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鵬翔
* 醫學博士、英國和美國客座訪問學者
*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教授、主任醫師
* 中華中青年神經外科交流協會常務委員
* 中國醫師協會神經損傷培訓委員會常務委員
*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神經損傷學分會委員
*《醫學綜述》、《臨床誤診誤治》、《中華中西醫臨床雜誌》編委
*《Journal of surgery》審稿專家
* 1988 年攻讀碩士學位,碩士研究生期間主要進行了腦和脊髓的正常解剖結構及大腦神經傳導通路的研究。2001~2004年師從王忠誠院士,進行神經外科手術入路研究。
* 從事神經外科醫療、科研及教學工作 30 餘年,擅長垂體腺瘤、顱咽管瘤、腦膜瘤、神經鞘瘤、膠質瘤等各種神經外科疾病的診斷和手術治療,尤其擅長神經外科疑難雜病、罕少見病的研究和手術治療。近年來開展了腦腫瘤臨床新型手術方式的研究工作,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 30 餘篇,其中在 SCI 期刊發表論文 10 餘篇,參與編寫專著 4 部。
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由腦和脊髓兩部分「柔軟」的組織構成,腦是對人體日常活動的方方面面進行調節的「司令部」。人類腦的質地就像豆腐腦,它由大腦、小腦和腦幹三部分組成,而我們平常所說的「大腦」其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為腦組織的「柔軟性」,大家可能覺得它一定非常容易受傷害。但幸運的是,人類擁有顱骨這樣堅硬的骨性結構,腦的表面又有三層起保護作用的膜性組織,以及腦與第二層保護膜之間又填充有可以流動的液體,類似一個密閉的水囊,這些結構起到保護腦免受外力衝擊的作用。
腦腫瘤是指發生於腦及其附屬組織的異常細胞團塊。腦腫瘤有很多種,原發於腦內的腫瘤叫做原發性腦腫瘤,從身體其他部分轉移過來的腫瘤叫做繼發性腦腫瘤。腦腫瘤又可分為生長緩慢、較少侵犯周圍結構的良性腫瘤和長得快、侵犯周圍結構的惡性腫瘤。一旦罹患腦腫瘤,對人的生命造成巨大危害。一般來說,腦腫瘤的潛伏期是相對較長的。如果等到腦腫瘤表現比較明顯的時候才去就診,不僅治療的難度加大,而且治療的預後也可能欠佳。因此,無論哪種腦腫瘤都需要及時有效的診斷和治療。而儘早識別腦腫瘤的早期症狀,則有利於腦腫瘤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一、腦腫瘤的臨床早期症狀
1.頭痛:多發生在早晨醒後,與進食和飲水無關,頭痛嚴重者,往往合併嘔吐,嘔吐後或起床活動後頭痛症狀可減輕,這是腦腫瘤所致頭痛的特點。在發病初期,頭痛症狀一般至午飯時間基本消失。但大約一半的腫瘤患者都會有持續、慢性頭痛的症狀,只是在早晨醒後頭痛症狀加重。頭痛一般是腦腫瘤發生後患者的顱內壓增高,壓迫或牽拉顱內痛性結構,如神經、血管、腦膜等所導致的。
2.噁心、嘔吐:輕者只有噁心,重者則伴有嘔吐,嘔吐多呈噴射狀。腦腫瘤早期出現的頭痛,同時經常伴噁心、噴射狀的嘔吐。大部分患者在嘔吐後頭痛程度會減輕。
3.視力下降或失明:腦腫瘤早期的部分患者可能有短時的視物模糊的表現。隨著病情的逐漸加重,患者可能出現持續視力下降甚至失明的症狀。這與腦腫瘤壓迫視神經或持續高顱壓導致視神經乳頭水腫乃至萎縮有關。
