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富動力網
作者:張厚培
今年以來,A股探底回升。截止目前,A股三大股指中,表現相對較弱的滬指累計漲幅也達到了11.74%,不過與此為基準,兩市有2209隻個股跑輸給其,佔比超過54%。分析指出,跑輸大市的公司,不乏一些有較大投資價值的公司,它們存在「補漲」的要求。
超半數個股年內跑輸給滬指
2020年一季,受疫情影響,A股市一度出現大幅波動。不過,其後在國內疫情受控的提振下,開啟了一波強勢行情。截止11月27日收盤,滬指年內累計漲幅11.74%、深成指大漲31.25%、創業板指狂漲45.65%。在股指回暖的大背景下,漲幅超過100%不在少數,更有個股累計漲超過10倍。
不過,在這樣的背景下,仍有不少個股跑輸大市。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截止11月27日收盤,滬深兩市有2209隻跑輸給滬指,佔4085隻在交易的個股比重的54.08%。其中,跑輸市場最多的是*ST環球(600146);數據顯示,其年內累計跌幅達89.33%,跑輸同期股指101.08個百分點。
據了解,*ST環球之所以表現如此之差,主要因為業績不佳。財報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收入2759.28萬元,同比下降97.18%;淨虧損9302.38萬元。此外,該公司2018年度、2019年度己連續兩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淨利潤均為負值,公司己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此外,凱迪退(000939)及*ST天夏(000662)兩家公司股價年內也跑輸給上證指數超過90個百分點。*ST實達 (600734)、*ST當代(000673)、*ST華訊(000687)、*ST博信(600083)、ST八菱(002592)、*ST長動 (000835)、*ST拉夏(603157)、*ST安信(600816)、*ST金鈺(600086)等17隻個股跑輸給大市超過70個百分點。
從屬行業分布來看,1477隻跑輸給大市的個股。主要集中於機械設備(206隻)、化工(173隻)、計算機(168隻)、醫藥生物(157隻)、公用事業(127隻)、房地產(99隻)、傳媒(80隻)、通信(70隻)等8大行業中。值得一提的是,從比率上來看,跑輸大市最多的行業是銀行。數據顯示,37隻銀行股中,有多達29隻跑輸同期大市,佔比達78.38%。
對於跑輸給滬指的公司中銀行股比率最多。分析人士表示,自年初疫情這一黑天鵝事件以來,市場擔憂銀行資產質量惡化。多數銀行股僅在7月初出現「壇花一現」的行情,其他更多的時間都是處於跌跌不休的調整中。不過,進入4季度,部分銀行股悄無聲息地展開了反彈。26日銀行普漲,其中建設銀行漲逾4%、工商銀行更是大漲近6%,顯示市場正在「糾偏」。
部分個股存「補漲」要求
其實,從以往經驗來看,銀行在四季度大多時候都是跑贏大市的。國盛證券研報指出,回溯2009年至2019第四季度各行業收益情況發現,四季度銀行板塊往往更容易獲得絕對收益,其中12月單月更容易獲得相對收益。具體來看,銀行板塊在過去十年間的「年底行情」表現如下:8年獲得絕對收益,除了2012年、2018年之外均獲得正收益,上漲概率高達80%。
華泰證券沈娟團隊曾表示,下半年經濟邊際修復,銀行淨利潤增速有望修復,風險壓力可控。復盤歷史,銀行板塊在四季度表現較為穩健,大多取得絕對收益。當前為銀行板塊估值倉位雙底部,且資金面在四季度有望迎來外資快速流入、被動資金髮行加速、各類資金尋求穩定等多重利好,驅動板塊估值修復。
事實上,不止銀行股,在每輪行情中,個股先漲後漲都會漲。從以往經驗來看,市場每一輪行情,一般都出現如下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漲得比較多的往往是題材股;第二階段熱點常常集中在績優股、低估值股票;而第三階段,則是強勢股出現疲態,一直沒怎麼漲的開始補漲。
券商投顧對記者表示,歷次行情均有暴炒的大牛股出現,但一段時間後都會回出現有震蕩整固走勢,即便歷史上的如貴州茅臺(600519)等,也不是一漲至今,中間也曾出現過深幅調整的行情,由此,作為理性投資者應以靜制動,挖掘一些有業績支持的「滯漲」公司,耐心等待上漲時機到來。
「部分個股逆市走弱、滯漲股可能有其客觀的原因,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漲得少或沒漲本身就是一個亮點。當制約股價上漲的因素消除之後,滯漲股可能迎來一波酣暢淋漓的『補漲』行情。業內人士指出,但在選擇超跌滯漲股時要認清市場所處的環境和背景,研判未來趨勢的發展方向,更要了解股價超跌或滯漲的真實原因,做到有的放矢。
那麼,該如何去把握滯漲股呢?分析人士表示,在選擇滯漲股時要認清市場所處的環境和背景,研判未來趨勢的發展方向,更要了解這些股價此前沒表現的真實原因,分清滯漲的種類,做到有的放矢。本身存在重大問題、業績大幅滑坡或長線莊家出逃等造成的滯漲股,不宜盲目介入。「可以預見的是,滯漲股可能是將是後市一些主力『突擊』的的主角。」
跑輸給大市公司中市值超1000億元個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