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第一期,蕭敬騰唱完《皮囊》之後,就有人開帖,疑問句,「蕭敬騰是不是油了」。我下意識覺得,蕭敬騰怎麼會油,但一打開截圖,確實有點憋不住。劈叉,踢腿,轉圈,扎一個馬步。
重點是蕭敬騰的表情,一會是懵逼,一會是生氣,一會是嘴唇外翻,知道的是蕭敬騰,不知道的以為是阿寶。
這首歌應該誇張成什麼樣子,有什麼戲劇效果,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出來的效果確實一言難盡。
第二期,蕭敬騰換了一首安靜的歌《那女孩對我說》。雖然是抖音歌曲,但至少是一首清新的小情歌。結果蕭敬騰一開口又是拉長音,「那女孩對我說」,不夠,再拉一次,「那女孩對我說哦喔耶」。
唱完,又是一個華麗的定點旋轉,有人問,蕭敬騰之前是不是學過芭蕾。
蕭敬騰油不油,不能用兩首歌就來定義,也許這就是他的設計,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存在感越來越低。《歌手》的熱搜,周深上,黃宵雲上,華晨宇上,徐佳瑩上,但蕭敬騰幾乎就沒上。
打開音樂軟體,蕭敬騰的熱度也很靠後。
是他唱歌能力不行,怎麼可能,他應該是這次《歌手》的第一梯隊,但他就是沒話題。而且排名一直不理想,五次排名,兩次第四,兩次第六。
是他不盡力,也應該沒有,他一直都是一個很勤奮的人。出道的時候,每天提著琴,背著樂譜去演出,工作了之後,他說他一年都休不到七天,不演出就在寫歌,一直是撲在音樂上的狀態。
而且他也很有想法,有格局,這次專門選了兩首好的原創歌曲來唱,但,就是不香了。
有人說,蕭敬騰現在唱歌聽不到層次感。他一進去,就感覺是高潮,分不清哪個是主歌,哪個是副歌。
蕭敬騰的弱聲技術,確實是他的短板,他爆發力很強,可以持續在一根線上繃著,但是主歌的處理不夠細膩。以前出道的時候,還好,因為他是用的全胸聲唱法,低音聽起來是有顆粒感的。
但是後來他換了唱法,全胸聲過渡到了全混聲,用頭部來達到一個共鳴,聲音就變得扁平了。
扁平,聲音薄,亮,然後高音又是這樣的聲音,就聽起來沒有一個強烈的區分。
所以聽起來,會覺得好像歌曲失去了完整性,聽什麼歌都是一種味道,而且主要的原因是蕭敬騰一直在唱高音,不知道是因為競技的緣故,還是他故意想炫耀,就是一直在唱高音,越唱越高。
《太陽》用高音唱出來,很大氣,陽光普照,但也很刺眼,《微光》一點也不微光,是開了大燈的強光。
你說好不好,有好,也有不好,好就是全混聲讓他的音域變廣了,唱高音更自由,更有殺傷力,不好在哪,不好在失去了美感,而且容易走入一個誤區,總想去唱高音,而失去分寸感了。
蕭敬騰之所以要換唱法,也是無奈之舉。
全胸聲好聽,直抒胸臆,情感飽滿,但是累,很吃力。他去上《康熙》,小S叫他唱歌,他都很為難,為什麼,他說他嗓子不舒服,像他在餐廳駐唱從中午唱到凌晨六點,太消耗身體機能。
所以他籤約華納之後,就重新學習發聲的方法,科學的唱法會讓他的嗓子壽命更長。
但也不完全是技術上的問題,我是覺得蕭敬騰現在對舞臺有一種過熟的表現。
蕭敬騰20歲上《星光大道》的時候,多土,頂著一個爆炸獅子頭,陶晶瑩問他問題,他的回答永遠不超過三個字。蕭敬騰說自己,是個混子,跟人打架,進了青少年輔導所,但是看起來一點戾氣都沒有。
害羞,又靦腆,又不修邊幅,小S說他,又白又瘦,像天使一樣。
跟楊宗緯對決的時候也是,問他,你要踢館誰,不說話,觀眾喊,「楊宗緯」,他笑一笑,小聲說,「那就來吧」。
那會的蕭敬騰有一種沉默下的魅力,不說話,很安靜,他去上《康熙》,小S都拿他沒辦法。「有人打給你說想嫁給你嗎」,「沒有」,「你有覺得自己唱得很好嗎」,「沒有」,「你女友是什麼類型的人」,「不知道」。
但越是不說話,就越有梗。
「你看起來好像不太開心有發生什麼事嗎」,「就有點事」,「車禍嗎」,小S亂猜的,結果對了,「嗯」,「嚴重嗎」,「就撞了兩臺車」,然後小S語氣就很誇張,「那你沒事吧」,「我沒事」,「那車呢」,「就修好了」。
小S看得出來是很愛蕭敬騰了,不但不翻白眼,還叫他省話一哥。
