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彩繽紛的寶石世界中,藍色寶石,始終擁有著王者的風範。那特有的藍色,在理性、憂鬱中帶著高貴的典雅,在神秘、沉靜中藏著永恆的睿智。因此,自古以來,有著迷人的藍色寶石在珠寶玉石中始終堪稱「藍血貴族」,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今天,我們就盤點一下最重要的幾種藍色寶石。
美國知名社交名媛Evalyn Walsh McLean 與希望藍鑽
藍寶石—高貴典雅,王者風範
藍寶石是世界四大寶石之一,其中顏色濃鬱深邃,高貴典雅的皇家藍、具有天鵝絨般外觀顏色的克什米爾矢車菊藍是藍寶石中最珍貴和稀少的級別。傳統上,藍寶石象徵高貴、真實、真誠與信仰。幾個世紀以來,它都被加在皇宮貴族以及神職人員的長袍上用以裝飾。 被稱為「歐洲之父」的查理曼大帝有一個神聖的護身符,中央原本鑲有兩顆藍寶石,後來藍寶石被盜走,在1804年被一塊玻璃取代。亞琛主教將這枚護身符贈與了拿破崙的妻子約瑟芬皇后,又經約瑟芬女兒之手傳給了拿破崙三世。流轉多次後,這枚護身符於1919年由一位紅衣主教保管,如今存放在法國聖雷米博物館。
王冠頂部中央聖·愛德華藍寶石
英國王室對藍寶石的熱愛,也是有目共睹。對於收藏著眾多珠寶的王室而言,藍寶石代表的典雅沉靜是無法被取代的。從維多利亞女王的冠冕,到黛安娜王妃的戒指,藍寶石似乎在提醒著佩戴者,時刻優雅,時刻莊重。比如1838年維多利亞女王加冕典禮前,王室重新定做的王冠——「帝國王冠」(Imperial state Crown)的頂部中央,就鑲嵌著一顆巨型藍寶石——聖·愛德華藍寶石(St. Edward’s Sapphire)這顆藍寶石,據說來自英格蘭國王「宣信者」愛德華的加冕戒指,也是英國皇家珠寶中歷史悠久的寶石之一。
查理曼大帝,擁有藍寶石護身符
到了現代,英國王室對藍寶石的熱愛更是有增無減。比如女王的許多造型中,經常看到佩戴這枚阿爾伯特親王藍寶石胸針。這枚漂亮的藍寶石胸針是阿爾伯特親王在結婚前一天送給維多利亞女王的禮物,藍寶石周圍環繞著12顆圓形的鑽石,是維多利亞女王心愛的飾品,經常佩戴。然而,Albert親王去世後,也許是為了避免睹物思人,維多利亞女王再也沒有佩戴過它。這枚胸針隨後從維多利亞傳給了亞歷山德拉王后、瑪麗王后和女王的母親伊莉莎白王太后,最後傳給了即將登上王位的伊莉莎白。今年初英國王室發布的全家福中,女王就是佩戴藍寶石胸針出鏡。
艾伯特王子藍寶石胸針
名人收藏的很多珠寶首飾也充滿了傳奇,比如奧黛麗·赫本那件被拍賣的著名的藍寶石蝴蝶胸針。我們都知道她和格裡高利·派克在「羅馬假日」中因戲結緣、卻未能修成正果的愛情,後來格裡高利·派克將自己的朋友梅爾·費勒介紹給赫本認識,兩人一見鍾情。在他們結婚時,派克將一枚藍寶石蝴蝶胸針送給赫本作為結婚禮物。這枚胸針深受赫本喜愛,陪伴了她無數個春夏秋冬。在赫本離世的10年後,蘇富比拍賣行舉辦了一場赫本生前衣飾的義賣活動,這枚胸針也在被拍之列。當時已經87歲高齡的格裡高利·派克親自出席拍賣會,並最終將這枚蝴蝶胸針帶了回去。49天後,格裡高利·派克與世長辭,留給世人的是對他與赫本這段感情的無限遐想和嘆息。
青金石—穿行千年之身
青金石的足跡在人類文明中穿行了幾千年,一直是神聖能量的代表。它有如宇宙般深邃的藍色與星辰般的點點金星伴隨著人類文明的始終。早在公元前4500年,青金石便出現在古埃及圖坦卡蒙的面具上,與象徵至高權威的黃金一起共鑄神明之眼。公元前4000年,青金石傳入中國,成為歷代皇帝所尊崇的「天石」。公元前3500年,作為古代亞述、巴比倫王國神授之權的印章及飾品,青金石的傳奇身份架起了東西方交流的橋梁。公元前6世紀,青金石被佛教尊為佛家七寶之一,被塗抹在唐卡、壁畫上以表現天空的神秘色彩。到了近代,它特殊的美也為越來越多的設計大師所欣賞,創作出精彩的珠寶作品。
古埃及法老王圖坦卡蒙黃金面具
對於歷史悠久的華夏民族,青金石的確是名副其實的舶來品,但這卻絲毫未影響它成為世代中國帝王敬畏天威的禮天至寶。成篇於戰國的《尚書·禹貢》中記載,4000年前的夏代,位於西方的雍州向王朝進貢璆琳,所謂「璆琳」就是青金石的波斯語音譯。自那時起,青金石被尊為「天石」,以崇高的低調姿態存在於交替更迭的王朝中。直至最後,青金石依然是天子祭天所佩朝珠的典制用材。因此,故宮博物院的那串朝珠經年躺在安靜的展櫃裡,散發著祭天大典時沐浴的威嚴氣息。
