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法醫破案這種類型的片子,國內比較有名的《法醫秦明》,HK的《法證先鋒》三部啦,國外就更多了,《不死法醫》、《識骨尋蹤》等。
今天就跟大家聊一部今年上半年上映的印度電影——《法醫追兇 》。
首先說明,這個片子130多分鐘是沒有歌舞的,請放心觀影。
影片開始,導演就給觀眾交了個底,「精神變態狂犯案沒有動機,作案本身就是他的動機」
這話聽著有點甩鍋的意思。言下之意就是本案和精神變態狂有關,如果有邏輯不合理的情況,請自行歸結於——精神變態。
故事發生在印度的某個城市,短時間內連續發生兩起兇殺案,受害者都是5歲左右的女童,作為警方的調查負責人小莉,根據多年的經驗認定這是同一兇犯所為。
為了儘快找到線索,抓住兇手,她向上司申請法醫協助,上司給他指派了警局的法醫顧問,也就是小莉的小叔子小薩。
小薩通過現場實地勘查,物證檢測等技術手段,大膽推測兇手可能是個孩子,並指出警方之前調查的方向可能存在問題。
而就在同時,警方找到了一位案發目擊證人。根據證人的描述,殺人兇手就是一個11歲左右的小男孩。此時,警方才意識到之前調查方向有誤,並立即根據證人提供的信息畫出嫌疑人的肖像,全市通緝。
終於,在第三起案件發生後不久,警察終於將這個連環殺手捉拿歸案。但細心的小薩卻發現事有蹊蹺。案發現場某個證物上出現了第三者的指紋。而這時,有個退休的老警察來找小薩,說10年前他經手的最後一個案子,也是個女童連環殺人案。在將兇手繩之於法的2個月後,卻發現兇手另有其人,唯一留下的線索就是一枚指紋。
而讓眾人意外的是,第三者的指紋竟然與10年前的連環殺人案上的指紋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聯繫。
那到底小男孩是不是真的殺人兇手呢?
小男孩跟這個神秘的指紋有著什麼樣的關係呢?
10年前的殺人兇手為什麼在沉寂多年後又再次重出江湖呢?
帶著這些疑問,小薩和他的同事們,依靠僅有的線索,抽絲剝繭,順藤摸瓜,朝著真相一步一步逼近。
原來,小男孩只不過是個殺人工具。有人通過某種通信設備遠程給他下達命令,以此來完成自己的殺人計劃。而種種跡象表明10年前被誤認為是連環殺手後來又被釋放的那個人,有重大嫌疑。
如果這個人是兇手,那10年前的案子到底有沒有誤判?還有那個一直找不到的第三者指紋究竟又是誰呢?我這裡就不往下劇透了,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利用周末時間看一看。
該片是印度少有的法醫探案片。從驚悚和懸疑上來說,個人覺得可以達到及格往上的水平。尤其是電影前半部分,隨著故事的推進,案件的疑點越來越多,加上剪輯和詭異的配樂,讓人真有一種看誰都像兇手的感覺。
從故事劇情來說,有懸念,有反轉,前面挖的坑,後面基本都填上了(曾今一度在想要怎麼才能把故事圓回來,話說這個編劇還是挺會編故事的)。雖然在有些地方邏輯上說不太通,但不影響影片觀感。
影片中人物較多,男性基本都是大鬍子,要是不仔細辨認還真有點不太好分清。法醫的人設比較清楚,故事的情節發展基本都是由他來推動的。女警的功能性顯得有點弱。雙胞胎女兒的設計,個人覺得本應該是該片最大的亮點,可惜編劇並沒有在這方面深挖,或許是前面挖的坑太多,害怕最後填不上。
片中比較諷刺的是,精神變態竟然當上了心理醫生,還能給別人疏導心理問題;而我們一直追求真相的法醫,卻在最後時刻選擇隱瞞真相,謀殺了連環殺手。那麼問題來了,到底誰才是變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