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成功人士皆有成功之道。宿命學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功德五讀書,六名七相九貴人。按古代又有天時地利人和之說。我們今天就說貫穿整個國學思想中的天命觀(宿命論)裡的命理學說。
在中國古人的思想觀念中,人們的富貴貧賤生死得失;乃至吉兇禍福貨殖盈利。無不取決非人類所能把握的一種力量。即命也。易經裡曾有「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之說。命者人所稟受,若貴賤夭壽之屬也。從遠古時期的甲骨文或銘文中,受命於天的思想早在幾千年前已被接受並根深蒂固了。
而儒家思想裡面對命運之說,也早有論述。孔子曰;「賢不肖者才也,為不為者人也,遇不遇者時也,死生者命也」。在孔子看來,一個人的生死存亡,富貴貧賤完全與命運有關,絕非世俗眾生力量所能改變。」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常規解釋就是,命是定數,是你一生下來就已經註定的。其弟子子夏曾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孔子主張在服從天命的同時,要發揮主觀能動性。人的才華和努力是一回事,境遇死生的命運安排又是一回事。
墨子似乎是持反對意見的。他說「王公大人,若信有命而至行之,則必怠乎聽獄治政矣,卿大夫必怠乎治官府矣,農夫必怠乎耕稼樹藝矣,婦人必怠乎紡績織維矣」。其意是說,如果天下之人都相信個人的得失成敗,都完全取決於命運。那王工貴族必然會懈怠於治理政務,農工婦女必然懈怠耕種紡織,其結果必導致天下大亂。所以墨子提出的反對宿命主要是從功利主義的角度來闡明觀點的。
然人分三六九等,木分花梨紫檀等言語。我們曾大力批判,但我們不能否認,有的人天生就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而有些人畢其一生也不過是求得溫飽。現在的家長竭盡全力給孩子創造更好的平臺和機會,其心何其苦也。我們現在講,眾生皆平等。但我們仔細想那是站在何等的高度來看待眾生的。
道家老子講道法自然。在《道德經》二十五章中,似乎排斥天命在世間幹預或主宰的作用。但莊子卻說;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知其不可奈何而安知若命,德之至也。東漢著名無神論者王充,雖批判祭祀,鬼神,卜筮等世俗迷信,但對命運觀點深信不疑;「自王公庶人,聖賢下愚,凡有首目之類,含血直屬,莫不有命「」貴賤在命,不在智愚「《論衡。命祿》
楚國屈原也是不信天命之人,曾說「天明反側,何罰何佑」?《楚辭,天問》意為命運之神反覆無常,何能懲惡佑善呢?還有唐代呂才,宋代費袞,清代袁枚等皆目光如炬,皆對命理學說進行援筆抨擊,鞭辟入裡,各說其事。所以信者自信也,疑者自疑也。
自古以來中國的帝王貴族,黎民百姓無不求助於佔卜命理。婚喪嫁娶,工商牟利,赴考求官,施政方略,行兵打仗。皆以測吉兇禍福。而易經的六十四卦的爻辭,都是對天象,祭祀,軍事,經濟等重大事件的整理和記錄。所以學習易經的最好方法除基礎理論外,就是熟練掌握其中的術數之法,根據易理,易象,繫辭爻辭之意,來判斷事物之間的聯繫規律,找出發展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