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2 05: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急尋醫護人員!
民警秒變醫護人員
現場對突發急病的乘客緊急施救
這樣的故事
可不是電影中的劇情
而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真人真事
昨天(6.10)下午5點左右,地鐵7號線常熟路突然響起「急尋醫護人員」的廣播。聞訊後,駐站民警謝曉歡立即趕赴現場,並以其專業的醫學素養,對一名突發癲癇的乘客展開緊急施救。
謝曉歡飛奔至現場
謝警官趕到現場時,只見這名男乘客正仰面躺倒在地,臉色發青,渾身抽搐。見此情形,謝警官立即指揮地鐵工作人員將患者側身翻轉90度,使其保持側躺狀態。
軌交民警 謝曉歡:
「
我初步判斷他可能是癲癇發作,然後立刻把他側身過來,防止他的嘔吐物倒吸入氣管引起窒息。
」
很快,患者臉色逐漸恢復正常,但肢體抽搐仍時有發生。為防止患者咬傷舌頭,現場有人建議將一硬物塞入患者口中,但被謝警官及時叫停。
救治癲癇發作的患者時,有以下禁忌——
不要強行抱住患者,強行限制患者抽搐發作,這樣容易引起患者骨折、關節脫臼,還會導致施救者受傷;
不能往患者口中放入任何物體,尤其是手指,這些物體容易引起窒息、牙齒或軟組織損傷,患者甚至還會咬傷施救者;
在患者清醒前,不要試圖餵水、藥或其他食物,以免再次抽搐發作的時候,被嗆到或者窒息;
除非是處於危險中,否則不要隨意搬動患者;
不要試圖採取任何方式弄醒患者;
不必為癲癇發作的患者實施心外按壓,若患者抽搐停止後,沒有了意識、呼吸,需要根據情況緊急施救。若患者抽搐超過5分鐘或在發作期受外傷,要立即呼叫救護車。
謝警官告訴大家,救治癲癇發作患者時有幾個禁忌,其中就包括不能往患者口中放入任何物體,否則容易引起患者窒息、牙齒或軟組織損傷,甚至咬傷施救者的情況。不久,一位途徑的華山醫院醫生參與到現場施救中,她也對謝警官的做法表示肯定。
遇到癲癇發作者,作為路人,應該——
保持鎮靜。施救者避免恐懼和焦慮,迅速幫助患者躺下、順其自然,因為抽搐大多會在數分鐘內自行停止,可讓患者安全、安靜地抽搐。
保持患者呼吸通暢。解開患者頸部過緊的衣扣,清除口腔的嘔吐物、假牙、唾液等,保持氣道通暢;最重要的是要協助患者翻至側臥位,這樣會有利於分泌物自口角流出,防止舌後墜堵塞氣道。
防止患者受傷。如果患者佩戴眼鏡,要將其摘掉;使患者遠離水池、樓梯、高處等危險處;給頭部下面墊一塊鬆軟的物體;
陪伴患者。記錄癲癇發作的起始時間。
不久,患者的抽搐情況有所緩解,原先僵直的肢體也逐漸放鬆,但他的呼吸聲卻越來越重。醫生判斷,這是患者過度通氣的一種表現。於是,謝警官找來一個紙袋子給患者罩上,以免患者吸入過多氧氣誘發精神緊張。
待120趕到現場時,患者的癲癇症狀與情緒均已恢復正常,隨後患者被轉運至就近醫院做進一步救治。看到患者轉危為安,現場參與施救者們都鬆了一口氣。
直到此時,大家才知道,原來謝警官竟是位身著警服的「隱形醫生」。連地鐵7號線常熟路值班站長甘曉聞也直呼沒想到:「當時不知道警察有這個醫學背景,所以我們同時全站範圍在找有醫務資質的醫生。」
謝警官告訴記者,她大學時學的是臨床醫學專業。經過交大醫學院五年學習後,她在畢業時嘗試參加了人民警察的招錄考試,沒想到就此將身上的「天使白」換成了「安全藍」。
「
雖然從醫學院畢業之後沒有做醫生,但是我覺得,在現在的公安崗位上,我同樣可以用自己的專業知識保護人民的生命安全。
」
記者:符強
編輯:姚怡瑩
部分資料:人民健康網
↑保存圖片-打開抖音
和我們一起抖吧↑
猜你喜歡
△
△
△
△
原標題:《軌交民警「客串」醫生,乘客發病終得救!一問背景……》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