也確實值得愛,那會的蕭敬騰就像是搖過的可樂,看起來平靜無奇,但是一唱歌,力量噴湧而出。melody說她愛蕭敬騰到什麼程度,半夜三更叫醒她老公,開車去蕭敬騰駐唱的餐廳,結果人山人海。
華納的老總也是這個時候看到他,說他,「執著,百分百投入,沒有邪念,乾淨」。
他有多可愛,輸給楊宗緯之後,一個人開始抹淚,陶晶瑩說,「怎麼還哭了」,他一邊擦眼淚一邊說,「還蠻難過的」,陶晶瑩開玩笑說,「弄得我們好像在欺負你似的」,他又說,「我盡力了」。
後來魯豫採訪他,問他為什麼哭,他說,「可能是音樂太煽情,不知道,反正我從小就愛哭」。
從小愛哭,從小應該也是被打哭的。
蕭敬騰小時候很皮,不讀書,愛惹禍,七天有五天都在挨揍。但是他內心是有力量的,喜歡看人打鼓,他說那種手拍上去發出的聲音很震撼,然後央求父母想去學爵士鼓,但是家裡又沒錢給他。
後來父母看他一事無成,就擠出錢來讓他試一試。
沒想到他很投入,不僅自己打鼓,還教學生打鼓,甚至組一樂隊。後來要謀生,又去餐廳駐唱,新人工資低,一個小時50,他就拼了命的唱,出車禍了,第一個動作就是看琴有沒有摔壞。
他說音樂是他的一把鑰匙,直接改變了他的人生。
他有天賦,也很努力,運氣也特別好,出道不到100天,張惠妹就點名找他合唱《一眼瞬間》,第一張專輯就入圍十大專輯獎,09年,登上小巨蛋,用了不到五年時間,就拿下了金曲獎最佳男歌手。
那會的蕭敬騰真的是唱一首紅一首,《收藏》《海芋戀》《王妃》《阿飛的小蝴蝶》,全是KTV必點。
但是金曲獎之後,感覺靈氣就消失了,頻繁上起了綜藝。《最美和聲》都唱了三季,然後又是《夢想的聲音》《我們戰鬥吧》《歌手》《這就是原創》《聲林之王》,然後立刻又接下了《我們的樂隊》和《週遊記》。
之前看到蕭敬騰上綜藝,還會哇哦,現在看到,怎麼又是他。
是,音樂市場不景氣,只有上綜藝。但問題是頻繁上綜藝不僅是對自己的消耗,而且也是考驗觀眾的耐心。上綜藝也可以,但能不能稍微選一點適合自己的,比較能很好展示自己的,而不是一有就接,沒有準備好就去。
當然,我也不是說蕭敬騰沒有突破,他也確實在技術和表演上下了功夫。
以前不愛說話,現在話多到可以主持;以前就直楞地站在舞臺上,現在會轉圈圈;以前是爆炸頭,現在是穿搭小達人;以前的樂器,一把吉他,一架電子琴,現在的元素是亂花漸欲迷人眼。
他很明白自己的優勢,力量感,爆發力,一直在發揚光大,但是他沒有很好的彌補自己的缺點。像耳帝就評價過星光三兄弟,林宥嘉的優勢是概念性,他能把,也很會把想說的說清楚,楊宗緯是文藝男,鋪排歌曲,營造氣氛很好。
而這兩點,恰巧都是蕭敬騰的劣勢,想說點什麼,說不清楚,想讓歌曲有起伏,但是忍不住開大招。
而之所以,這些劣勢沒有得到進步,也是因為他一直在拉扯。
蕭敬騰的內心有兩個聲音,一個是觀眾期待的蕭敬騰,一個是蕭敬騰心裡的蕭敬騰。魯豫問他為什麼要做獅子合唱團,他說這是他小時候的夢想,「那個才是音樂」。
因為有兩種聲音,所以他一直很矛盾。如果是迎合,他大可以唱他專輯裡的老歌,精心改編一下,又可以賺情感分。但他又想忠於自己,他想要自己創作,想要搖滾,想要聲音一衝出去的野性。
所以他一直在找平衡,「我喜歡的東西,可能不是大家喜歡的,然後大家喜歡的,就是唱《王妃》的,唱《阿飛的小蝴蝶》的,唱《收藏》的蕭敬騰,這是我沒有錯,但那不是真正的我」。
那平衡到最後就是很勉強,兩頭都沒有佔到。
我們懷念的蕭敬騰,是20歲初出茅廬,唱著《世界唯一的你》的蕭敬騰。
但事實上,他出道之前,就向公司申請能不能以樂隊的形式出道,他骨子裡流的是搖滾的血液。他一直藏著自己的秘密,直到現在他覺得蕭敬騰撐不下去了,他才把獅子合唱團組起來,「不然我沒有力氣繼續做蕭敬騰」。
30歲的生日,蕭敬騰買了一輛豪車,他非常喜歡這車,但直到30歲才買。不是沒錢,而是他覺得他應該一直以正能量,受歡迎的形象出現在大眾面前,但為什麼又買,是因為有人說他太正能量了。
所以他叛逆了一下,買了,魯豫問他,「後悔了嗎」,他笑著說,「太快樂了」。
也許有一天,我們期待的蕭敬騰會消失,新的蕭敬騰會出現,唱著他愛的重金屬,搖頭晃腦,和兄弟們一起嘶吼。可能這不是我們喜歡的蕭敬騰,但是他卻終於回到了15歲的自己,然後有一批新的人重新愛上他。