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李小璐在某平臺開啟了首次直播帶貨。直播間的人氣也還不錯,好幾十萬人在觀看,可是評論區卻惡語連連。有許多網友留下「噁心」「呸」「皮幾萬」等字眼,表達對她的抗議。
被問及為什麼要直播帶貨,李小璐淡淡回應:「為了生活啊。」
很多人嘆息,李小璐就是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的典範。人美又有錢,有一個把自己寵上天的丈夫,還有個活潑可愛的女兒,卻出軌了一個比自己小13歲的嘻哈歌手PGONE,毀了自己的婚姻和口碑。最近,兩人同步在社交網站上曬出了同一段嘻哈舞蹈,疑似秀恩愛,又被罵慘。
「突然心疼李小璐,畢竟她眼瞎了」。
但,綜合李小璐的表現來看,她的「眼瞎」是有原因的。走到現在,也早已經有所預示。
李小璐的內心還是個小女孩,這從她的日常穿衣風格就能看出來。粉嫩少女風和青春嘻哈風是她的特色,其機場街拍完全看不出來是個38歲的孩子媽。
在生活上,李小璐自己不會理財,錢一直由父親打理,結了婚也是。婚後,丈夫賈乃亮接過了李小璐父母寵愛她的接力棒,繼續呵護她。
在一個綜藝裡,賈乃亮說看到李小璐還會覺得像在看小女孩、小學生,一方面是李小璐長得嬌小,另一方面也印證了她拒絕長大的心理。
在婚姻中,賈乃亮賺錢養家,支付所有家庭開銷。李小璐什麼都不用操心,可以自由自在做自己。打扮少女,追星,出軌PGONE又分手,她活得很灑脫,但是過於任性,少了對婚姻的責任感。
一個內心沒長大的人是沒有責任意識的,而李小璐作為一個在婚姻中缺乏責任感的妻子,其婚姻,是不會長久的。
為什麼這麼說?
心理學家斯滕伯格提出了「愛情三元論」。他認為,愛情分為「激情」(passion)、「親密」(intimacy)和承諾」(commitment)三個成分。只有三者結合起來,才是最理想的親密關係:既有靈與肉的契合,又有朋友間的親密,還有兩人對於家庭共同的承諾和規劃。
戀愛中的關係往往由激情和親密主導,而在婚姻中,「承諾」(commitment)也是至關重要的,它是一個強有力的綁帶,約束著夫妻雙方為家庭和這份婚姻共同投入和付出,保證婚姻的牢固性。
很顯然,李小璐出軌PGONE是一段由「激情」主導的戀愛,她缺少對自己婚姻的責任和承諾,離婚在所難免。
只有內心成熟到可以承擔婚姻的責任時,婚姻才有可能穩固。如果李小璐不吸取教訓,拒絕個人成長,那麼哪怕再進入婚姻,也會重蹈覆轍。
畢竟,自我成長是女性一生的課題,和結婚、離婚都沒有關係。真正懂得個人成長的女性,離了婚也能把人生之路越走越寬。
很多人都知道風流才子徐志摩的兩段曠世絕戀,第一段和林徽因愛而未果,第二段和陸小曼頂著輿論壓力締結姻緣。但是少有人知道,在林和陸之前,徐志摩還有個髮妻——張幼儀。
張幼儀是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15歲和他結婚,18歲時生下了長子徐積鍇。但徐志摩不愛張幼儀,他覺得張幼儀就是個「鄉下土baozi」。遇到讓他神魂顛倒的女神林徽因後,徐志摩索性向張幼儀提出離婚。
當時張幼儀正懷著孕,大著肚子孤身一人在德國,無依無靠,請求徐志摩不要離婚。徐志摩不聞不問,也不在乎張幼儀死活,並且決心要做「中國文明離婚之第一人」。
張幼儀孤身在德國生下孩子後,甚至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幾天後,徐志摩找到了張幼儀,不是看望她和孩子,而是再次催她籤署離婚協議。
這次,她同意了。
挽留一個心裡完全沒有自己的男人有什麼意義呢?這樣的空殼婚姻不要也罷。
丈夫走了,孩子也夭折了,張幼儀的人生跌入谷底。
傷痛給人巨大的精神動力,張幼儀沒有自暴自棄,她決定繼續留在德國,完成學業,從現在起,她決心主宰自己的命運。
靠著家人和朋友的幫助,在德國,她重拾學業。先學德文,再入裴斯塔洛齊學院攻讀幼兒教育。
良好的教育充實了她的魂魄,提升了她的認知格局,幾年後,張幼儀再次回國時,已經脫胎換骨,成為了一個真正獨立的新女性。
張幼儀不僅在東吳大學教授德文,還觸及商業領域。接管瀕臨倒閉的女子商業銀行,通過自己的經營使其扭虧為盈,又用賺來的錢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時裝公司「雲裳公司」。
「雲裳公司」有多火?
梁實秋回憶說:上海以及附近的南京、蘇州、無錫等城市的大街上,凡是有時髦女子出現,就會身著這家服裝店的大衣。
張幼儀成為民國時期赫赫有名的商業大鱷,這個成就,恐怕是她一開始也沒有料到的。
後來,張幼儀移居香港,並再婚。88歲時,逝世於紐約。
張幼儀說,她的人生可以一分為二:「去德國前」和「去德國後」。
去德國前,她是個傳統意義上的賢妻良母,本著「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原則,深愛徐志摩,替他照顧婆家人,委曲求全,不願意離婚;去德國後,她遭遇了人生的最沉重的愴痛,被丈夫拋棄,孩子死在他鄉,成為人生的至暗時刻。
還好,離婚喪子之痛讓她一夜長大。由此,張幼儀開始了自我奮發之路,離開徐志摩沒有成為她人生的終點,反而成了一個更強大、更勵志、更獨立的她的人生起點。
在亦舒的小說《我的前半生》裡,女主角羅子君從一個養尊處優、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闊太太,也在被離婚後,開始了逆襲之路。
亦舒說過一句名言:
無論怎麼樣,一個人藉故墮落自己總是不值得原諒的,越是沒人愛,越要愛自己。
張幼儀如是,羅子君亦是。
再回到李小璐身上,「少女」李小璐不是沒有人愛,她是被愛太多,導致內心習慣了做少女,而不想擔負起婚姻的責任,婚內出軌,口碑被毀,成為「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的反面教材。但是,人生還長,只要不放棄自我成長,爛牌也能打好。
廖一梅說:
我堅信,人應該有力量,揪著自己的頭髮把自己從泥地裡拔出來。
唯有這樣,離婚或出軌才不會成為我們人生的泥淖,而是向上奮發的力量。
作者:暖暖,應用心理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