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退 15 年後,張洪量帶著他的創作大碟《愛情神曲》重回樂壇。他用一首 2000 字的「神曲」將自己不為人知的人生故事和心路歷程娓娓道來。同時,他還帶來一部《黃書》。嘿,別想歪了,這可是一本正經的又內容充實的著作——講述的是黃種人的前世今生。翻開它,你會驚訝於關於自己的種族有如此多的奧秘,更會不禁對張洪量的才華刮目相看。
唱歌的張醫師
歌手是張洪量最為人熟知的身份。1990 年代,他創作了《廣島之戀》、《你知道我在等你嗎》、《到不了》等一系列膾炙人口的歌曲,同時擔任製作人,是難得的全能型音樂人。
但忽然間,張洪量就銷聲匿跡了。畢業於臺北醫學院的張洪量在成為歌手前,曾是一名牙醫。1984 年,熱愛音樂的他幸運地被滾石公司發掘,於是,他完全不顧父親反對,踏上了音樂之路。一路上他都走得順風順水,直到 2001 年,事業巔峰期的張洪量想嘗試點新東西,卻意外遭遇了滑鐵盧——拍電影的計劃因 9·11 事件而流產,參演的偶像劇又擱淺……正心灰意懶時,與年過古稀的父親聊天,他突然意識到父親的蒼老,曾經叛逆的張洪量就想「做一些讓爸爸開心的事情」。在此之前,父親對他的棄醫從文始終耿耿於懷,為了盡孝道,張洪量決定做回牙醫,成家立業。闊別歌壇的十五年裡,張洪量極少曝光。最近一次出現在公眾面前,是 2011年的金曲獎頒獎禮上。在得知愛徒莫文蔚入圍最佳女歌手時,他欣然接受邀請與莫文蔚同臺表演,「想讓她無限風光地領獎。」兩人的緣分要追溯到 1995 年。當時莫文蔚的事業正遭遇瓶頸期,張洪量受邀為她的首張國語專輯《做自己》擔任製作人,並將自己已創作好的《廣島之戀》送給了她。《做自己》推出後賣出了近 40 萬張的好成績,幫助莫文蔚慢慢走出了低谷。頒獎典禮上,莫文蔚如願獲得「最佳女歌手」獎,之後,兩人深情地演繹了經典之作《廣島之戀》,成為當晚的一大亮點。但這只是一個小插曲,其他時間裡,張洪量依舊是過著朝九晚五生活的「張醫師」。直到今年元旦,他躺在床上,關於做音樂時的一切像電影般在眼前閃現。他突然感覺「當初的音樂夢想離我好遙遠啊」,想著想著就害怕起來。那一晚,他徹夜未眠。第二天,他取消了所有牙科預約。獨自思考了一個月後,張洪量決定回歸音樂。
從紐約到貝加爾湖
有趣的是,除了做音樂,張洪量還懷揣一個二十餘年的夢想——從東方人的角度,探索黃種人的前世今生。
這個念頭的萌芽在 1991 年。那時,張洪量前往紐約短期進修。有一天,他走在路上不小心撞到了一個白人,白人囂張地說:「這是我們的美國,你滾回老家去!」「我回去就研究了美國歷史,發現歐洲移民者消滅了 8000 多萬印第安人,怎麼能叫『我們的美國』?」這激發了張洪量對種族起源問題的興趣,並一發不可收拾,之後他花了一整年研究歷史。
1992 年專輯《有種》問世,他用音樂把研究成果呈現了出來。比如《這個種有種》、《我們都是一個樣》表達了身為黃種人的自豪,《相思三嘆》、《轉念》等是對人們共同情感的思考。
然而這並沒有結束,張洪量有更大的野心——寫一本關於黃種人歷史的書。為了收集資料,他花了幾年時間在世界各地旅行,從柏林到巴黎,從白令海峽到格陵蘭島,幾乎走遍了所有黃種人的聚集地。《黃書》裡有一張地圖,告訴人們黃種人曾出沒在哪,而現在又在哪生活,「你能看到黃種人足跡的變遷,我做的就是考察這些地方。」張洪量覺得大部分的歷史是西方人寫就的,不一定客觀,所以他要親自探究,從黃種人的角度表達自己對種族問題的思考。「譬如說已有資料認為古西伯利亞人在一萬年前經過白令海峽到達格陵蘭,這部分我就要考據,到底布裡亞特人和格陵蘭人是不是長得一樣,如果一樣的話事實可能是成立的。」
1997 年,為了探訪布裡亞特人,張洪量跑到了俄羅斯的貝加爾湖畔。他住在貝加爾湖凸出來的一個小島上,有一次參加當地小學的慶祝活動,發現這裡大部分人都是亞洲人的面孔,而俄羅斯人只是少數。「這正驗證了我的觀點:這裡曾是黃種人的土地。」
有一天在當地閒逛的他,突然被警察帶上了警車。五個警察一邊講俄語一邊拿出伏特加。「其實我不太會喝,但是我想反正被逮捕了,不喝也不行。」他索性和警察拼起了酒量,到最後連路都走不了。直到朋友來接他,張洪量才知道是虛驚一場:警察並沒要逮捕他,因為警察都是亞裔混血,看到他倍感親切,就想請他喝酒。
《廣島之戀》的創作原來也與貝加爾湖頗有淵源。歌曲女主角的原型是個加拿大姑娘,但會俄語,當時正好也在貝加爾湖,就為張洪量擔任翻譯。兩人度過了一段美好時光,但旅行結束時,女孩飛去了荷蘭,張洪量飛往臺北,這段異國情緣不得不以分手告終。為了紀念,張洪量寫下了這首歌:「那時電影很火,我又不想明顯地表現我自己的戀情,於是就命名為《廣島之戀》。」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年,曾一度被推遲出版的《黃書》終於推出了簡體版。回顧了過往再談及未來,張洪量信心滿滿:「我要用餘生完成書裡提到的音樂夢想,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編輯 /王躍 文 /潘紫薇 王躍 攝影 /解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