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遊戲》女主角:對於女權主義話題 我絕不會沉默

2021-02-09 公益慈善論壇

來源:中國婦女報

遭遇「豔照門」不道歉,反而炮轟此事是性犯罪,堅決維護個人隱私權益

不擔心被人看作是「難搞」或是「驕橫」,公開聲討男女演員不公平薪酬問題


據報導,由詹妮弗·勞倫斯領銜主演的「飢餓遊戲」系列電影的大結局篇《飢餓遊戲3:嘲笑鳥(下)》11月12日在京舉行了盛大首映,這也是該劇組首次來華宣傳。2012年,詹妮弗·勞倫斯在《飢餓遊戲1》中嶄露頭角,同年憑藉《烏雲背後的幸福線》成為最年輕的奧斯卡影后。去年,憑藉《美國騙局》獲得金球獎最佳女配角提名,被中國影迷暱稱為「大表姐」的詹妮弗·勞倫斯稱隨著「飢餓遊戲」故事的推進、自己的成長,也逐漸理解了女主角凱妮絲這個角色,如今告別,並無任何遺憾。在戲裡過足了女英雄癮,她暫時不想接這類角色了,畢竟這會帶來定型的困擾,希望「以後可以演柔弱一些的女性」。

有雄心壯志的演員總是想挑戰自己演技的極限,嘗試不同類型的戲路,這位年輕影后希望以後在職業上可以拓寬戲路,嘗試「柔弱」,而在生活中,她並不柔弱:去年9月,24歲的她被捲入好萊塢史上最嚴重的「明星私照洩露事件」,之後,她強勢發聲,炮轟此事是性犯罪,「超級噁心。」被問及她有否考慮寫道歉信時,她則坦言:「每當我要開始寫時,我都會覺得憤怒,即使我真的寫了,我也不知道我要為什麼而道歉。」

黑客入侵了她的手機,把她的私照散布到了網際網路上,她有什麼錯?一個人不能拍照並把它發給自己親近的人嗎?違法的當是侵犯、散布了他人身體隱私的黑客與津津樂道的瀏覽、傳播者。他們不道歉甚至是「伏法」,她憑什麼要道歉?但有時輿論就是這麼弔詭、這麼不講道理,你是選擇順從所謂的某些「民意」以期來保住自己的人氣還是選擇堅持我沒錯所以無須道歉做自己呢?作為一個明星來說,這不啻一場「豪賭」。詹妮弗選擇了後者,而事實也證明她的選擇是對的,粉絲沒有因此拋棄她,她的人氣反而更旺了:他們覺得她有勇氣,敢講真話,維護的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個人隱私權益。

「女英雄」詹妮弗不以「甜心」「性感」見長,也不同於傳統的柔弱美女,演藝事業卻越來越火,在今年公布的福布斯全球薪酬最高女星排行中,以去年5200萬美元的稅前收入高居榜首。「女英雄」成為薪酬最高女星,是一位新影后的影響力掀起帶動了一股新風潮還是一股新風潮選擇了一位新影后作為代言人?當是二者的互動互利、「惺惺相惜」。「飢餓遊戲」三部曲小說暢銷,後被改編成同名電影熱映。有評論認為,小說討論的是公平和正義,順從與反抗,甚至宣揚了一些女權主義,主角是一個十六七歲的女性,而且不賣弄美貌和性感,靠的是思想和行動力。這樣的小說暢銷,說明這樣的主題並沒有讓青少年讀者覺得複雜高深和枯燥,而電影引起的熱評也說明其共鳴不止於青少年。以往擔綱公平和正義、順從與反抗等宏大話語主題的電影主角大多是男性,如梅爾·吉普森在電影《勇敢的心》裡飾演的英雄,典型的勇與力和對自由的嚮往。而《飢餓遊戲2》裡的詹妮弗那看似女獵人般身負長箭「彎弓射大雕」而又「亭亭佇立」的劇照給我的感覺則像是一個女版的梅爾·吉普森,健實而有行動力,不過,「紅裝」之外還有「武裝」之颯爽。她讓酷不只屬於男性,而且這種酷不只是「看上去很酷」,而是如詹妮弗所言:「我喜歡強悍的角色,因為我想成為那樣的人。這個人物肩膀上扛著全世界,她不是看上去耍酷,她必須做很多讓自己心神俱碎的事。」

