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人們普遍的認為,對外界表現出恐懼的狗狗,一定是遭受過虐待,所以它們才會表現出躲在主人腳後的害怕舉動。儘管這在某些情況下是正確的,但我們不可忽視的是,有遺傳傾向或者幼年時期缺乏社交經驗,也是原因之一。
我的狗狗為什麼怕其他動物和人?
每當鏟屎官跟狗狗說出門時,狗狗總會表現出十分興奮。可出門沒多久,狗狗卻總是黏在腳邊不肯自己走路,還表現出很害怕的樣子。鏟屎官或許會百思不得其解,狗狗可能是發生什麼問題了。根據動物學家大衛博士解釋,當狗狗感到壓力、困惑甚至是不熟悉,缺乏社會交際經驗時,通常會選擇將自己躲藏起來。
其實狗狗跟我們人類一樣,性格各不相同,有的個性屬於天生外向活潑,有的性格屬於內向害羞。如果狗狗害怕其他動物甚至是人類,膽怯的躲在主人腳後,多數是由於幼時缺少提高社交性,或者它天生性格易恐懼,過去經歷了消極的經歷並沒有得到適當的處理所致。
再深層一點,我們想想原因還有哪些?
首先第一個先聯想到:是什麼嚇到你的狗狗了?
大多數狗狗都有自己害怕的事情。鏟屎官是否曾經注意到狗狗因為遇到什麼而感到恐懼?是調皮的孩子?是男人或者女人?是聲音很響亮還是個子很高的人?每當狗狗出門後,鏟屎官需要注意它的反應,並設法弄清楚是什麼讓狗狗感到焦慮害怕。其次,它可能會給鏟屎官一些明顯的信號,例如:
典型的行為是畏畏縮縮,十分害怕的躲在鏟屎官的腳後。如果發生應激情緒,狗狗很有可能會大聲吠叫,甚至基於恐怖的反應中出現撕咬行為。
另外一種可能性是關乎於遺傳學。害羞或者膽小的狗狗同樣更容易產生相同的後代。這種基因無法得到改變。
如前文所述,缺少適當的社交能力是小狗害怕陌生環境的一個大原因。沒有機會與各種各樣的人見面,使它們對不認識的人產生恐懼。動物行為學家伊恩博士研究認為,幼犬應當在出生後的3周到三個月以內,在平日生活中應接觸至少100人。因為這段時期被稱之為「敏感期」,狗狗會學習模仿周邊的事物。而這類接觸是儘可能的讓狗狗去嘗試認識不同的人,確保狗狗在和不同的人群相處時能感受到友善、溫和。
為什麼對狗狗來說,克服恐懼很重要?
如果狗狗的恐懼反應不受控制,或者在犯錯的過程中被鏟屎官無意識的強化,狗狗會迅速升級,使害怕的行為根深蒂固,此後很難改變。當狗狗遇到了自己害怕的事情卻無法避開時,它會油然而生起因為保護自己的欲望,選擇面對對方去戰鬥。
如果防禦性的侵略成為每一隻狗狗減輕恐懼的首選策略,那麼結果可想而知,無論是狗狗亦或是鏟屎官,都會受到來自社會或者他人的譴責。即使情況沒有那麼糟糕,但狗狗也會感到不開心,並經常承受壓力,對鏟屎官和狗狗來說,都十分不利。
當狗狗很害怕,選擇躲在你腳後時
恭喜你,這代表它非常信任你,是像父母一樣能讓它感到安全的人!
有社會化不足問題的狗狗,不妨循序漸進的建立狗狗信心與增加環境熟悉度。
一方面,不建議鏟屎官流露出不理解這類行為的困惑反應。鏟屎官當下第一時間可能會想辦法安撫狗狗,並嘗試用腳把它推向前,開始管教它並糾正它。儘管這是一個很自然的動作,但實際上鏟屎官正在加強它的反應並在向狗狗傳達以下信息:你在害怕,你在緊張。你不可以這樣。
實際上,鏟屎官需要記住這四個不要:不要嘗試安慰它、不要大喊大叫、不要猛拉它或猛烈地牽引它的皮帶、不要強迫它試圖踏出第一步。
這通常是一個緩慢而漸進的過程。不可著急的改變狗狗的自然反應。
如何進行脫敏工作?
什麼叫脫敏?