4.復視或視物重影:支配眼球活動的眼動神經共有三條,分別為動眼神經、滑車神經和外展神經,當顱內腫瘤起源於或擠壓這些神經時可以造成這些神經功能障礙,導致眼球活動的肌肉癱瘓,雙眼成像不能在視網膜同一點時出現復視。所以不明原因出現復視要及時就診。
5.幻嗅或鉤回發作:不明原因出現異常的嗅覺,在同一環境下別人聞不到而病人可以聞到,多數為令人不悅的嗅覺,如臭雞蛋味。多數病人為間斷性發生,極少數持續存在,幻嗅之後有的病人伴有意識喪失和四肢抽搐,醫學上稱謂「鉤回發作」。這是因為顱內掌管嗅覺的中樞受腫瘤刺激引起。
6.耳鳴和聽力下降:腦腫瘤早期聽神經受刺激後可能出現單純耳鳴,進一步發展可以出現聽力減退乃至聽力喪失,這是腦腫瘤壓迫聽神經所導致的。
7.抽搐:即癲癇,或平常大眾所說的抽風或羊癲瘋,發病時身體出現不受自己控制的抽搐,典型發作時突然意識喪失,尖叫,頭後仰,四肢節律性抽搐,伴有口吐白沫或血性白沫,也可伴有大小便失禁,病人清醒後極度疲乏,想睡覺。局灶發作者病人只有單一或單側肢體抽搐,意識清楚,但對抽搐無法控制。成人不明原因出現的癲癇,多是腦腫瘤的重要早期表現。
8.睡眠增多、昏睡:家人或患者發現自己睡眠時間明顯增多,甚至處於昏睡狀態。
9.性格改變:部分患者在腦腫瘤早期出現性格改變。日常生活中如果發現有人性格大變,需要警惕是否罹患腦腫瘤。
10.記憶力下降:部分患者在腦腫瘤早期表現為記憶力下降。日常生活中如果發現有人記憶力明顯下降,除了考慮可能是痴呆的早期症狀外,需要警惕是否罹患腦腫瘤。
11.言語表達不清:部分患者在腦腫瘤早期表現為吐字不清、言語表達困難、接打電話困難、或日常交流困難等。日常生活中如果發現有人言語表達不清,除了考慮可能是腦血管疾病外,需要警惕是否罹患腦腫瘤。
12.一側肢體無力或麻木:患者發現一側肢體無力或麻木。如果一側肢體無力或麻木是急性出現,首先應考慮腦血管疾病的發生。但如果是慢性過程,而且患者根本不清楚發生肢體無力或麻木的具體時間,應警惕腦腫瘤的可能。
13.走路不穩:患者走路如喝醉酒一樣東倒西歪,行走困難,也應警惕腦腫瘤的可能。
14.年輕女性月經紊亂:如果年輕女性出現月經紊亂,除考慮婦科疾病外,一定要警惕罹患腦垂體瘤的可能。
15.兒童性早熟:如果兒童出現鬍鬚生長、聲音變化和第二性徵的特性,也需警惕腦腫瘤的可能。
16.多飲多尿或尿崩:表現為煩躁口渴,喝水多,尿量多,喜歡喝冷飲。這種現象中醫稱謂「消渴症」,多見於糖尿病和甲狀腺機能亢進者,除此外中樞神經中的「口渴中樞」受腫瘤影響後,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或喪失也可以引起輕者的多飲多尿和重者的尿崩。
17.不孕不育:中樞神經系統的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對生育和性功能有重要的調節作用。育齡期男性或女性,結婚後在沒有節育的情況下出現不育不孕者,除了看男性科或婦產科外,也要考慮患有腦瘤的可能。
18.巨人或指端肥大:人體的生長發育受垂體分泌的生長素調節,兒童或青年期,生長素分泌過多時,骨骼過度發育可出現巨人現象,表現為比同齡兒童高出許多。當成人骨骺癒合,長管狀骨不能向縱向發展時,在生長素的刺激下可向橫向發展,出現指端肥大現象,同時因為軟組織也過度生長,可出現眉弓、顴弓突出,鼻子增大,嘴唇增厚,舌頭肥大,手腳指 / 趾遠端粗大,病人睡覺打鼾,說話聲音粗啞。
19.侏儒或身材低矮:顱內長有腦瘤時可因為腦瘤的壓迫導致生長素分泌缺失或減少,由此出現侏儒或身材發育受限。兒童不明原因的身體不發育要考慮患有腦瘤的可能。
20.頑固性高血壓和 / 或高血糖:正常人體血壓和血糖的調節受多種激素的影響。當顱內腫瘤持續或間斷分泌升高血壓和血糖的激素時,可引起頑固的高血壓和 / 或高血糖。這種高血壓和 /或高血糖一般性治療效果不好,只有把腫瘤切除,使引起血壓和 /或血糖升高的激素降至正常時血壓和血糖才會恢復正常。