雖然是女星中的「薪酬最高」,但是相比與她合作的男演員來說,她的薪酬卻有些缺斤少兩,而她用了大約一年的時間終於公開聲討不公平薪酬的問題。據報導,協商要求更高薪酬的女性擔心被人看作是「難搞」或是「驕橫」,如果男演員一樣坦白、直接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會被認為是無禮的,她想要受人「喜愛」,所以不去爭執利潤分成,「直到我在網上看到這份薪酬單,我才意識到所有與我共事的男演員們都根本不擔心被人看作『難搞』或『驕橫』。」而「我效力過的那些男老闆,從來不會花時間琢磨該如何挑選表達的角度來讓人接受自己的觀點。因為說出來就有人聽。」「以前在談到女權主義的話題時,我一直都是保持緘默的態度,」而以後絕不會再沉默下去了。對此,前輩、著名女演員格溫妮絲·帕特洛表示,好萊塢女性常常因為公開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招致非議。「你會被認為是忘恩負義,被認為是想要上頭條而炒作,所以如今有女藝人能說出『我們要談論這件事情,這根本不公平』這樣的話來,讓我覺得很了不起。」

雖說不一定「戲如其人」,但如果生活中的演員能與其電影裡飾演的英雄人物有幾分相似和相通,則無疑更能俘獲粉絲的心。關於「大表姐」的來歷說法不一,有人說是「勞倫斯」與某名表的近似諧音;有人說是奧斯卡獎公布前,熱衷於預測結果的人紛紛調侃說自己有表親在現場,而詹妮弗·勞倫斯,就是一位中國網友口中的「大表姐」。不管怎樣,身為《飢餓遊戲》系列電影中女英雄凱妮絲的扮演者,詹妮弗·勞倫斯也伴隨著角色一同在成長,其間經歷了聲名日隆,也經歷了「明星私照洩露事件」,還經歷了站出來成功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讓那些曾經沉默的話題被談論,成為一種呼聲,鼓勵女性爭取自己的權益。身為「90後」的她,正值華年,希望她有更多不同類型的表演角色嘗試,也希望她不柔弱、不隨俗的個性保持,依舊是粉絲眼中不一般的「大表姐」,高薪酬與明朗的個性魅力雙豐收。(舟子)

