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人民日報二版的頭條位置,刊發了《自信的中國永遠在這兒》一文。這篇佔了半版的文章,談了一個重要話題:中國自信。
「經歷了5000多年的艱難困苦,中國依舊在這兒!面向未來,中國將永遠在這兒!」文章引用了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傳遞出一個清晰的態度:從容淡定的中國自信。
前不久,一首在音樂界引發極大關注的《自信之歌》,正是中國自信的生動註腳。
3月15日,國內第一首以「四個自信」為主題並取名《自信之歌》而創作的歌曲正式上線。這首由福建知名詞作家唐炳椿作詞,著名作曲家董林慶作曲,著名作曲家、武警文工團藝術指導劉琦編曲,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團青年歌唱家張英席演唱。
這首以「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為主題,含蓄而巧妙地將「四個自信」進行藝術化融入而創作的主旋律歌曲,高度契合黨的十九大精神,激勵著人們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該作品歌曲歌詞從復興路上、把好方向、同心同德、民族精神等四個方面入手,巧妙而形象地闡述了「四個自信」的重要作用。歌詞在副歌部分,強調每個人要實現「自信」,首先必須做到相信自己,其次要腳踏實地,第三要只爭朝夕,第四要心無旁騖,也只有這樣,才能堅持「四個自信」,概括高度凝鍊,極具哲理性,並且多次重複,以喚起人們不斷強化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較好地傳承了中華基因,弘揚了中國精神,聚焦了中國夢的時代主題。旋律高亢清亮,雄渾有力,激揚豪放,節奏明快,震撼人心。
據悉,由福建省音樂家協會、莆田市委宣傳部、東南網莆田站聯合打造的《自信之歌》,在今年由福建省委宣傳部指導、省文聯主辦的「同圓中國夢·弘揚紅色文化」歌曲徵集評選活動中,獲評「十優歌曲」,且榮列第5名。
著名作曲家、武警文工團藝術指導劉琦說,《自信之歌》是黨的十九大後創作的又一首好作品,是一首主旋律歌曲。歌曲旋律富有張力、高亢嘹亮,激情飛揚,彰顯了新時代精神,傳遞了正能量,凝聚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激勵人們在新時代的道路上努力奮鬥。
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團著名青年歌唱家張英席說,我第一次唱這首歌,感覺能量滿滿。正如歌名一樣,在新時代召喚下,全國人民能像這首歌中所唱的那樣,自信起來,一起邁向新時代。在美好的機遇面前,用這首美好的作品來展現我們的心情,也是特別有意義的事。所以,我很高興能夠有幸來演唱這首《自信之歌》。
之後,《自信之歌》MV上線,製作恢宏大氣,凸現了歌曲的表達主題,融入了民族團結、軍隊威武、科技進步、港口崛起、飛船上天、蛟龍下海、動車飛馳、城市建設、大好河山、國際維和、健兒奪冠等元素。該短片選取了高清拍攝的著名青年歌唱家張英席在北京錄音棚錄製該歌曲時的情景。視頻畫面與歌詞內容融為一體,向海內外觀眾呈現了全國各族人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正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為實現黨的十九大確定的目標任務、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的堅定信念和必勝信心。
東風浩蕩,前景可期。《自信之歌》彰顯了新時代精神,傳遞了正能量,凝聚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作為具有悠久文明的負責任大國,中國將更加專注地走自己的路,凝神聚力辦好自己的事情;同時也將以真誠的態度,開放的胸懷,與世界各國共同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們的自信源自我們順應了時代潮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積極順應了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潮流,抓住時機發展自己,推動了中國經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廣度、深度向前發展。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國高舉經濟全球化的旗幟,牢牢佔據道義制高點,「朋友圈」越來越大。
誠如《自信的中國永遠在這兒》一文所言,你在,或不在,中國都將永遠在這兒!古老而年輕的中國,不僅會堅定不移地走包容普惠、互利共贏的人間正道,而且會走得穩健、走得久遠,越走越寬廣。
主辦:中共莆田市委宣傳部
承辦:莆田市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來源:莆田發布記者 沈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