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碼:時尚商業模式全能王「迪卡儂」崛起秘密

2021-01-07 贏商網

  對於那些熟悉的消費者而言,號稱運動專業超市的迪卡儂(需求面積:2600-3000平方米)並不僅僅是一家體育用品連鎖企業。它的產品線極大豐富、品牌極大集成,幾乎就是運動品牌的代名詞,是體育用品的全能王。更重要的是,在全世界都「避重就輕」,在大家都模仿著蘋果、耐克這種只掌控利潤上遊的產業鏈架構時,迪卡儂卻「避輕就重」,幹著貌似傻大粗的活:從原材料採購到營銷渠道,無一不大包大攬,構建了包括採購、設計、生產、品牌、物流、零售等在內的完整的體育用品產業鏈。

  作為一家全球領先的體育用品零售商,迪卡儂是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極大交集的典型代表。在迪卡儂的賣場內,平均陳列著60多項運動種類、超過35000種運動產品,這其中90%的產品都來自迪卡儂旗下自有的運動品牌。

  中國市場是迪卡儂在全球發展最快的市場。2003年迪卡儂進入中國。在眾多運動品牌苦苦支撐尋求突破口的時候,早些年看起來有點慢半拍的迪卡儂卻是明顯加快開店速度。截止2014年底,迪卡儂已在全國51個城市開設了115家概念商場。2015年,迪卡儂預計將在中國開設約60家新店。未來5年,計劃進入中國120個城市,其概念商場數量將擴大到500家。這意味著迪卡儂將更深入的下沉到中國二三線城市。

  從100家到500家甚至到1000家,很顯然,迪卡儂模式已經進入複製階段,滾雪球的速度會越來越快。在電商橫行霸道,小而美企業、輕而快模式流行的時下,一意孤行執行著全產業鏈條的迪卡儂無疑是個另類。但迪卡儂卻成功地創造了令眾多企業不可企及的大者通吃的神話。

  「通吃者」有什麼邏輯?又有什麼秘密?讓我們一探究竟。

  模式:全產業鏈條

  1976年,第一家迪卡儂大型運動產品自選超市在法國北部的Englos (裡斯)開設。創始人Michel Leclercq為這家剛萌生的企業確立了市場定位:在同一個商場內,為所有的運動者——從初學者到專業人員,提供價格最好的運動產品。

  起初迪卡儂只是一個簡單的代理商,但隨著自身零售力量越來越強,問題也越來越多——品牌商們在價格或者貨品供應上的配合很難如其所願。為了擺脫上遊的制約,迪卡儂決定向上遊品牌和研發領域進軍。

  1986年開始,迪卡儂嘗試體育運動用品的生產,這一決策使得迪卡儂從最初僅僅銷售外來公司產品轉變為同時生產自己品牌的產品。為了配合這一決策,與此同時,迪卡儂開始在全球範圍內進行生產布局和資源整合。

  1989年迪卡儂採購公司變為迪卡儂國際採購公司,分別在泰國、韓國、中國香港、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家和地區設立分公司,其生產網絡發展到全球五大洲18個國家。

  這個過程蘊含著迪卡儂縝密的商業邏輯。通過產業鏈一體化的經營模式,一方面,可以對產業鏈進行優化,抓住高附加值的環節,如設計、零售,並且依靠終端的銷售規模在原材料採購方面取得優勢;另一方面,對於低附加值的環節如生產,則通過「全球布局」思維,根據不同地域勞動力成本、匯率、安全狀況等對產品在全世界範圍內的生產做出調整。如此可以控制相當大程度的成本,也可以控制自己的產品模式。

  這一模式從此沿襲至今。

  現在,迪卡儂集團全產業鏈已遍布全球。背後支撐的,則是迪卡儂集團旗下擁有的橫跨產業鏈的豐富資源:20多個按照運動種類分類的自有品牌,生產基地遍布從摩洛哥、土耳其等地中海沿岸國家到中國等成本相對低廉的國家和地區,以及僅次於雷諾汽車的法國第二大研發中心。

  產品線:全品類覆蓋

  迪卡儂的另一個優勢是全品類覆蓋,也就是說,出於產業鏈優化和成本控制的考慮,迪卡儂希望「為儘可能多的人提供運動的可能,享受到運動的樂趣」。這包含兩個方面,一是產品種類的豐富,其次是產品範圍的擴大。

