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冠今很「真」。
她說當下自己最大的心願就是攢錢、買房與談戀愛。倒不是說她沒有宏偉理想,而是不同階段她對自己的規劃不同。當下,她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積攢能量與攢錢,因為只有這樣,她才能在機會來臨之際,牢牢把握,且有資本去拒絕她認為不合適的角色。
電視劇《二十不惑》,播出已有一段時日。圍繞在這部作品間隙的話題討論,從未了斷。從羨慕四女孩友情,到人間真實姜小果...「四女孩」出沒的地方,總是牢牢霸佔微博熱搜與衛視收視。截至目前,該劇已拿下破61億的微博話題閱讀量和連續多日來破1的收視率,是近期熱度較高的一部作品。
所謂劇中人也紅,劇中「姜小果」的扮演者卜冠今,已連續多日轉軸在各大採訪與密集宣傳工作中。儘管她坦言,自己當下的生活狀態並沒有受到過多影響,但大眾對於「姜小果」的高關注度,還是為其增添了不少宣傳業務。
她說,自己並不是一個會去看自己已經拍完的作品的女演員,但對於前段時間「姜小果人設」在網絡上遭到的非議,她全都知道。
「每個人的立場和角度不同,我覺得從上帝視角來看,很容易去評判這個人不該有這樣一個概念。姜小果恰恰是一個非常真實的人,所謂真實就是有黑有白,有人性的灰色地帶,她有她的行為邏輯,當下做出了什麼樣的選擇,我覺得是無可厚非。」
一如姜小果的「真實」,戲外的卜冠今,真實、熱情之餘,對演戲、對生活,始終保持著一份初心。
遇見「姜小果」
26歲的卜冠今,遇見20歲的姜小果。卜冠今說,姜小果是「三無女孩」,像野草一樣平凡而又堅韌。她們身上有著不少相同的特質,但與此同時,也保留著各自性格的屬性。
卜冠今是一個對自己顏值極度不自信的人。她說可以接受觀眾所有的批評,唯獨醜不可以,因為那是事實,她無力反駁。儘管在她的粉絲看來,她擁有著天然又極具辨識度的五官、可愛卻不失成熟的氣質。但卜冠今依舊用「醜」來形容自己。
或許正是這種天生自帶親和力的外在條件,促成了卜冠今「拿下」姜小果這個角色的第一步。卜冠今說,原著劇本中,編劇對姜小果的刻畫,是一個偏向於漫畫式的人物。但在導演及自己的規劃下,最終以生活化的氣息,向大眾呈現了「姜小果」。
卜冠今對這個人物的理解是深刻的。她說姜小果親切地就像是自己身邊的一個朋友,平凡熟悉的同時,也治癒了自己。我猜想,她口中提到的治癒,可能是來自於姜小果帶給身邊人的極度溫暖。
就像她會一邊嘴上說著梁爽(關曉彤飾)的「不是」,一邊又會在背地裡偷偷點撥梁爽,擔心她受渣男蠱惑;看到「弟弟」感冒生病後,又會細心的為她挑選不影響其比賽的感冒藥...
