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2 20: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11月25日,國家發改委舉辦「周三大講堂」。圖為會議現場。
(中國改革報、改革網記者 高弘傑 攝)
深耕七載
共建「一帶一路」成果豐碩
國家發改委舉辦「周三大講堂」——「學習貫徹《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系列專題講座第八講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11月25日,國家發改委舉辦「周三大講堂」,區域開放司統籌協調處處長陳懷海和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中心政策研究處處長趙坤,分別以「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和「從國際視角看共建『一帶一路』」為題作專題報告。
「深耕七載,春華秋實,『一帶一路』建設成果豐碩。」陳懷海表示,共建「一帶一路」帶動全球互聯互通不斷加強,中老鐵路、中泰鐵路、匈塞鐵路等建設持續穩步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引領效應持續釋放,經貿合作水平持續提升;共建「一帶一路」支持多元化投資,鼓勵國際產能及第三方市場合作,目前我國已與14個國家建立了第三方市場合作機制。
陳懷海說,「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夥伴關係正式成立,目前成員國總數已達30個。同時,金融合作領域也明顯擴大,國際多邊金融機構以及各類商業銀行不斷創新投融資模式,積極拓寬融資渠道,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穩定、透明、高質量的資金支持。
「今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為『十四五』開局打下更好基礎的關鍵之年。」陳懷海表示,要深入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一帶一路」建設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紮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聚焦重點國家、重點領域、重點項目,深化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完善對外合作方式和政策體系,取得更多可視化成果。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呈現出十足韌性。此前,中國改革報、改革網記者從國家發改委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國已與138個國家、31個國際組織籤署了201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各方面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如何進一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趙坤從國際視角出發,圍繞當前共建「一帶一路」熱點問題進行著重解讀。他表示,中國始終堅持和平發展、堅持互利共贏,願同合作夥伴一道,把「一帶一路」打造成團結應對挑戰的合作之路、維護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進經濟社會恢復的復甦之路、釋放發展潛力的增長之路。
談及建設團結應對挑戰的合作之路時,趙坤說,要主動對接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推動有關合作項目精準對接聯合國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堅持多邊主義,把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的雙邊國際合作同聯合國、G20、APEC、金磚、上合等多邊合作結合起來,整體推進。
他表示,要積極推進「健康絲綢之路」建設,以全面提升中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民健康水平為主線,促進中國及沿線國家的衛生事業共同進步。疫情之後,各國需進一步加大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健全完善惠及全人類、高效可持續的全球公共衛生體系。
如何建設促進經濟社會恢復的復甦之路?趙坤認為,一方面要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通過「一帶一路」建設推動有序復工復產,以「一帶一路」建設支持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維護區域和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實現商品、服務和人員的正常流動,努力恢復受疫情影響的產業;另一方面,要積極推進「數字絲綢之路」建設,為經濟社會復甦注入催化劑,加強同沿線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在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數字經濟、網絡安全等方面的合作。
最後趙坤表示,建設釋放發展潛力的增長之路,未來需進一步聚焦重點、精雕細琢,共同繪製好精謹細膩的「工筆畫」,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將發展的潛力激發出來。
(中國改革報、改革網記者 李韶輝 實習記者 呂書雅 )
原標題:《【直擊】周三大講堂 | 深耕七載 共建「一帶一路」成果豐碩》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