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岡位於楚頭吳尾和鄂豫皖贛四省交界,與省會武漢山水相連,是武漢城市圈的重要組成部分。2017年12月15日,榮膺十佳魅力城市 。2018年12月7日,黃岡獲「年度魅力文旅扶貧城市」。 2019年3月26日,獲評「國家正能量城市」。黃岡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有2000多年的建置歷史,孕育了中國佛教禪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宋代活字印刷術發明人畢升,明代醫聖李時珍,現代地質科學巨人李四光,愛國詩人學者聞一多,國學大師黃侃,哲學家熊十力,文學評論家胡風等等一大批科學文化巨匠。此外還有國家主席李先念、代主席董必武等政治人物。今天我來聊下黃岡近現代的十大名人。
邢慕寰
邢慕寰(1915年8月1日-1999年10月30日),男,湖北黃梅人,經濟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1938年考入國立中央大學經濟系,與徐之河、陳觀烈、佟哲暉等人同學,1942年畢業。後到臺,創建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兼首任所長;曾創辦臺灣大學經濟學博士;曾任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主任、研究院院長。1999年10月30日逝世。對臺灣、香港經濟界和學術界貢獻至巨。在臺灣大學培養了劉克智、王業鍵、胡勝正、陳昭南、李庸三等人。在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期間,羅致和培養了香港經濟學界的許多棟梁之才,如林聰標、廖柏偉、王於漸、宋恩榮、何基、何濼生等,也是第一位在國際七大頂尖雜誌發表學術論文的中國本土經濟學家。
彭桓武
彭桓武(1915年10月6日—2007年2月28日),物理學家。1915年10月6日生於吉林長春,祖籍湖北省麻城縣王崗鄉(今麻城市鐵門崗鄉王崗社區) 。193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40年獲英國愛丁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48年當選為愛爾蘭皇家科學院院士。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彭桓武長期從事理論物理的基礎與應用研究,先後在中國開展了關於原子核、鋼錠快速加熱工藝、反應堆理論和工程設計以及臨界安全等多方面研究。對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做了許多開創性的工作。對中國第一代原子彈和氫彈的研究和理論設計作出了重要貢獻。 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5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王樹聲
王樹聲(1905年5月26日-1974年1月7日),原名王宏信,漢族,湖北麻城市乘馬崗人。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傑出的軍事家,我軍軍械裝備建設和軍事科學研究事業的重要奠基人和領導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與創建了麻城縣第一支農民武裝,1927年參與領導麻城暴動和黃麻起義。1928年後歷任中國工農紅軍團長、副師長兼團長、師長、紅四方面軍副總指揮兼第31軍軍長、西路軍副總指揮兼第9軍軍長等職。他英勇善戰,戰功顯赫,為創建鄂豫皖、川陝革命根據地和紅四方面軍建立了不朽的功勳。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是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八、九、十屆中央委員。1974年1月7日病逝於北京,享年69歲。
韓先楚
韓先楚(1913年2月 - 1986年10月),男,湖北省紅安縣(原黃安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上將,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軍首任軍長,原中央軍委常委,福州軍區原司令員,蘭州軍區原司令員。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6年10月3日,韓先楚在北京病逝,享年73歲。
郭天民
郭天民(1905.5.7—1970.5.26),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上將 ,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人。1926年入黃埔軍校學習。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革命生涯中,歷任排長、副連長、大隊長、支隊長、師參謀長、師長、軍區參謀長、軍團參謀長、教育科長、軍參謀長、軍委局長、軍分區司令員、軍區司令員、縱隊司令員、野戰軍副參謀長、兵團副司令員等職,參加了廣州起義、長徵、百團大戰、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雲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高級系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總監部副部長兼軍事出版部部長、院校部部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70年5月26日在廣州病逝,享年65歲。
林彪
林彪(1907年12月5日-1971年9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1955年)。軍事家。原名林祚大,字陽春,號毓蓉;曾用名育容、育榮、尤勇、李進。1925年參加中國共產黨;在井岡山時期先後任營長、團長、軍長、軍團長等職;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師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野戰軍司令員等職,指揮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等重大戰役;解放後歷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國防部長、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文化大革命」期間,組建反黨集團,有預謀地誣陷、迫害黨和國家領導人,陰謀篡奪黨和國家的最高權力。1971年9月13日,倉皇出逃的林彪乘坐的飛機墜落在溫都爾汗附近,暴屍於異國荒野。
陳錫聯
陳錫聯(1915.1.4-1999.6.10),原名陳錫廉,字廉甫,湖北省紅安縣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長徵。抗日戰爭中,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旅長、軍分區司令員;解放戰爭中,歷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縱隊司令員、第二野戰軍兵團司令員;新中國成立後,歷任重慶市委第一書記、軍委炮兵司令員、瀋陽軍區司令員、北京軍區司令員、中央軍委常委,一度主持過中央軍委日常工作。陳錫聯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 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共七大代表,第八屆候補中央委員、中央委員,第九、十、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二、十三屆中顧委常委。
王近山
王近山(1915.10.29—1978.5.10),湖北省紅安縣高橋鎮程河村許家灣人。1930年6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革命生涯中,歷任紅軍師長、八路軍旅長、野戰軍兵團副司令員、志願軍兵團副司令員等職,參加了鄂豫皖蘇區反「圍剿」、川陝蘇區反「圍攻」、紅四方面軍長徵、神頭嶺戰鬥、響堂鋪戰鬥、晉東南反「九路圍攻」、上黨戰役、邯鄲戰役、定陶戰役、襄樊戰役、進軍大別山、淮海戰役、渡江戰役、西南戰役、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上甘嶺戰役等。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78年5月10日在南京病逝,享年63歲。
劉華清
劉華清(1916年10月1日-2011年1月14日),出生於湖北黃安,原籍湖北大悟。1935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上將軍銜。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十四屆中央委員,第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1985年、1987年相繼被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1955年9月被授予海軍少將軍銜,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將軍銜。曾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劉華清為中國海軍的現代化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被稱為中國的「現代海軍之父」和「中國航母之父」。2011年1月14日6時,劉華清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湯一介
湯一介(1927年2月16日-2014年9月9日),男,1927年2月16日生於天津,原籍湖北省黃梅縣,195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是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家、國學大師、哲學史家、哲學教育家。湯一介作為當代中國哲學界代表性人物之一,曾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還是中國文化書院院長、中國哲學史學會顧問、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國際價值與哲學研究會(Research in Value and Philosophy)理事,第十九屆亞洲與北非研究會顧問委員會委員、國際儒學聯合會顧問、國際道學聯合會副主席。2003年起,湯一介擔任《儒藏》編纂中心主任、首席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