
第三個方面則是網際網路視頻資本的風口也不在4K上,而是VR這些。大家的精神頭注意力都在琢磨怎麼VR化,誰還看2K、4K呀?再糙也是VR,有資本進來才是關鍵,其它的都要避讓。筆者自己其實也有PS VR,也玩過HTC的VIVE,VR體驗是不錯,但是如果要VR也高清晰度時刻保持雙眼2K乃至4K的水準,對拍攝、存儲、播出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這技術顯然不屬於今天。
到東京奧運的時候,國內有望全面2K高清、局部有4K播出
那還要不要全面高清、4K了?技術的浪潮是一定推動產業升級的,產業從業者無從選擇,因為新技術的體驗更好。就筆者的觀察,中國的電視系統更新節奏基本上要慢一屆到兩屆奧運會的樣子,也就是說,在裡約奧運上別人體驗的4K、VR直播,我們最快有望在某些城市的有線電視上,在東京奧運會上得到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