顧名思義是幫助狗狗克服它感到害怕、敏感的事物。鏟屎官可以階段性的增加在戶外運動時的時間,讓狗狗接觸不同的人和狗狗,慢慢改變它對外面的印象。
在克服的過程中,所有的事情都必須在精心設計,鏟屎官能控制的環境下進行。例如,狗狗如果害怕其他狗狗,可以幫助它們嘗試做一些能夠意識到擁有玩伴樂趣的活動。
訓練狗狗充滿信心非常重要,不妨可以從一些基礎訓練開始,先教它簡單的行為動作,如坐下,停止腳步等,改變狗狗對新事物的感知。
接下來,鏟屎官仔細考慮下到底是什麼事物使狗狗感到緊張,基於此來設計環境,這對狗狗有好處。例如,如果它害怕房間內的孩子在大喊大叫,那麼鏟屎官可以讓那個孩子情緒冷靜下來並且慢慢的出入房間。如果鏟屎官發現狗狗對聲響(如雷聲)產生恐懼,那每當出現聲響時,可以給狗狗小零食吃,這一步非常重要,鏟屎官無形中可提高狗狗的舒適度。
服從訓練對控制狗狗的恐懼行為可以產生一定的效果。動物行為學博士斯坦福科恩說,當狗狗感到害怕時,對大多數人來說,他們會第一時間下意識試圖通過安慰來對待狗狗們,就像對待孩子一樣自然。但其實這會加劇狗狗的恐懼心理。
當鏟屎官在狗狗表現出恐懼時撫慰它,狗狗可能會將這一行為認定是對它的一種行為獎勵。相反,鏟屎官可以試試當這件事沒有發生過,是一種正常的行為,就好像你根本就沒有注意到它感到恐懼一樣。
讓狗狗熟悉各種不同的地面也是不錯的方法。平時可以多踩踩塑料、橡膠、雪地、沙地等不同材質,使狗狗保持社會體驗,探索世界。
英國林肯大學的獸醫專家米爾斯博士表示,鏟屎官需要承認狗狗缺少社會交流,但不要大驚小怪。 如果訓練過程中發生緊張害怕的表現,鏟屎官不要強迫它,讓它做出選擇。
另外,建議鏟屎官可諮詢專業的寵物行為治療師,能夠更快更有效又正確的改善社會化問題!
但是,有些狗狗可能對某些事物、行為完全無法改變,如它年紀很大了或是生理狀態很差,那就不要再給它額外的學習壓力、勉強它去適應了。
如何預防狗狗社會化不足
其實,早期重視社交訓練,讓狗狗早點適應各種不同的聲音,可以為狗狗日後的生活奠定基礎。如果鏟屎官生活在吵雜而忙碌在家庭中,家中成員走來走去,並且伴隨著家庭生活的所有聲音(丟鍋、洗衣機、響亮的音樂、激動的玩耍等等),那麼狗狗很少會有社交不足的問題。同樣,如果年幼的幼犬從小就遇到飛機聲、雷聲、汽車引擎等聲音,它們一樣能完好的適應。
在外社交時,注意一定要確保自家狗狗去接觸別的動物時,其他動物是友善並且寬厚的。如果還沒靠近便開始吠叫,鏟屎官可以下意識遠離。通過正確的獎勵方式,引導狗狗如何去跟其他動物友善的交流。
通常,只要有足夠的時間,狗狗可以很快適應所有事情。如若狗狗第一次面對噪音時,鏟屎官發出過度關注的行為,這樣會導致加重它們的焦慮感,隨著主人緊張起來,並且有可能會對這種聲音感到一生的恐懼,因此,保持放鬆很重要。
狗狗害怕是否存在身體異常?
在某些情況下,狗狗若經常有躲藏行為,次數達到一定的頻率,鏟屎官或許需要考慮狗狗的健康狀況。
動物學家迪爾莫爾博士說:「雖然有些狗狗在害怕或焦慮時會躲起來,但藏起來也可能是疾病的徵兆。如果狗狗正在躲藏時,鏟屎官發現任何一個異常跡象,即表明狗狗可能處於不舒服的狀態,那麼最好去附近的動物醫院檢查一下,獸醫可以幫助鏟屎官確定其躲藏的根本原因。」
藥物能夠幫助狗狗恢復正常嗎?
如今針對狗狗身體健康的方法越來越多,幫助狗狗應對行為問題時,使用藥物幹預相對來說說也很普遍。在某些情況下,尤其是對於有明顯恐懼感的狗狗,使用氟西汀等藥物可能會有明顯的效果。但是,藥物治療並不是萬能藥,如果不從根本解決問題,藥物也容易產生嚴重的副作用,因此鏟屎官萬萬不可輕視藥物帶來的副作用。
不得已的情況下,鏟屎官如若選擇藥物治療,建議尋找一位精通心理學藥理學的動物學家。在考慮用藥時可諮詢地方是否可以用藥物治療,或者哪種藥物是最佳選擇,身體的副作用有哪些,多久能看到效果,持續服用藥物的時間需要多久,與藥物一起治療應遵循哪些行為改變方案等等。
面對狗狗社會化訓練和治療,其實還是關乎於鏟屎官需向親人一樣對待它們,尊重它們並且讓它們融入有趣的社會中,使狗狗接觸任何事物時都是非常美好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