姜小果也有「缺點」。她有點虛榮、喜歡佔小便宜,但同時她也會在得知,因為自己想要一個「真包」而給媽媽添加生活壓力時,自責又難過;她經常將「羨慕其他三位室友的良好家境」掛在嘴邊,但同時又絲毫不掩飾自己對金錢的欲望...她圓滑卻又不世故、貪婪卻又取之有道。她真實,真實的就像是偷窺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卜冠今說自己身上與姜小果有著部分相似之處。比如,她們同樣出身於普通家庭,沒有優渥的經濟條件,且長相一般,她用「三無女孩」來形容自己與姜小果;但與此同時,他們又各自保持著自己的特色。卜冠今說,自己是個「直來直往、不撞南牆不回頭」的性格,這點姜小果不曾有過;而姜小果所持有的聰明機敏,與擅長於與旁人打交道,都是卜冠今所不曾擁有的。
劇中,有關四女孩的友情刻畫,是本劇的重中之中,也是卜冠今對這部劇最難割捨的情誼之一。她說,有一場關於四姐妹「初次相見」的戲份,她們N機了很多遍。原因在於這是一場在殺青時才拍的「初見戲」,四姐妹長期相處所培養出的默契度,以及對彼此的熟悉程度,讓她們再一看到對方是「長發」時,就難以接受。
「控制不住的想笑,大家真的太熟悉了,還得裝成初次見面。」卜冠今十分珍惜自己與其他三姐妹之間的情誼,而這也是「姜小果」這個角色所賦予其的珍貴經歷。
「演技是件
不太值得探討的事情」
相對於其他同年齡女演員,卜冠今的演藝之路還算順利。高考那年,卜冠今曾以拋硬幣的方式,決定是否藝考。儘管這中間的過程略顯曲折,但好在最終的結果是好的,她以「不抱希望」的姿態,最終考入自己的理想學府——中央戲劇學院。
卜冠今在回憶這段經歷時,用「像中了彩票一樣」來表達自己當時的喜悅之情。我當時已經考了好幾所學校,都沒有過。本來在想要不要再去考中戲,畢竟是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學院,失敗了會很受打擊。但後來仔細一想,已經報名了,不去又很浪費。而且媽媽也一直在鼓勵自己。隨之而來的,便是再一次「像中了彩票一樣」的經歷。大學那年,電影《驢得水》劇組前來學校選取演員,在所有學員都以「詩朗誦」的方式做自我介紹時,卜冠今以真實而不做作的介紹方式,被劇組選中。這才有了後面「出道即主演了豆瓣8.3高分之作的稱號。」
(卜冠今在《驢得水》中飾演「孫佳」)
卜冠今說,從來沒有覺得自己的起點高,因為《驢得水》劇組,在當時也並未有任何名氣,演員也都是以話劇型演員為主。但這一次的經歷,的確為卜冠今畢業之後的出道之路,埋下伏筆。
這幾年,她先後主演了《二十不惑》《那一場呼嘯而過的青春》《忽而今夏》《追球》等多部影視作品。
從影視題材來看,她目前的作品基本以青春題材為主,但她並不為此擔心,「我也演了很多不是青春題材的作品,只是還沒播」,卜冠今坦然的說道。而從作品呈現方式來看,電影、網絡劇、網絡電影、電視劇不同媒介,卜冠今全部都嘗試了一遍。她說,自己對媒介方式沒有任何意見,但如果可以的話,她想嘗試更多的冷峻現實主義和喜劇表演風格。
因為這兩種題材,讓她覺得有更多的發揮空間。她覺得表演本身,「是一件不太值得探討的事情」。如若硬要追求一個結果,她更相信自己是「體驗派」,「你生活中是什麼樣、什麼身份,換一種假定情景,你再把她演出來」。「信念感」是卜冠今表演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堅守方式。
「希望今後
可以擁有say no的權利」
生活中的卜冠今,是一個相對簡單的人。她形容自己的日常生活,是標準的三點一線。「非常宅,不喜歡出去社交,喜歡在家看書、看電影,還有就是吃飯睡覺。」卜冠今說自己的生活,的確有些枯燥,但卻可以讓她精神充實。她喜歡與自己相處的過程,就像是在與自己對話、幫助自己認清自己的一個全新過程。
她喜歡清新自然的生活方式,比如坐地鐵、擠公交、逛超市,這些在常人眼裡看來,藝人極難完成的事情,卻是卜冠今口中的「日常生活」。她甚至不理解自己幾年前為何還要特意說這件事,在她看來,這就是普通人再正常不過的生活。
現在的卜冠今,也會時常陷入到一種年輕人常有的困惑中。「是不是自己不太適合做這行?應該做一個什麼樣的演員?」這些都是伴隨其左右的困惑。她說自己也曾經想過要以idol、上綜藝的方式「重新出道」,甚至覺得自己拍戲之餘,是不是應該也去找一份兼職,比如在圖書館、咖啡店打打小工之類,她太「真實」了。
不過,真實之餘,她又有著異於常人的一份清醒。比如,知道上綜藝、做idol,不是自己的擅長之處,自己只是偶爾想想;也比如,清楚的知道自己的顏值在演藝圈中,並不佔據優勢——儘管在她的粉絲看來,她有著不加雕琢的天然五官,與辨識度略顯清晰的小巧臉蛋;再比如,她還知道現階段的自己,就應該踏踏實實磨練演技與積攢人氣,在她看來,演技與人氣並不矛盾。
「當一個演員只有擁有足夠強大的資源優勢和演技強度後,她才會有優先選擇劇本和勇敢對不適合自己的角色say no的權利。」這就是卜冠今,一個非典型當代女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