我國近代考古地質學奠基人章鴻釗先生1921年在《石雅》雲:「青金石色相如天,或復金屑散亂,光輝燦爛,若眾星麗於天也」。清朝按典制規定,頂戴青金石官翎的官員,高至四品大員;天子祭天須佩戴青金石朝珠,並著青色袞服,戴燻貂皮冠。大清《種厚積清會典圖考》有云:「皇帝朝珠雜飾,唯天壇用青金;地壇用琥珀,日壇用珊瑚,月壇用綠松石;皇帝朝帶,其飾天壇用青金;地壇用黃玉,日壇用珊瑚,月壇用白玉」。
坦桑石—寶石中的新貴
1967年,Tiffany公司的採礦隊正在吉力馬札羅山麓地帶尋找紅寶石,意料之外的發現了一種藍紫色調的寶石,「寶石星探」慧眼識珠,隔年便開始大量引進、運用,並以寶石發現國——坦尚尼亞命名。2002年,美國寶石協會將坦桑石(與綠松石一起)並列為十二月的生辰石,被看成慶祝新生命或新開始的理想之石。《鐵達尼號》中,留給人們印象深刻的 「海洋之心」,據說是模仿藍鑽史上著名的「希望之鑽(Hope Diamond)」而來,當初收藏的博物館不願出借這充滿傳奇色彩的藍鑽,因此找來英國皇室珠寶品牌Asprey & Garrard為電影量身打造,後來還於國際拍賣會中以超過200萬美金的金額賣出。而事實上,在《鐵達尼號》中出演「海洋之心」的是一顆「坦桑石」,如今它已成為寶石界中的新寵兒,價格水漲船高。
《鐵達尼號》 中的「海洋之心」
藍鑽—充滿傳奇色彩
說到藍鑽,世人們一定會聯想到那顆詭異的著名寶石——「希望」。這顆藍鑽據說是鑲嵌在印度南部的一個佛像頭部的佛眼,被盜後受到了詛咒,隨著法國人塔維密爾把這顆藍色巨鑽帶回法國後,不詳的事情就接踵而來,擁有過它的主人均相繼離奇死亡,其詭異曲折經歷足以寫成一部小說。 18世紀,法王路易十四曾擁有這顆獨一無二的67.5克拉藍鑽,也稱為「法國藍」,後來路易十四暴病而亡。繼承這顆藍鑽的法王路易十六和絕代艷后瑪麗安託瓦內特王后被推上了斷頭臺, 成為法國歷史上唯一被砍頭的國王和王后。歷經法國大革命的滄桑,這顆藍鑽於1792年在法蘭西國庫中被盜,重新切割後於1830年在倫敦珠寶市場上重現,被英國銀行家霍普先生購得, 命名為「希望「,後霍普先生破產。1911年又漂流到美國,皮埃爾·卡地亞將這顆深藍45.52克拉的「希望」鑽石收購併設法賣給了美國知名社交名媛,華盛頓郵報所有者麥克萊恩的夫人伊瓦琳·沃爾什·麥克萊恩(Evalyn Walsh McLean),這顆鑽石也讓當時相對鮮為人知的法國珠寶商登上了新聞頭條。有人告訴麥克萊恩夫人,「希望」是一隻會帶來噩運的鑽石,麥克萊恩夫人不以為然,經常佩戴此鑽以彰顯富有。就在藍鑽進駐麥克萊恩一家的第二年,他們的兒子在車禍中喪生,最後麥克萊恩先生進入瘋人院,女兒自殺,麥克萊恩夫人最終也於1947年在孤獨中去世。1958年,美國珠寶商海瑞溫斯頓買下麥克萊恩夫人的全部珠寶遺產,成為藍鑽「希望」的新主人。奇蹟的事情發生了,溫斯頓一家不但平安無事,珠寶生意還變得格外好,發展成世界著名的鑽石品牌「Harry Winston」。後來,溫斯頓先生將「希望」鑽石捐給美國華盛頓的史密森研究所,從此,「希望」鑽石停止了數百年的作祟。如今, 這顆大自然的瑰寶,靜靜地躺在美國華盛頓史密森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展櫃中,接受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的讚嘆和後人們對她充滿傳奇歷史的無限遐想。
清代官員的朝珠與頂珠
今天,承載著眾多寶石之美的經典藍色從歷史長河中走來,回歸為2020年度流行色,當歷史與現實相結合,那靜謐的經典之藍,或者是承載著人們無限探知欲望的「秘境」,抑或成為安撫人們心靈的「希望指引」。然而,關於藍色,無論是治癒,還是傷感;是浪漫,還是抑壓,它永遠沒有答案。它只是在遠處,靜靜地提示我們,無論你擁有多麼繁忙的工作和生活,無論你經歷多少苦難,你的心靈深處還有另一片家園。
李剛
德籍華人,歐洲IGI國際寶石學院彩色寶石鑑定師、中國國檢翡翠鑑定師、世界珠寶歷史學者、元培學堂珠寶美學特聘講師,以及國際彩色寶石鑑定及珠寶品牌專家。創立德國高級珠寶品牌 Geodora,致力於在中國推廣和傳播高級珠寶文化和世界珠寶品牌發展史,投身於珠寶投資與收藏培訓領域,線下各主題珠寶文化與培訓課程涉獵廣泛,從歷史學、人類學、跨藝術美學、皇室譜系、珠寶品牌發展史、流行時尚,珠寶設計及寶石知識等多個方面剖析珠寶品牌與奢侈品發展的內涵與外延。
撰文/李剛 編輯/劉麗鳴
- END -
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繫本公眾號並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