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說唱歌手,從小開始學習鋼琴、電子琴、民謠吉他、街舞等,不斷紮實的樂理基礎,讓他從無名之輩一路走到《中國新說唱》全國六強。
他也是一個大學生,2020年從墨爾本大學商科轉學到伯克利音樂學院,還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他的雅思7.5備考經驗。
@劉炫廷說:不管是學習還是音樂,我都希望做得有模有樣,而不是說「還行」「差不多就好」。當你找到了自己真正的熱愛,無論你做什麼事情,都會變得更有信心和能量。
我是劉炫廷,來自新疆庫爾勒,今年22歲,被大家熟知的身份是《中國新說唱》的六強選手,但我也和大家一樣,也是一個平時會用扇貝背單詞的大學生。今天想和你分享我的故事。
音樂是我從小的興趣
從小我就對鋼琴曲有一種特別的鐘愛,爸媽也支持我學一樣樂器,於是就開始學習鋼琴,但因為手指細而無力,學琴時常常遭到老師的責備,爸媽不忍心,就讓我換成了相對不那麼費力的電子琴。起初練琴是會覺得比較枯燥且有壓力的,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合不合適,但每一次突破自己、獲得老師表揚後,都會讓我無比興奮,也愈發喜歡上它,於是我便逐漸把練琴當做了自己的一個課餘習慣,慢慢與音樂正式結緣。因為啟蒙比較早,到了五年級,我通過了電子琴的十級考試。完成小升初學業後,我又用了半年時間完成了民謠吉他十級的學業。當時我就在想,可能我不僅是對音樂有興趣,也有一點點天分加持吧,所以就慢慢有了做音樂的想法。
到了初中,我迷上了搖滾,之後又相繼學習了電吉他與架子鼓,並開始試著做一些簡易的編曲,現在看來其實挺粗糙的,但當時我覺得這都是自己真實創作的曲子,心裡很有成就感。初二的時候,無意中在網上看到中國街舞賽事KOD的比賽,再加上身邊跳街舞同學的影響,我開始接觸街舞,並對Hip-Hop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時我也重新開始學習鋼琴,鑽研編曲。因為英語是我的擅長學科,我便開始學唱歐美說唱歌曲,遇到喜歡的歌詞就列印出來反覆地背、反覆地練。
初入高一,由於太過沉浸於自己的音樂世界,我的文化課成績浮動比較大,只有英語一直是我的強項。短暫的高一結束後,父親希望我能出國讀大學,於是我轉學到了北京的一所國際高中。在國際高中那兩年,由於學業壓力沒有公立高中大,我利用課餘時間創作了近百首demo,風格從輕音樂橫跨到電子、說唱。每逢周末給同學、老師分享自己的作品demo已成日常。
高三時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把自己的一首demo拿給了校長聽,沒想到校長很喜歡,並打算將其作為校歌。我第一次走進錄音棚,和朋友一起錄了這首《與太陽同行》,對我來說如同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2017年6月,學校在保利劇院舉辦了「與太陽同行」夏季公益音樂會,所籌得的票款都捐給了蒲公英中學用於修繕音樂教室,而且我人生第一支參與了編舞的MV也在音樂會上發布。因為這首歌,有更多的老師和同學成為了我的聽眾,也讓我有了更大的動力繼續堅持自己的這份愛好。
《中國新說唱》開啟了新的方向
2017年19歲生日時,我和哥哥姐姐去看了說唱歌手Gai的演出。因為自己總在學著唱、寫一些英文說唱作品,但從未想過中文說唱也能給人帶來如此大的衝擊力。當時就想著,如果有機會,我也要像這些前輩一樣站在更大的舞臺上,為大家演繹我的作品。
話雖這麼說,但那時候我還沒想過要把做音樂作為我的職業方向。高二時我雅思考到了7分,成績也保持在商科年級前五,我想努力考去澳洲排名前三的大學讀商科,然後按部就班地找個穩定的工作,做一名金融工作者或會計師,而把音樂作為愛好就夠了,這也是當時和父母說好的。
2018年7月,我成為了墨爾本大學的大一新生。其實在去上學之前,心裡的忐忑多過興奮。因為我很內向,「重度社恐患者」,不愛主動與陌生人接觸,既擔心自己會不會受冷落偏見,又害怕生活上沒法照顧好自己。但去了之後才發現,墨爾本那邊也有很多華人,大家都很好相處,有時日常必需的溝通都不用說英文。在學校的生活其實很簡單,白天上課聽講座,晚上做音樂打遊戲。為了讓自己儘快融入學校和那座城市,我曾加入很多社交屬性較強的大學社團,但一個都沒能堅持下來,後來我就放棄嘗試,回到自己的小世界了。2018年生日那天,我發布了自己的第一張合作EP《G.O.O.D》,記錄了我對墨爾本的感受,以及對自己小世界的滿足。
2019年上半年,也是我在墨大的第二個學期,我想再試試擴大自己的圈子,便陸續加入了學校街舞社和中華音樂社,認識了一群留學生rapper。漸漸地,我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音樂圈,組建了自己的小團隊「南十字CRUX」。這一年,我又發布了第二張合作EP《H.A.T.E》,曲風也成熟多變起來,我開始習慣並愛上墨爾本這座城市。之後我的人生像一場結局開放的電影,在我面前慢慢展開。
