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中,參加第一次「華山論劍」者被稱為「五絕」,「東邪」黃藥師、「西毒」歐陽鋒就、「南帝」段智興、北丐「洪七公」和「中神通」王重陽。這五人每人都有自己的絕技,除了王重陽,很難分出個高下來。
其中,「西毒」歐陽鋒最狠毒,出手狠辣,禍害無窮。其拿手絕技就是「蛤蟆功」,威力巨大,好在王重陽的「先天功」和南帝的「一陽指」是「蛤蟆功」的剋星。王重陽在臨死之前,為了讓世上還有人能制住歐陽鋒,便帶著周伯通跑到雲南,將「先天功」交換給了段智興。
這「蛤蟆功」確實厲害,與洪七公的「降龍十八掌」、黃藥師的「彈指神通」不相上下。但是,「蛤蟆功」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使出者要趴在地上,像一隻大蛤蟆。這「起手式」也太明顯了,讓人一見,就知道他要使「蛤蟆功」了。
發功時蹲在地下,雙手彎與肩齊,嘴裡發出咯咯叫聲,宛似一隻大青蛙作勢相撲,雙手平推,吐氣揚眉,威力十足。武學要旨在於以靜制動,全身蓄勁涵勢,只要敵人一施攻擊,立時便有猛烈無比的勁道反擊。
在《神鵰俠侶》裡,歐陽鋒將「蛤蟆功」演示給楊過看,「蹲低身子,口中咕咕咕的叫了三聲,雙手推出,但聽轟的一聲巨響,面前半堵上牆應手而倒,只激的灰泥瀰漫,塵上飛揚。」由此可見,這「蛤蟆功」只能正面攻擊敵人。
那對方見到這個架勢,明知道他要使「蛤蟆功」,為什麼卻不躲到他身後去呢?非要正面站著?「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一般的武功都是毫無徵兆,讓人防不勝防,躲無處躲。但歐陽鋒的「蛤蟆功」先要趴在地上,再要發出咕咕咕的聲音,然後才會發力,這徵兆也太過明顯了。打不過,咱還躲不過?
一是因為對方不知道那是「蛤蟆功」
在《射鵰英雄傳》裡,黃蓉就沒有躲。歐陽鋒帶著歐陽克到桃花島求親,洪七公卻也前來為徒兒郭靖求親,兩人一言不合便鬥了起來。黃蓉見歐陽鋒趴在地上,完全不知道他要幹什麼,對郭靖笑著說「真像一隻癩蛤蟆」。
黃蓉根本不知道這「蛤蟆功」的厲害,所以她不躲。和郭靖在屋頂上說說笑笑,還將三枚銀梭擲向歐陽鋒。結果一股極大力量排山倒海般推來,幸得郭靖雙手同使降龍十八掌中的「見龍在田」,才使得黃蓉沒有事。
在《神鵰俠侶》裡,楊過曾經用「蛤蟆功」打傷過武修文,後來被郭靖送到了終南山。在終南山,楊過並沒有學到武功,在考校大會上,楊過又是用「蛤蟆功」打傷了鹿清篤。楊過之所以得手,也是這武修文和鹿清篤不知道「蛤蟆功」的原因。
二是因為對方不願示弱
洪七公、黃藥師等人,見到歐陽鋒趴在地上,明知他要使出「蛤蟆功」,但出於身份的考慮,再加上自己也不怕「蛤蟆功」,不願意躲。他們知道「蛤蟆功」的厲害,但一旦躲開,便示弱了,這顯然是他們不願意做的事。他們也有能與「蛤蟆功」抗衡的武功,正想與歐陽鋒的「蛤蟆功」較個高下。
對於知道「蛤蟆功」的厲害,又沒有能力與之抗衡的人,見到「蛤蟆功」的徵兆,其實是可以躲開的。一見到對方趴在地上,就馬上躲到身後,那「蛤蟆功」也就毫無威力了。所以,「蛤蟆功」的實用性有限,只能對不知者和不願躲避者以威脅。
「蛤蟆功」不能快速,毫無徵兆地攻擊敵人,這在武學上其實是大忌。明知道「蛤蟆功」的厲害,自己又對付不了,還不躲,那就是傻子了。因此,這「蛤蟆功」,其實並沒有多大的實用性,只能欺負一下不明真相者,或者偷襲才能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