  按照顧客的購物習慣,迪卡儂將所有商品按運動類別分成11個區域,從初學者的入門級經濟產品到職業運動員的頂級專業商品一應俱全,從戶外運動、跑步到馬術和釣魚,再小眾的運動愛好者都不會空手而歸。除了常見運動產品如遊泳、球類、健身產品、帳篷、專業睡袋、指南針、防潮墊等,迪卡儂還提供在國內市場上比較少見的馬術、潛水、衝浪、高爾夫等運動用品。如此複雜和廣泛的運動覆蓋在目前的運動用品商店來說是首屈一指的,這也正是迪卡儂吸引消費者的亮點之一。

  由於全球資源的配置以及「全球思維」帶來的影響,迪卡儂決定採取一條自行設計生產的方式,並根據運動類別的不同,分為十餘種不同的名稱品牌。迪卡儂每個品牌背後都有一個專業的研發團隊,他們的基地往往選在自然條件最適合該項運動的場所,如水上運動品牌Tribord、遊泳品牌Nabaiji大本營均建在大西洋邊的Hendaye,垂釣品牌Capler的研發總部Geologic運動村設立在垂釣愛好者的天堂——法國吉倫特省的Cestas。這些品牌都是建立在消費者最聚集的區域,一直保持著與消費者的直接接觸,開發出許多合適的創新產品,以保證那些自然運動愛好者能夠完全安全地參與到他們最愛的戶外運動中去。

  雖然迪卡儂根據運動用品的運動特點賦予了不同的運動品牌,旗下涉及的運動品牌多達20來個。為了保證每一個品牌能夠更加實用、舒適和使用方便,迪卡儂還擁有一系列的產品材料和技術支持,並希望從縱(技術、創新、設計)深(產品線)方面構建自己的高度。

  生產:實用為本

  單靠縱(技術、設計)深(產品線)就能構建自己的高度嗎?答案是未必。眾多追求創新和規模經濟的企業,最終被證明往往會因為「貪大圖全」或「一意孤行」而落敗。迪卡儂在生產環節則一直秉承實用原則。

  從一切可能的地方節省成本以降低產品售價是迪卡儂的經營宗旨。迪卡儂幾乎沒有什麼廣告和市場營銷的預算費用。在迪卡儂內部有一項頗為重要的經營原則:「統一設計,適用全球」。 在迪卡儂的法國研發中心,每年平均有150個新項目產生,這些項目針對的都是運動類別,而非不同的區域和市場,迪卡儂的團隊在產品研發初期首先要做的是在兼顧功能性的同時降低成本。比如,某設計項目是「一雙跑鞋能否降到人民幣49元」。這意味著,迪卡儂在設計階段就得讓產品具有足夠的競爭力。與耐克、阿迪達斯等體育品牌相比,迪卡儂的產品並不時尚,也從不費力去宣傳新品,更注重功能性和用戶體驗。

  但是,追求低價格並不意味著就放棄了利潤率。為了節約成本,控制零售價格,迪卡儂甚至在生產中採取了一些「只認關鍵」的操作。比如,在生產定製時就已經取消了鞋盒的生產,所有出售的鞋類產品包括自有品牌和其他品牌的產品,不論價格高低一律都沒有包裝。對於消費者來說,沒有盒子雖然不好看,但是從環保和價廉的角度出發,無疑是能夠接受的。

  迪卡儂從不像耐克和阿迪達斯這樣的國際品牌花費巨額的廣告費用,而是將商品的重要費用投放於產品的研發。迪卡儂甚至將設計辦公室設在了門店的樓上,以便設計師可以通過玻璃窗觀察到消費者挑選產品時的行為模式和反應,從而設計出更實用的產品。

  迪卡儂擁有法國第二大的產品開發和設計中心。每年迪卡儂的新研發產品超過3500個,2009年有50個新產品獲得國際工業設計大獎。但這種高科技的創新,也走的是實用的大眾化路線。比如說迪卡儂發明的全球第一款兩秒鐘即開帳篷,售價僅為199~399元左右。

