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應該都好奇,不管去哪個網站,永遠都會有關於韓國的熱搜,且動輒熱搜前幾名。風雨無阻,雷打不動。
韓流明星上熱搜,勉強可以理解。但韓國的各類新聞經常上我們的熱搜,就很納悶了。
韓國電影《素媛》原型、N號房、韓國房價暴漲等等,各類韓國新聞,屢見不鮮。
不是說我們不應該給熱度,但全世界每天發生那麼多事,我們的本土新聞,也沒韓國的熱度高;甚至這些新聞在韓國的熱度,都沒有在我們這高。
韓國除了韓流,就熱度而言,經濟文化對我們的影響力,遠不如美日。大家知道的,海外頂級流量唯川而已。
但是,韓國就是能天天上我們的熱搜,以微博熱搜為例,愚見如下(聲明:純屬個人猜測):
對於不追星的人來說,崔雪莉是誰?為什麼熱搜了一年?
無意冒犯逝去的人兒,但科比離去都沒有這麼大的熱度。尤記得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當科比的臉出現在大屏幕時,響徹鳥巢的歡呼聲。
宋仲基和宋慧喬離婚,丁點小事就上熱搜忍了,畢竟有《太陽的後裔》,宋慧喬也和梁朝偉、章子怡合作過,參演了王家衛導演的《一代宗師》;
但是具惠善和安宰賢是誰?這倆離婚從何而來的熱度?
我承認韓流在世界範圍內都有著影響力,韓國的娛樂節目、電視劇廣受歡迎,很多人喜歡韓國明星;更是有不少韓國人在內娛做著幕後,比如有些古裝劇會出現韓服造型元素。
但在「限韓令」的影響下,韓國卻能頻繁上熱搜,光靠韓粉刷熱度,是無法解釋的。
如今有很多友人在華長期定居,也許是因為離得近的原因,或是因為韓國消費太高,在華的韓國人已有200萬人之多。韓國人最喜歡的城市是青島,青島有十萬多韓國人。
我們也有著許多「韓國城」,比如北京望京韓國城。來華的外國留學生中,韓國人佔了一半,就連韓國的三星電子總裁李在鎔的兒子,也是在上海讀書的。當然,我們也有不少去韓國留學的。
但外國友人來華定居,是來賺錢和生活的,不會天天刷微博。
眾所周知,韓國支持文化產業輸出很久了,有專門的經費支出,有專門負責外宣工作,進而營銷海外熱度的。
對於在華沒有大熱作品的韓流明星而言,沒有土壤支撐的熱搜,只是空中閣樓。
但毫無熱度的韓流藝人,莫名上了熱搜,確實教人浮想聯翩,簡直讓人懷疑韓國娛樂公司是不是微博熱搜包年了,而且就頻率而言,簡直比內娛明星都買的勤。
另外,我們的資本也入股了不少韓國娛樂公司,猜想也有這一層的關係在吧。
最後,希望熱搜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