相關焦點

  • 蔡依林的遊戲:(後)女權主義與女性氣質
    要嘗試解讀蔡依林的《Play/呸》,我首先希望簡要介紹後女權主義——我對這張專輯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正是受到了與後女權主義相關的論述的啟發。在眾多文獻當中,RosalinGill 提出的"distinctive sensibility(獨特的感受力)"是一個十分有用的概念(Gill 2007: 147)。
  • 聽《權力的遊戲》原聲,思考後女權主義悖論
    《權力的遊戲》之所以能夠受到全世界觀眾垂青,首先是因為劇中宏大的敘事結構,並且融入了陰謀、戰爭、榮譽、信仰、背叛、成長、愛情、親情、友情等等一系列故事因素,堪比魔幻版的「七國演藝」。這種波瀾壯闊的敘事手法在片頭曲中就被霸氣外露的展現了出來,這首歌也是《權力的遊戲》原聲帶中最受歡迎的一首曲目。當音樂響起時,配合畫面中徐徐展開的七國版圖,似乎訴說著一段古老的故事就要開場。
  • 被人群嘲笑:真正的女權主義永遠不會反對男人!
    如果有人反駁,他們就會被貼上女權主義的標籤。在那些人的認知中,「papi醬作為獨立女性的形象,生下孩子卻讓孩子隨父姓,嚴重破壞了獨立女性的形象。」對於一個經濟上獨立、思想上獨立的女性來說,她的孩子必須跟隨母姓,否則他們會背叛女性群體。哪一個是事實?
  • 色情製品與女權主義
    對於不太關注這個事件的人,甚至對於因為此事而針鋒相對的許多人來說,這一事件無非再一次坐實了「女拳重拳出擊」或是「蟈蝻惡臭無比」的漫畫式想像。但此次爭論的雙方有許多恰恰都是女權主義人士,使此次事件變為一次真正的「女權主義論爭」。在這個事件中,最核心的問題在於女權主義對色情製品的看法。色情製品和女權主義的關係是怎麼樣的?色情製品是促進了女性的性解放,是她們直面自己的欲望?
  • 女權主義愛情動作片要怎麼拍?
    可何為女權 A 片?我乾脆寫下來給大家看看。歪個樓,這是沒有任何 「敏感內容」 但也成為 「禁片」 的《彩虹伴我心》,導演:範坡坡如果我說拍 A 片都是偶然,不知道會不會有人信。2015 年,我的影片《彩虹伴我心》在網上被下架時,我打電話給 56 網問下架原因,客服問我:「有沒有色情、性的內容?」
  • 女拳還是女權?網際網路時代下,女權主義危矣?
    其實這和女權主義這一概念不無關係。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康康數字時代的女性主義吧什麼是女權女權主義一詞最早出現在法國,泛指女性有關爭取男性同等的社會權力的主張,後傳到英美逐漸流行起來,經日本傳到中國後定名為女權主義,也稱為女性主義。
  • Versace 女權主義浪潮繼續燃燒
    靈感來源在川普出任美國總統之後,全球不同城市舉辦的女權主義遊行讓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正視自己的權益女權主義無疑是2017年被討論得最多的時髦話題。在表達方式上,Donatella將那些鼓舞人心的宣言以單詞的形式展示在衣衫上,Courage、Unified、Equal、Positivity、Love等等,這些簡單有力的辭藻恰好也是千禧一代女性消費者所看重的slogan情節。
  • 女權主義的藝術宣言:自信與美無可取代
    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對女性有種發自內心的蔑視,對於當今社會而言,性別的歧視愈加減少,但總有些例外,對於男孩便百般寵愛,女孩則置之不理,種種家庭環境因素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釀成了許多難以磨滅的創傷。人類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在各種矛盾的激化下,誕生了女權主義。女權主義是指為結束各種性別歧視而創立和發起的有規模、有組織的宣言運動。女權主義的行動直接挑戰於家庭暴力、教育權、性別歧視與性暴力等等。
  • 女權主義的流行標籤,已更像一場身份營銷?
    通過將「我」定義為女權主義者,「我」所做的選擇和行為就自然而然地是女權主義式的選擇和行為,不管「我」的選擇和行為是什麼。即便隨著性別平等的發展女性能夠選擇的領域得以擴大,選擇女權主義反而使得女性願意投入時間和精力去爭取的性別平等範圍收縮。
  • 女權主義作家?女權主義的背叛者?