  產品:高性價比

  在中國,迪卡儂的「物美價廉」已深入人心,支撐這一定位的也正是迪卡儂的「供應鏈威力」。19.9元的背包,59元的純棉高爾夫T恤,89元的Kalenji男式健身跑步鞋……同類產品比市場上便宜20%左右是諸多自發的迪卡儂擁躉者在網上比價後的「良心總結」,這還不包括迪卡儂「殺手鐧」的「首推價」。但是,迪卡儂並不希望旗下自有品牌的「價格低廉」被誤解為「物品廉價」。

  迪卡儂用薄利的物品吸引客戶流量,但迪卡儂並不是只賣低價用品。對於迪卡儂旗下20個自有品牌而言,其中的挑戰在於,創新創造的價值要使整個產品「在水下和水面都可以呼吸」,即既有形象價值,也有經濟價值。換言之,迪卡儂自有品牌的挑戰在於既要提供有技術含量質量好的產品,還需要保證價格便宜。

  這點在迪卡儂店面裡的「藍色商品」上表現得最為明顯。迪卡儂產品門類眾多,每種門類下又分高中低不同檔次,其中「藍色商品」是迪卡儂推薦的高性價比的入門級產品,或者是每種級別裡價格最優惠的商品,比如三四十元的速幹T恤,一百多元的跑步鞋,這些迪卡儂推薦的高性價比商品被稱為藍色貨品,它們被擺在商場最顯要的位置,價格比市面上的同類產品低至少20%。2014年迪卡儂Quechua品牌一款售價29元的雙肩背包意外走紅,從學生到跳廣場舞的中國大媽都在背,成了名副其實老少皆宜的「街包」。

  2012年優衣庫曾以售價499元的輕型羽絨服引爆市場,一年後迪卡儂推出了售價399元的輕型羽絨服,到2014年,迪卡儂的輕型羽絨服已經切走了這個市場的一大塊蛋糕。

  可以說,迪卡儂一直十分清楚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哪,並且將它堅持到底。在眾多商家試圖提價、努力掙扎著擺脫低價的形象往中高端走、挖空心思希望多賺錢的時候,迪卡儂卻反其道而行之,從一開始就認定了「群眾路線」,走大眾消費這條路,用高性價比的產品牢牢抓住了實用主義至上的消費者的需求。

  體驗:享受運動的快樂

  很多人認為,迪卡儂就是運動品牌的「宜家」,他們對抗電商的核心法寶是體驗經濟。

  迪卡儂一直致力於把運動的體驗發揮到極致。大批實體店被電商擠得生意大跌甚至關門大吉,迪卡儂卻從來不缺顧客,到周末就人滿為患,結帳經常排隊超過10分鐘。

  迪卡儂在中國門店基本都是4000平米以上的標配,部分旗艦大店甚至達到8000平米。在商場內部,迪卡儂總會開闢一些免費的場地為顧客提供運動鍛鍊的機會。

  在迪卡儂內部,各個系列運動區域都有寬敞的通道、醒目的提示牌,每個區域還設置產品試用場地,顧客可以隨意試用產品,或者在體驗區和運動場嘗試某項運動或產品。迪卡儂讓顧客如魚得水,沒人緊隨著你不斷給你介紹產品,導購只有你招呼時才會出現,試一大堆衣服一件不買也沒人給你臉色。不只是孩子,迪卡儂鼓勵所有人來試試他們的產品,輪滑、自行車和健身器械。輪滑區中央的大塊空地作為試滑區,四周立著欄杆方便初學者,除了輪滑鞋,頭盔和全套護具都可以穿戴上身。由此帶來的損耗率讓傳統賣場肉疼,但迪卡儂認為這也是生意的一部分。此外,店內還設立維修工作室,由專業的技術人員隨時為顧客提供專業的產品保養和維修服務。

  除此之外,門店還經常在店面內策劃和組織「動態體驗」,讓所有的顧客都有機會了解、嘗試和享受不同運動項目帶來的快樂。譬如在周末的時候,教兒童們潛水;或者和攀巖俱樂部合作,聘請相應的專業運動員來教大家免費體驗攀巖。有了良好的終端體驗,顧客的再次光臨就是自然而然的需求。在迪卡儂的大本營法國,在當地媒體《回聲報》評選的「法國人最愛的100家企業」中,迪卡儂超過了宜家和可口可樂,成為最受歡迎的企業。