21.面部發作性劇痛:一側面部發作性閃電樣刀割樣劇烈疼痛,一般多是血管壓迫三叉神經根部引起。但部分可以因為三叉神經根部的腦瘤壓迫引起,要及時就診,做一些必要檢查進行排查或確診。
22.面肌痙攣:面部表情肌肉受面神經支配,當此神經根部受刺激時可引起發作性面部肌肉痙攣,多數情況下是因為血管壓迫導致,部分病例則由腦瘤壓迫引起。
二、腦腫瘤的診斷
如果任何人發現了腦腫瘤的早期症狀,應該立刻去醫院就診。最好去有神經外科專科門診的醫院診治,專業的醫生根據患者的病史、體格檢查以及輔助檢查結果,初步進行疾病的判斷。那麼就診後需要做哪些相關的輔助檢查呢?
1.頭顱 X 線平片;
2.經顱都卜勒超聲;
3.短程,長程或視頻腦電圖;
4.頭顱 CT 掃描;
5.頭磁共振成像(MRI);
6.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數字腦血管造影;
7.內分泌等相關化驗檢查;
8.腰穿。
目前使用相對較多的輔助檢查是頭顱 CT 和 MRI 掃描,可以在平掃的情況下行增強掃描,核磁共振還可以根據病情需要增加其他序列,如 DWI(彌散加權成像)、SWI(磁敏感加權成像)、FLARI(壓水像)等。這些檢查可以確定腦腫瘤的具體部位、大小及形態,腫瘤的軟硬程度,腫瘤是否合併出血,合併囊性變,合併鈣化及其程度,以及腫瘤與周圍重要神經血管的毗鄰關係,為臨床醫生提供可靠而詳實的診斷依據。
三、腦腫瘤的治療
隨著醫學科普知識的普及,先進醫療設備的使用,醫學科學技術的進步,腦腫瘤的診斷率大幅提高,治療方法不斷更新,明顯提高了腦腫瘤患者的治療效果。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傳統放射治療,立體定向放射手術)、化學治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中醫中藥治療以及其他對症治療方法。良性腦腫瘤一般以手術治療為主,惡性腦腫瘤根據患者的病情不同而不同,一般需要先行手術治療,然後根據病理結構進行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早期治療腦腫瘤的效果比晚期治療效果好。
1.手術治療:是目前公認的治療腦腫瘤的最主要治療手段,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隨著先進醫療設備的臨床使用,隨著治療經驗的不斷積累。手術治療腦腫瘤的效果越來越好。隨著顯微鏡技術和微創理念的應用,使腦外科手術的精度明顯提高。在切除腫瘤的過程,肉眼下看不到的微血管和神經組織被很好地保存下來,降低了腦組織的損傷,提高了手術的療效。良性腦腫瘤邊界清楚,有完整包膜,絕大多數可以通過手術完整全切除,達到根治。惡性腦腫瘤雖然無邊界,侵潤性生長,但神經外科專家可以根據腫瘤所在的部位、大小,形態以及腫瘤與周圍神經血管的密切關係,採取不同的手術方法,如瘤內切除,瘤周切除,解剖邊界切除等,做到儘可能的影像學或生物學上的完全切除。手術後再根據病理結果輔以放化療。手術中藉助先進的術中導航,術中CT,術中 MRI,術中螢光造影,術中 B 超等設備可以使腫瘤切除得更「乾淨」,手術中藉助術中電生理監測和術中喚醒技術可以使神經功能得到更好保護。
