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決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
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雲南時明確指出:「雲南生態地位十分重要,寶貴的自然資源是大自然賦予的最寶貴財富,必須倍加珍惜。在這個問題上,大家頭腦一定要清醒,算大帳、算長遠帳,為全局計為子孫謀,決不能急功近利,因小失大。」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的重要講話精神,對於雲南來說,就是要深入理解和始終堅持新發展理念,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堅決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
大地增綠、產業增效,堅決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是關鍵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雲南要在今年高質量、高水平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決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是關鍵。
首先,雲南省生態地位十分重要,被譽為「植物王國」「動物王國」「花卉王國」。綺麗的自然風光既是大自然賦予的最寶貴財富,也是推動雲南跨越式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獨有優勢,更是促進傳統支柱產業優化升級,打好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張牌」的核心。其次,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業生產的堅實基礎。以綠色發展理念為指導堅決打好三大保衛戰是推動雲南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雲南在農業生產方面的明顯優勢,做強高原特色農業的關鍵。再次,雲南製造業的產業層偏低,大多數產業鏈條短,產品處於價值鏈中低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先汙染後治理」的發展模式讓生態環境破壞成為雲南發展道路上的短板。雲南汙染物排放總量較大,環境風險隱患多,環境徹底改善非朝夕可成,要守護好綠水青山、藍天白雲,堅決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依然任重道遠。
齊頭並進,多措並舉,堅決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雲南時明確要求:「要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馳而不息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守護好七彩雲南的藍天白雲、綠水青山、良田沃土。」因此,要加強生態保護和建設,處理好人與自然,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係,就要堅持生態優先,多措並舉,從大氣治理、水汙染治理、土壤汙染治理三方面採取有力措施,治理環境汙染。
在藍天保衛戰方面,讓藍天白雲成為雲南的「標配」,成為一種常態。截至2019年,雲南省完成13個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建成區及周邊重汙染企業搬遷,累計完成6臺裝機容量共1800兆瓦火電機組煙氣脫硫、脫硝、除塵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完成2228家「散亂汙」企業綜合整治,積極開展重點行業無組織排放排查,淘汰燃煤小鍋爐335臺,各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建成區劃定了高汙染燃料禁燃區。淘汰註銷國III排放標準柴油貨車2.83萬輛,推廣新能源車輛14.4萬輛,全面供應符合國Ⅵ(B)標準車用汽油、國Ⅵ標準車用柴油,實現機動車遙感監測國家、省、地三級聯網。
在碧水保衛戰方面,讓雲南的九大高原湖泊成為雲南的一大名片。雲南省以革命性舉措抓好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治理,全力推進撫仙湖生態移民搬遷,實施洱海保護治理攻堅戰,打響滇池保護治理「三年攻堅」行動。紮實開展長江流域劣Ⅴ類國控斷面整治等8個專項行動,大力推進六大水系水汙染防治、水生態保護。全面完成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治,紮實開展「千噸萬人」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及水源環境問題排查。到2019年底,地級城市建成區33條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消除率為100%,完成700個建制村環境綜合整治年度目標,全省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滲改造完成率為93.21%。
在淨土保衛戰方面,堅決守住雲南這一方不可多得的美麗淨土。雲南省完成全省農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詳查,初步劃定9項土壤重金屬高背景區域,開展高背景值區域重金屬對農產品質量的影響調查。穩步推進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按時完成地塊基礎信息調查,啟動初步採樣。完成涉鎘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汙染源40%的整治任務,動態更新並公布第三批土壤汙染重點監管單位名單。2019年9月,雲南省公布第一批建設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9個地塊,完成31個試點縣耕地土壤質量類別劃分。推進23個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技術應用試點項目和箇舊市省級土壤汙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對涉重金屬重點行業、工業固體廢物及堆存場所、非正規垃圾堆放點開展大排查,嚴格危險廢物經營許可審查和跨省轉移審批,全力推進固體廢物汙染治理攻堅戰。
近年來,雲南在汙染治理,環境治理保護上取得積極進展,階段性成果引人注目。但同時,也要深刻地認識到汙染防治是一個長期過程,要集中各方力量,採取多項措施,既打攻堅戰也打持久戰。在穩固既得成就的同時,努力推動三大保衛戰取得更大成果。
明確責任,守住底線,堅決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
習近平總書記在雲南考察工作結束時明確指出:「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持續深化改革開放,處理好穩和進,立和破,虛和實、標和本、近和遠的關係,堅持底線思維,強化風險意識,自覺把新發展理念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攻堅克難,勇於創新,主動求變。」落實在環境治理和保護方面,就是要以高度的戰略定力,穩重的改革魄力,堅韌的攻堅耐力和完善的系統思維堅決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
堅守底線,以高度的戰略定力堅決打贏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當前,雲南省正處於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必須咬緊牙關,保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定力,不動搖、不鬆勁、不懈怠。絕不能因為經濟發展遇到下行壓力,就開始動以犧牲環境換取經濟增長的念頭。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算大帳、算長遠帳,為全局計為子孫謀,咬定綠水青山,守住生態底線。
主動求變,以穩重的改革魄力堅決打贏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雲南生態環境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必須探索出一條符合戰略定位、體現雲南特色,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要堅持底線思維,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給自然生態留下休養生息的時間和空間。要堅定不移推動結構優化,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發展高效農業、先進位造業、現代服務業,從源頭上為生態環境減負。同時,也要精準施策,勇於擔責,對於環境執法發現問題,要堅持分類整改,杜絕不分青紅皂白、簡單粗暴的環境管理行為,採取針對性措施激活企業參與環境保護的積極性。
攻堅克難,以堅韌的攻堅耐力堅決打贏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生態環境問題具有隱蔽性、複雜性、反覆性,汙染防治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要堅持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增強針對性、系統性、長效性。要樹立問題導向,著重解決好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實現環境質量更大提升。保持攻堅力度和勢頭,讓環保監督執法的「牙齒」真正硬起來、咬下去,為建設壯美雲南提供堅強保障。
著眼全局,以完善的系統思維堅決打贏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雲南省要堅決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就必須著眼全局,樹立完善的系統思維,將打好三大保衛戰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按生態規律和經濟規律辦事,全面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倫理,堅持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法則。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統籌人口分布、經濟布局、國土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系統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發展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在生態環境建設方面,要按照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規律,統籌考慮自然生態的各要素進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不斷增強生態系統循環能力,維護生態平衡。
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是雲南的寶貴財富和突出優勢。雲南省應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考察雲南時作出的重要指示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並以最高標準、最嚴制度、最硬執法、最實舉措、最佳環境,堅決打好打贏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切實抓好生態環境保護,努力把雲南真正建設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
執筆 / 譚鑫 資訊來源 / 雲理軒小組
原標題:《堅決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