  為了推廣全民體育,迪卡儂員工的專業程度是所有其他品牌門店的人員所無法比擬的。迪卡儂員工錄用的首條原則就是「要愛好運動」,不論是部門經理,還是基層銷售人員,很多人自己都是本類運動項目的忠實愛好者,甚至有很多員工就是具有豐富運動經驗的運動專家、國家級運動員。

  吸引顧客到門店的同時,迪卡儂並沒有放棄電商。相反,早在2010年,迪卡儂在門店布局並未完成百店目標時,就啟動了中國電商。四年以後,迪卡儂的電商平臺已經有300%的增長,但是其線下平臺也保持了50%的增長。電商的增長並未影響迪卡儂線下擴張,未來迪卡儂也仍舊把實體店作為重點。

  小結

  僅僅靠以上的總結其實並不足以解釋迪卡儂的密碼。在中國市場上,各類產品的生產企業多如牛毛,大多數產品在製造和基礎技術方面已經沒什麼難題。單以具有高性價比的產品,或者產品類別豐富等來競爭的話,迪卡儂的對手簡直多如牛毛。

  但就像有些人標榜自己時所說的那樣:比我貌美的沒我有才,比我有才的沒我貌美;比我顧家的沒我有錢,比我有錢的沒我顧家。按這個邏輯,迪卡儂也可以自豪地說:比我產品好的,沒我產品豐富;比我產品豐富的,沒我產品好。

  這點和宜家很像。這也是很多人總愛將迪卡儂和宜家相提並論的原因。兩家都是全產業鏈條的巨頭,都是零售業起家,都是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極大交集的典型代表,都是有著自己獨特腔調的企業。巧的是,這兩家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企業在選址布局上也基本是非常有默契的緊挨著。

  研究迪卡儂,從中不難發現,以製造為原點,以產品為中心,或許是迪卡儂不算秘訣的秘訣。其實迪卡儂具有很多與眾多中國企業神似的地方,比如成本控制嚴格,質優價廉,以產品取勝,低調樸實等等,是典型的零售企業產業鏈上移,整合生產資源的結果。但迪卡儂能在電商橫行的今天持續保持實體店的吸引力,與其獨特的優勢——每年源源不斷提供2800種新品、保持高性價比的產品,並且飽有技術含量、樂於傾聽顧客聲音、有愉快的運動體驗——是分不開的。在一個快速變革的市場,在適應市場需求的同時必須堅持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堅持自己獨特的調性,迪卡儂也因此圈定了一大批忠實的消費者。

