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日本的動畫電影(アニメ映畫)在中國影院大放異彩。繼去年《龍貓(となりのトトロ)》在中國重映後,今年我們又迎來了一部耳熟能詳的《千與千尋(千と千尋の神隠し)》在中國的首映(封切り/初公開)。
這是著名導演(監督)宮崎駿(みやざき はやお)執導、編劇的動畫電影中最受歡迎的巔峰之作,事實上,自2001年在日本首映以來,它至今仍以308億日元的票房收入穩坐日本歷史總票房榜首(現在も國內における興行収入歴代1位の座は破られていません)。
這部電影講述的故事,從日文題名《千と千尋の神隠し》就可以略窺一二。日文裡「神隠し」的意思是「被神怪隱藏起來」,在日本有傳說稱,小孩子行蹤不明時,很有可能是被神怪給藏起來了。而在千與千尋的故事裡,女主角和父母誤闖入了一個奇幻的異世界,十歲的少女千尋隨後展開了一段充滿成長與感悟的冒險旅程。
小編小的時候看時只顧著沉浸在光怪陸離的奇妙世界裡,長大後重溫才發現這是個飽含深意的故事,過兩天打算去電影院補票,相信會有更多不一樣的感動!在這裡讓我們來看看一些不為人知的幕後小故事。
電影的靈感來源
據說,電影的靈感來源是1975年出版的一部兒童文學作品《霧中的奇幻小鎮(霧のむこうのふしぎな町)》。故事中的小女孩暑假時為尋找父親的朋友,前往一個奇妙的小城鎮「霧之谷」。在那裡,她不得不在一名老婦人的莊園裡打工換宿,過程中與小鎮上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接觸,漸漸獲得內心的成長。
宮崎駿曾想將其改編成動畫(この作品をアニメ化する構想でしたが),一直未能如願,但在《千與千尋》裡,他還是套用了小說的部分情節和人物原型。此外,故事的劇情和設定還參考過《地海巫師》、《愛麗絲夢遊奇境》、《銀河鐵道之夜》等小說。
電影中的人物原型
千尋父親的原型(モデル)其實取自宮崎駿的友人,日本電視臺的製作人奧田誠治。父親那粗魯的駕駛方式(荒っぽい運転),好奇心旺盛等都是反映的真人性格。
而主人公千尋則是以奧田桑的女兒千晶(ちあき)為範本。她在被招待到宮崎駿的山間小屋遊玩時,在附近的小河被流水衝走鞋子這一段真實經歷(実際のエピソード)也被寫到了作品當中。
永不停歇的宮崎駿
即使是在數字時代,宮崎駿依然對傳統手繪有著不變的熱愛,所以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不得了的大工程。就拿千與千尋來說,原畫師要在導演畫的分鏡(絵コンテ)基礎上繪製的原畫(原畫)共有1414張,而要讓畫面流暢連貫起來需要繪製的中間幀(動畫)更是高達95000張。雖然龐大的工作量對當時已經60歲的宮崎駿來說是個很大的負擔,但老爺子有他自己的堅持。也正是因為有這份堅持,吉卜力工作室才會製作出那麼多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
從1986年的天空之城到現在,你一定想不到,宮崎駿已經7次宣布退休而又7次復出。當我們以為年事已高的他終於要選擇遠離工作安享晚年時,又傳出新篇動畫電影《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開始製作了的消息。他在紀錄片裡面說道:「與其什麼都不做地死去,不如在製作中死去的好。(何もやっていないで死ぬよりも、やっている最中に死ぬ方がまだましだね。) 「
看到這裡,也許你就能理解老頭子說的那句「才能,其實就是堅持你所熱愛事物的能力。(才能とは、情熱を持続させる能力のこと。)」
編輯:puth
文案:小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