    這種敘述方式帶來了拼接並置的視覺效果,如大口吞下的盛宴,比最貼切的耐心描寫更具衝擊力,出人意料的是,它也更加真實:我總是在他身邊,總是自言自語,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一個人照著鏡子張開嘴用手指觸碰上顎,看看會不會出什麼聲音,房子狗椅子嘴的形狀咬東西用嘴唇內側認識木頭的質地或頭髮的口感試驗自己可以憋氣多久房子狗椅子但是那些物體並不會出聲它們都待在原地默不作聲仿佛是因為我的嘴張得不夠大或者它們本身體積太大那些鋒利的稜稜角角硌在牙齦上從喉嚨深處往上推它們卻沒有任何結果碰觸著那個我照鏡子時在口中越埋越深的喑啞空洞後來我相信了我就要瘋了
  • 楊笠,女權主義?胡說
    是的,在荔枝姐看來楊笠的表演是很鮮明的,她是典型的「攻擊性」脫口秀演員,而她的話題主要圍繞她在社交平臺上也作過回應:「這一季老有人因為我的段子吵架,還連累了一些朋友,很抱歉,我本意不是這樣的」。決賽中,她講了關於談戀愛的話題,其中「因為我只想和我配不上人談戀愛
  • 「女權主義」-你真了解嗎?
    最近一段時間關於女權的話題越來越熱,各種聲音摻雜一起,你來我往,百家爭鳴,本來是一件好事。但隨著討論的深入,各種新穎詞彙也不甘寂寞的冒了出來:「中華田園女權」,「女權癌」,「女權婊」。。。隨著進一步討論,雙方直接鬧到了網絡對罵的地步。我們先不站隊,回來原地,首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女權主義」和她的發展史。什麼是女權主義?
  • 女權至上主義的批判
    女權至上主義的批判Papi醬在最新的一個視頻裡,吐露孩子隨父姓,瞬即招致激進女權主義不理性的指責與謾罵。在全球母親節期間,中國網際網路發生了這一不愉快的事件。竟然因為孩子的姓什麼,跟誰姓的問題。而展開了網絡攻防。
  • 《蘋果園》情感與女權主義的悖論
    最後Mark監獄被探視悄悄說,你還記得安全屋,I want you feel safe,I still do care about you...云云依然是想要表達對之情感,女主反以「我不是很重要的科學家」以對,對之餘這段情感情深意重的是孤獨?是自我認可?還是突出窒息婚姻重圍的自在感受?無評價不感受,成人之間沒有秘密就太boring了,可是秘密與安全感之間,事關女權主義就無從抉擇了。
  • 《The Last Night》製作者:對於遊戲、未來社會和「玩家門」,我...
    索雷特幾年前發表的關於女權主義和「玩家門」(GamerGate)事件的評論令他陷入輿論漩渦,以至於微軟和Raw Fury(《The Last Night》發行商)不得不出面公開發聲,重申他們支持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立場。在E3大廳,我在Raw Fury的展臺與索雷特見面,當時他正在一間霓虹色螢光環繞的小屋裡向記者們講解他的遊戲。
  • 文化|結合《末路狂花》,分辨何為真正的女權主義
    女權主義,顧名思義,是一種以女性權利為主導的思想潮流。縱觀世界文明史,女性經歷的壓迫與歧視漫長而古老。這種僅僅因天生性別而產生的不平等對待激起了一部分婦女群體的不滿和反抗,之後發展為鬥爭行為與吶喊——最初的女權主義運動便由此誕生。一開始的女權運動是『婦女解放運動』,目的是將廣大女性從存在於社會的各個領域,乃至家庭這種私人領域的壓迫中解放出來。
  • 爸爸》中的女權主義
    爸爸》這部電影是否是真正的女權主義電影,在行業以及學術界存在不同的聲音。有的學者認為,這部電影在闡述過程中,於無形之中灌輸了女權主義,強調男女平等的自由理念,體現了女性對於男性權力的挑戰和反抗,具有極其強烈的女權主義色彩;而有的學者亦認為,這部電影的情節更傾向於勵志色彩,即使將女主人公換成男性,其也會是一部較為成功的電影作品,因為其中存在的勵志向上的精神意旨是值得廣泛推崇的。
  • 這不是女權電影,這是碰瓷女權
    至於對等於劉玉玲角色的簡,她的飾演者埃拉·巴林斯卡則有加勒比和波蘭血統,非裔外貌是更符合當下的政治正確。她的人設也很符號化,非常高大,自稱「沒有感情」,是女性中更為男性特質的一位。仔細想想,這麼多年來連續拍過很多部,在動作和商業大片領域堪稱現象級的男性角色,那簡直隨口就能說出一批。007、終結者、洛奇、伯恩……
  • [學聯原創,周末影院]-《飢餓遊戲3:嘲笑鳥(下)》
    《飢餓遊戲3:嘲笑鳥(下)》《飢餓遊戲3:嘲笑鳥(下)》已經上映超過一周了,作為一個兩天之內一鼓作氣看完三部曲的觀眾
  • 《驚奇隊長》:將女權主義進行到底
    女權主義最徹底的是《驚奇隊長》中男女主角之間並沒有產生愛情,甚至說影片找不出男主角。在漫畫中與驚奇隊長產生愛情並讓她成為驚奇隊長的瑪威爾(漫畫中的第一代「驚奇隊長」),雖然仍對卡羅爾的成長有巨大幫助及影響,但在影片中該角色變為了女性。人們曾一度對裘·德洛所飾演的就是瑪威爾深信不疑,可惜影片給出了另外一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