本文轉載來自:華尚匯,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

相關焦點

  • 深度解碼名創優品IPO:逆勢崛起背後的商業模式、戰略、管理與文化
    礪石導言:為什麼名創優品在線下零售受電商嚴重衝擊的大背景下,還能逆勢崛起並成功實現上市?《礪石商業評論》曾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走訪了名創優品在國內外的數十家門店,並與各個層級的員工進行深度溝通,從商業模式、戰略、管理與文化等多個維度對其進行了全面復盤,以期找到名創優品逆勢崛起的深層次邏輯。
  • 運動裝備界的一股清流——迪卡儂
    面對目前體育品牌市場80%的份額和大眾市場20%的份額,迪卡儂選擇了後者,在未來的十年,預期未來大眾體育市場成熟地發展到50%市場份額。一個企業成立的時候,最重要的事兒就是確定企業戰略,制定自己的商業模式,這個戰略基本上都是以五年以上的時間來制定的。
  • 鑫思翼:助推大眾由銷售王升級為全能王
    在國內整車領域,大眾汽車一直頭頂「銷量王」的光環,長期穩居銷量榜首。尤其當大眾各系車型多媒體平臺標準化後,很多專車專用DVD導航也瞄準發力,如何通過多媒體系統升級換代,讓大眾車系從「銷量王」變身「全能王」?廣州鑫思翼針對大眾全系推出的多媒體系統,以極為「高大上」的方式回答了這一行業難題。
  • 醒醒,迪卡儂請停止「低調」!
    除了迪卡儂以外,位列世界500強的零售業巨頭歐尚、國際家裝建材零售集團樂華梅蘭等都是穆裡耶家族旗下的企業。 迪卡儂的創始人米歇爾·雷勒克的家族與穆裡耶家族是姻親,因此穆裡耶家族的商業背景以及價值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迪卡儂的經營策略。 首先是無幹擾式購物。
  • 迪卡儂—成年人真正的樂園
    Decathlon這個單詞的本意,就是「十項全能」 千萬不要在當天還有別的計劃的時候進入迪卡儂!!!因為一旦進去,你就不知道自己會在裡面呆多久。 進到迪卡儂,你會明白很久以前上帝並當初並沒有把樂園從人類腳下奪走,只是給它換了個名字。
  • 迪卡儂天貓超級品牌日,給熱愛運動的每個人
    「不打廣告、不請代言」是迪卡儂的一貫風格,以實在實惠的商品、樂趣無窮的線下店體驗積累用戶口碑是它的成功模式。但是,疫情讓迪卡儂敏銳意識到,線下模式的線上數位化轉型已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選擇與天貓超級品牌日合作,就是寄望可以快速打開線上渠道,增強線上運營能力,與自身積累的線下成功經驗結合,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新零售融合運營。
  • 迪卡儂在滬建立亞洲首家體驗店 新總部9月1日亮相
    新總部CHINA LAB(迪卡儂大中華區總部)坐落於上海市浦東新區蘭嵩路555號,包括迪卡儂中國首家體驗店,亞洲首家迪卡儂健身中心和迪卡儂全能室外運動場,消費者不但可以購物,還能享受到不同的運動體驗。  建立亞洲首家體驗店  記者步入其中看到,一二層是面積近6000平方米的迪卡儂中國首家體驗店;位於一二三層、有面積超4000平米的亞洲首家迪卡儂健身中心;在佔地超過10000平萬米的迪卡儂全能室外運動場,已經有部分消費者前來體驗。  據悉,建設該項目的構想追溯到2008年。正是從那一年開始,迪卡儂進入快速發展期。
  • 雙十一蘇寧體育、迪卡儂入駐蘇寧家樂福,場景化購物模式落地商超
    雙十一蘇寧體育、迪卡儂入駐蘇寧家樂福,場景化購物模式落地商超 後疫情時代,線下市場持續低迷,面對當下市場的機遇和變化,一些品牌作為迎難而上的市場排頭兵
  • 玩轉體育零售新思路 迪卡儂首屆商業挑戰賽決賽舉辦
    中新網上海新聞1月2日電 2019年12月26日,迪卡儂首屆大學生商業挑戰賽
  • 濟南迪卡儂西城店昨日開業 納客11小時2萬多人進店
    體驗式運動用品消費模式全球第一品牌、山東第一家迪卡儂單體概念店、山東旗艦店……這個店甫一亮相就貼滿了亮眼的「標籤」,納客2小時後便「人山人海」,至晚上8點時客流量已超2萬人。沉浸式體驗「很新鮮」作為體驗式運動用品消費模式的全球第一品牌,迪卡儂吸引消費者的不僅僅是質優價廉的商品,更是其獨一無二的體驗式消費模式,被譽為「成年人的迪士尼」。記者了解到,該店佔地面積1.5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是迪卡儂在濟南的第四家門店,也是山東省的第一家迪卡儂單體概念店、山東旗艦店。