知道《中國新說唱》在大洋洲賽區海選的消息時,一開始我並沒有打算報名,因為前兩學期參加太多社團活動影響了學業。巧的是,早前參加比賽認識的導演向《中國新說唱》導演組推薦了我,朋友也鼓勵我去參賽玩玩,於是我趕上了比賽的末班車。雖然抱著去玩一玩的心態,但真的參賽了還是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畢竟當時「說唱」對我來說只是課餘愛好,我不認識圈子裡的人,最多也只有學校舞臺的表演經驗。
大概是上天眷顧吧,我竟然超常發揮,獲得了墨爾本賽區的冠軍。之後的大洋洲總決賽當天,我因發高燒嗓子發炎,沒能在每個環節都做到完美,但孔令奇老師還是堅定地選擇了我。「我覺得你的作品很有風格,回國之後一定至少可以撐過60s,要為海外賽區爭氣,帶著他們的一份力走下去」,這是我記憶格外深刻的一句話。我搭乘了回國的航班,前往北京繼續比賽。
隨後在國內「新說唱」的整個比賽過程中,我感覺自己像是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推著往前走,從無名之輩到備受關注,箇中滋味就像是坐過山車。比賽期間我認識了很多新朋友,曾經耳機裡播放的聲音現在變成了眼前人,有些還成為了好朋友。我加入了一個有趣的廠牌馬王Horseking,還認識了一位亦師亦友的前輩鄧紫棋老師,她給了我很大的支持,在我被比賽壓得喘不過氣時一直鼓勵我。就這樣,一路頂著壓力和期待,我走到了全國六強。
關於音樂、學習,去嘗試更多的可能
參加《中國新說唱》之後,我有了一份為期一年的正式工作——藝人,於是我申請了休學一年。其實剛結束比賽那段時間,我陷入了迷茫期,對於當時只是一個學生的我來說,生活、圈子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原本對未來清晰的規劃也發生了動搖。以前我總有一種務實心理,學一個所謂穩定的專業,找一份父母眼中正式的工作,而現在我的興趣變成了工作,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一路走來,對音樂的喜歡和執著從沒變過,這一次,我想重新規劃未來。
堅定了想法之後,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申請現代音樂類世界第一的伯克利音樂學院,因為有上過伯克利的音樂商業網課,即使當時距離申請deadline只剩2個月時間,我還是決定試一試。
之前的語言成績已經過期,我又開始埋頭準備起了雅思,在扇貝瘋狂刷專項單詞。我一直都秉持著「背單詞」是英語考試的靈魂這一準則,加上在備考期間發現扇貝有細分雅思四大科目的單詞書,每一本都包含了數千個重點單詞,心裡也就更有著落了。扇貝最讓我喜歡的地方是它並非一上來就「考單詞」,而是可以讓我自主選擇該單詞認識與否,選擇「不認識」就會自動安排該詞反覆出現,太簡單的也可以直接選擇不再學習。這種自主選擇的單詞學習方式讓我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有效學習最多的單詞。
每天工作之餘,我都會把每一本中的新單詞快速過上幾十個,甚至幾百個,不過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我沒有做大量的雅思刷題訓練。今年一月我考了雅思,並且考了個人最高分7.5;參加了伯克利的面試,三月底,收到了學校的offer,成為了伯克利的準大學生。
疫情期間,想起之前有同學說想讓我分享雅思備考經驗,於是我錄了4支vlog,在我自己的微博和扇貝上分享了我的雅思聽說讀寫備考經驗。其實一開始心裡有些沒底,畢竟我也不是專業的老師,但沒想到得到了很多回應,有同學和我討論英語知識,還有同學說看了視頻後,撿起了很久不背的單詞。
4月15日我在扇貝發起了為期兩個月的打卡挑戰,有11000多名同學加入挑戰和我一起學英語。很長一段時間裡,許多同學每天都在我的微博超話曬他們的學習筆記和成果,他們還送了我一個外號「劉能」,我的朋友也笑稱我是學習博主、學術型rapper,其實我自己倒不這麼認為,拋開rapper這層身份,我也是一個準大學生,相比單方面地用音樂傳遞力量,這種和大家相互分享知識、一起努力變得優秀的經歷也是彌足珍貴的。
站在22歲路口回望
2020年於我來說,是告別浮躁、積累沉澱的一年,我培養了很多新愛好,健身、調酒、拳擊……體驗了很多不一樣的工作,演出、直播走了數十場,接觸了更多的人和事,有了新的目標和方向,也漸漸變得開朗起來。我和大家都一樣,都在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優秀,努力擁抱生活,我並不完美,但卻享受不斷完善自己、與身邊人共同進步的過程。小時候我很害怕舞臺,但現在我開始享受在舞臺上揮灑自如的感覺,原來當你找到真正熱愛的東西,整個人的心態都會為之改變。
站在22歲的路口回頭望,音樂給我帶來的最大改變就是無論做什麼事情,我都希望去把它做好。不管是學習還是音樂方面,我都希望能夠做得有模有樣,而不是說「還行」「差不多就好」。我其實是一個不太愛定宏偉目標的人,但即使是一個小小的目標,我都會為它去做十二分的努力。趁自己還年輕,還有可以不計回報的試錯資本,我想做一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嘗試一些自己想試的風格。萬一大家感到耳目一新,喜歡上了,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