2.放射治療:通過放射線破壞腫瘤細胞,以達到抑制腫瘤生長的目的,可以單獨使用,或者和其他治療手段聯合應用。一般來說是針對術後殘存腫瘤或復發腫瘤的治療方法。目前放射治療包括傳統放射治療和立體定向放射手術兩種。一是傳統放療:有局部和全腦放射治療,其治療方法一樣。不同的是,局部放射治療的放射線集中針對腫瘤組織,而全腦放射治療則是針對全部腦組織。局部放射治療用於治療單發腦腫瘤患者,而全腦放射治療一般用於治療多發腦腫瘤。兩种放射治療方法的風險和副作用相似,但全腦放射治療的風險和副作用更嚴重些,尤其是放療後可以造成病人不可逆的認知功能下降,除極少數特殊情況外,目前全腦放療已經少用。放射治療的近期副作用包括:腦水腫、癲癇、頭痛、治療局部皮膚改變、噁心、虛弱、脫髮、聽力下降、記憶力下降等;遠期的副作用包括:永久的脫髮、記憶力下降、理解困難、激素水平變化、神經功能損傷。二是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包括伽馬刀和 X 刀等。伽馬刀就是利用放射性核素鈷 60 發射出的伽馬射線,從 201 個不同的方向聚焦到腫瘤所在的一個點上,使腫瘤細胞接受的放射線最多,而正常腦組織接受的射線最少,以此最大限度殺滅腫瘤細胞,最大限度降低放療副作用。X 刀是利用旋轉式醫用直線加速器放出的 X射線,旋轉地把射線聚焦在腫瘤組織上,用 X 射線殺滅腫瘤。立體定向放射手術時及手術後,也應密切觀察患者有無放射治療的近期和遠期副作用。
3.化學治療:利用抗腫瘤藥物來破壞腫瘤細胞的生長周期,達到殺死腫瘤細胞的目的。可以單用一種藥物或者多種藥物聯合應用,也可以與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共同應用。也主要是針對術後殘存腫瘤或復發腫瘤的治療方法。化學治療的用藥方式包括:口服、靜脈輸液、腫瘤內置(腫瘤切除術後置入)。化學治療時應該注意選擇合理的藥物、合適的給藥途徑,用藥過程中注意預防抗腫瘤藥物的中樞神經毒性作用,以及藥物的全身反應。用藥過程中,密切觀察有無肺、肝、腎以及生殖功能損傷,了解有無手腳麻木或刺痛感覺。
4.靶向治療:是在細胞分子水平上,針對已經明確的致癌位點的治療方式,該位點可以是腫瘤細胞內部的一個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個基因片段。可設計相應的治療藥物,進入體內會特異地選擇致癌位點發生作用,使腫瘤細胞特異性死亡,而不會波及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細胞。因此,分子靶向治療又被稱為「生物飛彈」。
5.免疫治療:免疫治療包括特異性免疫治療和非特異性免疫治療。通過免疫治療以達到提高患者體內的自身防禦功能、阻止腫瘤生長和殺死腫瘤細胞的目的。
6.中醫中藥:中醫中藥是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有些中藥具有明顯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有些則有控制癲癇發作的作用,有些則有利尿降顱壓作用,這些藥物的聯合使用既可以治本又可以治標。
7.對症治療:患者有癲癇症狀時,給予抗癲癇藥物治療;有明顯的頭痛、噁心、嘔吐等顱內高壓症狀時,可以給予脫水降顱壓等對症治療。所有對症治療的目的是為了緩解患者的症狀,減輕患者的痛苦。
總之,腦腫瘤患者可以通過了解和識別早期症狀,儘早採取相應的治療,提高疾病治療效果,即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提高腦腫瘤患者療效的關鍵。
文章來源 | 《人口與健康》雜誌 2020年第10期
作者單位 | 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
值班編輯 | 李冰瑩
文稿審核 | 張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