  • 迪卡儂,為什麼是當代成年人的迪士尼樂園
    每家迪卡儂標準概念店,除了貨架擺放外,會開闢至少15%的用地作為"體驗區"[3]。所以商場貨架旁的寬闊場地,總是相應陳列著桌球桌、籃球架,或者劃出輪滑場、自行車場。而在室外,還有籃球場、足球場、羽毛球場、攀巖場。上海浦東迪卡儂的全能運動場甚至有射箭、高爾夫、沙灘排球等運動場地。
  • 迪卡儂實體店,為什麼沒被電商打垮?
    對迪卡儂來說,低價不等於劣質,它真正關注的不是短期利益,而是如何為用戶提供物美價廉、有競爭力的商品。 如何將性價比發揮到極致?迪卡儂有幾招可供實體店借鑑學習。 第一招:摒棄包裝 許多商家往往認為,包裝越精美,便於提高商品價格,商業銷售也越旺,比如情人節的玫瑰和中秋節的月餅。
  • 迪卡儂中國新總部超10000平方米,在這裡他們要重點講體驗的故事
    9月1日,迪卡儂方面宣布,其大中華區新總部正式亮相。有意思的是,對於迪卡儂來說,這個總部並非只是員工的辦公室。這個被迪卡儂稱作「中國實驗室」的地方,共有四個部分:迪卡儂體驗店、多功能健身中心、全能運動場和辦公區域。
  • 解碼成都時尚:文藝、漢服、潮玩 「後浪」文化出圈
    封面新聞記者 謝燃岸 實習生 楊霽月Vogue Business in China的2020《新時尚之都指數報告》,按照「時尚消費實力」、「時尚商業潛力」、「時尚文化魅力」、「時尚創新人才力」和「時尚發展力」五大一級維度,成都登上了新時尚之都城市排行榜的榜首
  • 迪卡儂喊話耐克,再不做外賣就晚了
    作者:章蔚瑋,新零售商業評論高級編輯「看似保守的迪卡儂,在零售新模式的探索上,卻表現出了另一種激進。」當迪卡儂遇到餓了麼,是一道商業偽命題嗎?這兩天,迪卡儂在北京等地的部分線下門店正式上線餓了麼。首批上線超過200款產品,其中包含戶外登山、徒步、瑜伽、健身、足籃球、遊泳、潛水、衝浪等多種暢銷商品。
  • 叮咚,你有一份迪卡儂外賣到了
    作者:章蔚瑋,新零售商業評論高級編輯「看似保守的迪卡儂,在零售新模式的探索上,卻表現出了另一種激進。」好文2995字 | 5分鐘閱讀當迪卡儂遇到餓了麼,是一道商業偽命題嗎?一個標誌事件是,在北京商業中心王府井大街,耐克旗艦店宣布關店,而同一時間,迪卡儂在北京郊縣升級了當時在亞洲最大的一家門店。隨後,迪卡儂開啟了中國市場的逆襲之路。從2012年開始,迪卡儂逆市新增16家門店,並保持勻速上升的勢頭。
  • 迪卡儂:成年人的健身「迪士尼」
    作者:晟傑、啟立寒冬時健身房人氣遇冷,但有一家名為「迪卡儂」的法國運動超市,成為了更多人的「健身樂園」:不用辦卡隨意練,還能自得其樂。比如「小區居民將迪卡儂作為健身房」、「迪卡儂是周末帶娃好去處」、「每天都去迪卡儂玩滑板車」,是媒體對迪卡儂的一致評價。
  • 「摳門」迪卡儂,真是個「奇葩」
    2017年,迪卡儂在中國營業額突破100億元人民幣;2018年,中國成為迪卡儂最大的海外市場;據官網,截止2020年1月迪卡儂在中國已有308家店;據天眼查專業版,淄博、南寧、萍鄉、蘭州、包頭等城市已有迪卡儂店鋪。不過,它的品牌在中國似乎還不夠響亮。
  • 【器材測評】絕不害羞的鐵拳:McIntosh麥景圖 D1100全能解碼前級
    McIntosh D1100全能解碼前級是麥景圖集團在MCT端子也裝設在MA8900與MA9000合併功放上,嚴格來說,這二部合併功放才是真正全能大力士,而D1100更專精在數字部分。解碼核心是8路的32-bit DAC解碼系統,工作於真正全平衡模式,如果輸入的是16bit/44.1kHz等CD格式的數字音頻時,也會被升頻到24-bit/192kHz再進行解碼。既然是前級而非單純的解碼器,D1100在模擬部分也下足苦心。
  • 疫情下的革新|韓國時尚巨頭衣戀集團開啟商業模式新思維
    左:伯俊軟體 COO 王敬濱 右:衣戀集團 中國區 IT部長 權純範近日,伯俊軟體與衣戀集團達成戰略合作關係,基於伯俊軟體在零售行業豐富的數位化落地經驗,幫助衣戀集團完成全渠道商業模式布局,構建集團新零售體系,用智慧零售賦能業務,拓展銷售渠道,實現集團數位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